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的优秀教案

2025/08/14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的优秀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的优秀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被艺术化了的语言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激趣

1、(板书:秋天)学生交流看到这个词语的所思所想,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对秋天的感性认识。

2、(板书:雨)联系生活中的雨,交流描写雨的词语。

3、(板书:的)通过语言描述和课件演示,创设秋雨中的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独立朗读:画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听,互相纠正,共同练读难读的句子。

3、展示朗读:带领同学们齐读自己开始读起来有困难,后来终于读好的句子。

4、指名轮读:随机在句末指名接读,高度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检验初读效果。

5、整体感知:读了几遍课文后,你们知道了吗?秋天的雨它是什么样的呀?

三、逐步深入,把握重点

1、引导找出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

2、自由朗读,读出自己对秋雨的感情。

3、创设漫步秋雨中的情境,赏读第一自然段。

4、“……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引导质疑:这时你最想了解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5、梳理问题,跟随秋天的雨走进秋天的世界。

四、品读感悟,理解体验

1、看看秋雨的色彩:

⑴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欣赏秋雨的色彩。

⑵交流看到的景色。

⑶把你觉得有趣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⑷全班同学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情朗读,品味积累。

⑸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读懂“五彩缤纷”的意思,引导学生领悟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积累表示颜色多的词语。

⑹引读全段,欣赏五彩缤纷的秋色。

⑺帮助学生理清顺序,根据提示背诵第二自然段。

2、闻闻秋雨的气味:

⑴自由读第三自然段,闻闻秋雨的气味。

⑵交流闻到的香味,指导朗读。随机指导书写“菠萝”,“梨”以及“柿、杨”这两个带有木字旁的字。

⑶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水果的气味,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住。”

⑷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小结收获,设计作业

1、这节课下课后,你准备做点什么?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意见,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自由合理选择作业内容。

2、激发同学们搜集有关动植物过冬情况资料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交流作业

1、交流自选作业,展示学习成果。

2、听写词语。

二、结合课外资料,阅读第四自然段

听听秋雨带来的信息: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都有谁听懂了秋雨的话。

2、结合课外搜集的动植物过冬情况的资料,想象秋雨吹起小喇叭对它的好朋友们说的话,记录下来。

3、交流写话内容。

三、回顾全篇,感情朗读最后一段,表达对秋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与学生一起设计自助餐式作业

总结学生意见,融入教师建议,设计如下分层作业:

1、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第12课那首描写秋天的小诗《听听秋的声音》;

2、爱习作的你,不妨写写你眼中的秋雨、秋色;

3、爱绘画的你,不妨画一些秋天的景物;

4、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歌词,改编《小雨沙沙》,唱给大家听;

5、爱文学的你,不妨收集、摘录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

6、爱观察的你,不妨和爸爸妈妈到野外去秋游,寻找秋天其他的特点。

以上六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的优秀教案 篇2

一、课题

《秋天的雨》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枚”等12个生字,并主动积累文中“清凉”“油亮亮”“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等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重点讲授法、以读促悟法讲授课文,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五彩缤纷”的含义,学习文段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感受文章图画美、语言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其表达效果并主动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难点:品悟文章的语言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导入课题

1.谚语导入:教师出示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引发学生说出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进而导入新课。

2.图片导入: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秋的图片,激发学生说出图片中描绘出的秋天的模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3.谈话导入:教师通过师生谈话法询问学生喜欢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有哪些等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将学生的思绪引导到本文的描述对象“秋雨”上,帮助学生架起生活和课本间的桥梁,进而导入本课。

4.诗歌导入:教师借用“秋风秋雨愁煞人”“自古逢秋悲寂寥”等诗句启迪学生感悟古人多用秋表达愁情,介绍本文的作者却写出了不一样的秋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5.游戏导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停止时,花球传递到哪位学生的手中,其需要说出3个带有“秋”字的成语。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

(1)自主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边读边勾画出疑难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部分生字词。

(2)检查反馈

学生集体朗读课件中出示的生字词,教师从多音字角度点拨“扇”字,从字形上区分形近字“衔”与“街”,明确“爽”字的书写笔顺。

2.梳理脉络

自主探究,检查反馈

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

要求:学生同桌间交流答案,教师指派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颜色、气味、声音。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感受秋雨的清凉温柔

提问:作者笔下的“秋天的雨”有哪些特点?

