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

2025/08/12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一天天的生活或许在在你看来是枯燥乏味的,一天天的生活就好像被上了发条一样,按着时间表中的任务完成每一天的生活。但是直到有一天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平凡的生活中也有一抹别样的色彩。

翻开这本书,看着这近似于流水账的叙述,我便觉得有些乏味。但是慢慢读来,我却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看到了很多的不同。

这些事虽然在平常不过了,比如:在菜园里玩耍。一个在”我”看来饶有兴趣的有二伯。一个买切糕的大叔。但是从中我看到了作者的快乐。快乐似乎并不像我们所追寻的那样。其实快乐很简单。一句平凡的问候。看门大叔的一个笑脸。这些都是我们的快乐。这些简单的点滴虽是生活中的最平凡不过的事了。但是我们却似乎忘记了这些平凡的快乐,而失去追寻那些所谓的。遥不可及的快乐。

与其来说我更看重作者的这种心态。其实我们的快乐就暗含在这些小事之中。其实快乐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它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生活竟可以如此的简单。如此的快乐。如此的有趣。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在这个社会中的我们或许是想的太多了,才把那些基本的事都忘记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著名的文学家矛盾这样评价过《呼兰河传》这本书。最近,我也认真地品味了这本书,不由得啧啧赞叹。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回忆录。她用孩子的角度记叙了她自由的童年,以及呼兰河这个小镇的各种事。这本书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写,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对祖父和菜园子的喜爱及对当时封建社会的绝望。

《呼兰河传》里写的最大的是祖父的菜园子。这里,用了许多拟人的手法把动物、植物都写得栩栩如生,同时也特别突出“自由”的意思。看着“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人管”等句子,心里不觉“看”到了一些场景“菜园子很大很大,到处种满了植物,青一大片,黄一大片。哇,真令人大开眼界呀!院子里的昆虫也不少,东边几只蝴蝶,西边几个蚂蚱,整个园子都活了。”看到那些句子,联想到那些画面,我不禁羡慕起萧红来了。

但是,可怕的封建社会,很少有像萧红那样拥有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怕与凄凉。《呼兰河传》中也写了不少可怕的生活及对封建时代的痛恨,主要写了:“有一家人娶了小团圆媳妇,然后把她折磨死了。我看后,一下子觉得可怕,毕竟,一个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么的可伶、可悲的。我想,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举不胜数吧。

《呼兰河传》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后人去研究的书,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好好地读一读。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我读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书的作者是一位现代著名的女作家萧红写的。

“呼兰河”就是萧红的家乡——呼兰县。这个小县城里发生了不少事情:“大泥坑”淹死了不少牲畜和人;“我”非常喜爱祖父那自由、充满生机的园子;七月十五盂兰会上的河灯令人瞩目;小团圆媳妇儿即被病魔缠身,又被迷信的婆婆折磨,最终离开人世;还有我那奇怪的有二伯……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萧红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中。萧红的父亲对萧红漠不关心,但他有个和蔼可亲的祖父。萧红就在祖父的园子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可祖父去世后,萧红的父亲给萧红定了一桩令萧红不满婚事,于是,她离家出走,四处求学……

终于,萧红凭着自己的记忆写出了自己真实的童年。这本书写出了萧红童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幸福回忆、辛酸往事,还有她永远也忘不了的祖父和家乡旧景。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要珍惜童年,珍惜童年中每一件有意义的事,因为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美好的事情。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的脑海里呈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驼了背的老爷爷嘴里衔着一个烟斗,搀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一蹦一跳的,还哼着歌,手里拿着一串冰糖葫芦。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它讲了小城呼兰河—萧红童年的事。

从书中可以看出,呼兰河是多么的冷:过了一夜,就冻得门都打不开了。而且生活多么的单调:种菜、背诗,有时去看跳大神、去参加娘娘庙大会……

但萧红却写得惟妙惟肖,如“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它被赋给了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涨了,水落了,过些日子大了,过些日子有小了。大家都对它起着无限的关切。”这段话中,萧红并没有抒情,但大泥坑子的形象却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作者小时候是多么的天真:因为祖父烤过“掉井猪”和“掉井鸭”,作者叫牧童把家禽往井里赶。

那“野台子戏”也很有趣:台上的戏子扯着嗓门喊,台下街坊邻里拉家常,如果一人嫌太吵说出来,立刻就还嘴说“这又不是你家的戏台!”如果还还嘴就打起来了。因为有习俗的约束(娶亲不能告诉女方),姑娘们都带上最漂亮的首饰。

一到了晚上,亲戚才可以送礼物。更有趣的是,问“看戏”的人演的什么戏,却一问三不知。

跳大神是最古老的习俗了:“大神”(和祭祀差不多)先“请神”,如果不“上身”(或“二仙”(他助手)对错了),就烧香点酒,再闹要上红布,再闹就杀鸡(再闹就不行了)。之后跳完后跳神者就拿了酒,染了布,煮了鸡。

从中我体会到了小城呼兰河那浓郁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