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集体回答。

明确:清凉、温柔、五彩缤纷、气味好闻等。

提问:找出原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秋天的雨”是清凉的、温柔的?

要求:浏览第一自然段,找出原文,教师指派学生回答。

明确:“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明确:“秋天的雨”驱散了夏季的炎热,所以它是清凉的。两个“轻轻地”道出了“秋天的雨”是温柔的。

提问:怎样才能读出“秋天的雨”轻柔之感?

要求:同桌互读两个“轻轻地”一句,注意重读“清凉”“温柔”两个词,其余部分放缓语速,放低语调,尤其是“轻轻地”和“没留意”。

2.感知段落的总分结构

引导:快速阅读2—4自然段,试着用1—2个词来概括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要求:学生分为三组,分别阅读各自负责的自然段,组内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回答。

明确:第二段写了五彩缤纷的秋,第三段写了气味好闻的秋,第四段写秋雨传递讯息。

提问:“五彩缤纷”“气味好闻”分别出现在文段的哪个位置?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定位答案,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都出自文段的首句。像这样既位于文段开头,又概括了文段中心内容的句子叫做总起句。

3.感受秋天的五彩缤纷

提问:如果把秋天比作一幅画,“秋天的雨”在绘画时用了哪些颜料?

要求:学生默读第二段,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做标记,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黄、红、金黄、橙红、紫红、淡黄、雪白……

明确:作者笔下的颜色真是丰富,黄、红、白不一而足。黄色有淡黄、金黄,红色有橙红、紫红,这才称得上是“五彩缤纷”。

提问:说一说,最喜欢文段中的哪句话?说明原因。

要求:学生小组内交流,主动回答问题。

明确: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美景。

引导:作者能写活秋天的原因是什么?注意“像”这个词。

要求:教师范读“扇哪扇哪”一句,重读“像”字,学生思考,教师指派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从温度上写出了秋天的到来,又从颜色上写出了秋天的美景。

引导:文段中有一句话和“扇哪扇哪”一句类似,试着找出来。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段,主动作答。

明确: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提问:为什么上述两句话读起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要求:学生画出产生触动的词语,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黄色”“红色”给人带来了画面感,“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给人带来了动感。

提问:能不能说出与“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相同的词语?试着用最简单的方法将此类词语表示出来。

要求:学生默读思考,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指派代表回答。

明确:“吹啊吹啊”“摇呀摇呀”……

明确:“ABAB”型。

4.感受文段的修辞手法

提问:“橙红色是给果树的”一句中,哪些词用得好?

要求:学生默读思考,主动回答。明确:“挤”“碰”“争”。

提问:“挤”“碰”“争”这些词能不能删掉?如果不能删掉,说出原因。

要求: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答案。

明确:不能。三个词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树主动为人们送去香甜、多样的果实。

引导:上文提到的“扇”“飘”“吹”“摇”这些动作词给人带来了动感,“ABAB”的格式,丰富了词句的形式,将这些知识融入到习作中,可以提升习作的水平。

5.体会标点符号的无穷意味

提问:文中用哪些颜色词来形容“菊花仙子”?

要求:学生齐声回答。

明确:“紫红”“淡黄”“雪白”。

提问:“菊花仙子”的颜色仅限于“紫红”“淡黄”“雪白”吗?从哪里可以读出来的?

明确:不是。省略号表明颜色是多种多样的。

6.感受秋实的好闻气味,倾听秋雨传递的讯息

提问: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试分析秋天的果实有哪些气味?秋雨传递信息后,动植物有哪些反应?

要求:学生小组内自由讨论,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明确:秋天的果实是香甜的。动物纷纷造房、储粮、挖洞,植物有的穿上了厚衣服,有的`回到妈妈脚下。

7.倾听丰收之歌、欢乐之歌

提问:“秋天的雨”是无私的,它给大地带去了什么?又给小朋友们带去了什么?

要求:全班齐读课文,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给大地带去了丰收之歌,给小朋友们送去了欢乐之歌。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引导:这样一份视觉、嗅觉、听觉的盛宴,需要有感情地朗读才能细细品味其语言之美,修辞之妙。

要求: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明确:如“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秋天的雨”可适当拖音,“带给大地的”后可短暂停顿,“小朋友”一词应读出可爱的语气,“丰收”和“欢乐”两个词可重读。

(五)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扩宽思路,强化理解:假如由你来描绘秋天,还有哪些颜色词可用?小组内成员展开头脑风暴,组间交流分享。

2.再读文段,仿写句子:再读第四段,仿照“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即“谁,干什么,为什么”的句式,写2-3个句子。

3.口语交际,深入感知: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与秋景有关的图片,学生观看后交流自己在秋天做过的事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4.乘兴练笔,勾勒画面:请学生选择文中的任意一幅图画,用手中的笔简绘出来。

(六)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1.按图索骥: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跟随着板书回忆本课所学知识。

2.合作交流: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3.师生合作:学生主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和补充。

(七)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积累词句,反复诵读:摘抄积累文中与秋有关的颜色词,反复诵读,也可搜集与秋有关的的成语或古诗词。

2.美文链接,延伸阅读:课后阅读《听听秋的声音》,思考两篇文章中的秋有哪些异同点。

3.阖家同游,深切感悟:跟随家人一同出游,观察大自然,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游记。

4.学科延展,创编歌曲:创编歌曲《小雨沙沙沙》,唱给朋友们听。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的优秀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

2.小黑板,填空题。

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色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指导观察秋天下雨时的情景图。(让学生能形象、直观的感知画面。)

3.唤起情感:你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文章,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4.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你是怎样读的?

师: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完成填空题。

小黑板,填空题:秋天的雨,是一把();秋天的雨,是一盒();秋天的雨,藏着();秋天的雨,吹起()。指学生口头填空,并读。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选择你喜欢的段,读一读,还可以进行背诵,然后对你的同桌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因为秋天有红色的枫叶、有金黄色的田野、还有橙红色的果树和各种颜色的菊花,这么多颜色出现在我们眼前,黑板上,你会用四个字的词来形容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一把钥匙

11秋天的雨一盒颜料丰收的歌

藏着气味欢乐的歌

吹起喇叭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的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2、重视读中积累好词好句。

3、自主合作探究,多种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中出示的诗、词语、句子、动物过冬图片、秋天景物的图片)。

2、《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结合重点词句,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但是需要你们帮我填完整,填好了就送给大家,好吗?

出示:

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的。”

高粱说:“秋天是()的。”

棉花说:“秋天是()的。”

松树说:“秋天是()的。”

土地说:“秋天是()的。”

小朋友说:“秋天是()的。”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

(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在填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景物,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时也为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1、秋天的雨可神奇了。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配乐朗诵)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小朋友们也想读读吗?

⑴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

⑵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⑶集体反馈。

①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菠萝甜甜的、衔来树枝、油亮亮的衣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指导两个轻声(钥匙、衣裳)、区分“衔”和“街”、学生齐读。

②出示句子: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比喻)谁会读?(指导扇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指导“枚、爽”的笔画,学生书空。

③出示句子:

“橘子、柿子倾斜角挤我碰。”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这两句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拟人)谁来读读、齐读。

指导“柿”字的笔画,区分“喇”和“刺”。

⑷再读②③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看,读一读。

⑸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师适时板书:

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

4、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要求: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面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齐读。(配乐)

从教师的示范读,学生自读,读词语,读句子,再到读课文,不仅读的形式多样,而且读有层次。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本,体会感悟文本。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词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第二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2、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还会吹金色的小喇叭呢!同学们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⑴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

⑵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

()的银杏树()的枫树()的田野

()的果树()的菊花……

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

⑶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秋雨“五彩缤纷”了吗?

⑷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⑸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们班哪位小朋友们被那诱人的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说说看,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说中扩展)

⑹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引导朗读)

⑺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不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到了?(喜鹊、松鼠、青蛙……)引读课文。

⑻小结:

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你看——(媒体展示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图)同学们快快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或植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⑼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说说喜欢的原因)

⑽激朗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⑾媒体播放“秋天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⑿配乐朗读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三、小结

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自主选择,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评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配乐)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让我们一起再回到“秋天的颜色”这首小诗,现在你能按这个格式自己写一首吗?

2、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你最想做的又是会么?

3、自选作业:

⑴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⑵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延伸写话,进一步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并引导课外进一步积累运用,读写画结合,加强习作训练,同时也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