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观舞记》教学设计

2025/08/1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观舞记》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舞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静穆、粲然、妥帖、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浑身解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

能力目标:

1、研习精彩语段,品位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研习精彩语段,品位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

2、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联想想象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欣赏“美”。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片断,请大家用心欣赏这段舞蹈,观后试着说一说你观后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印度舞蹈)

观赏这段舞蹈后,大家内心的感受怎样呢?哪位同学试着用一二句话描述你刚才观看的这段舞蹈或是谈谈你观后的感受。

同学们,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可当要我们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这种美好的享受时,许多同学为难了,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那么,如何将这种艺术享受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呢?同学们不用着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希望学习这篇文章后,大家会有许多收获。(屏幕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三、整体感知。

请大家打开课本。阅读之前大家先想一想:作者会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绘这舞蹈艺术呢?现在请大家带着疑问听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1~10)从切身感受出发,歌颂印度卡拉玛姐妹舞技的高超。

第二部分(11~18)通过对卡拉玛姐妹舞技的描绘,具体表现她们高超的舞技。

第三部分(19~22)揭示了印度文化是滋润印度舞蹈的食粮,表达对卡拉玛姐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表现出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

作者说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艺术是惊人的!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有什么特点呢?

请学生自读第11-18自然段,从文段中找出一个点明她们舞蹈的特点的短语。

(生齐读第十自然段,然后找出点明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特点的短语——“飞动的美”。)

四、品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示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的?现在请大家自读11-18自然段,让我们在作者的引导下,尽情欣赏卡拉玛姐妹的精彩表演吧。在感受舞蹈美的同时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屏幕出示问题)

2、说一说文中哪些地方分别从身体、服饰、神态等方面来表现她们姐妹的舞蹈美的吗?

3、卡拉玛姐妹的表演很精彩。她们的服装绚丽、神态多变、舞姿优美……观看她们的表演,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

五、精读课文,探究美点。

同学们,我们没有亲眼目睹卡拉玛姐妹的表演,但我们能感受到那“飞动”的舞蹈美。

这是为什么呢?

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蹈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本文是当代散文中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值得我们品读、积累。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欣赏舞蹈美的同时来体会作者的语言美吧。(屏幕出示问题: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为精妙的句段,说一说写得“精妙”的地方。)并在文中勾画标注。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体会。(本文语言摇曳多姿。作者巧妙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长短句交错使用,有的段落单句成段;富有感染力,读来也具音乐美……像这么优美的文章,建议大家课后再行品读,最好是摘抄加以积累。)

六、总结全文。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吧!(出示板书设计,师引导生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是作者自己一次观看印度舞蹈后写下的一篇散文。文章开篇直抒赞美之情,接着描绘精彩的表演过程,最后总写观后的感受;正面和侧面相结合,集中生动地展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

用语言来表现艺术形象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作者巧妙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视觉感受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透过文字发挥想象,获得了语言和舞蹈形象双重审美的享受。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既感受到舞蹈之美,又体会到语言之美。

七、拓展延伸。

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一起来感受我们中华艺术文化的精妙吧。请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图片,同学们,看了这几张舞蹈照片,大家内心是否也被这群无声天使的精彩表演所震撼呢?请大家仿写,拿起笔来,运用语言来表现艺术美吧。

同学们,我们中华的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青年,应当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秀的现代文明!未当堂完成写作的同学于

课后完成。

八、作业设计。

1、比较阅读

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将本文与《安塞腰鼓》比较,说说不同之处。

2、查找积累古今诗词中精彩的描写歌舞的佳句。

如: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诗句。

《观舞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静穆、粲然、妥帖、嗔视、叱咤风云”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

能力目标

1、研习课文精彩语段,感受印度舞者的魅力。

2、通过吟诵,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2、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

1、研习精彩语段,感受印度舞者的魅力。

2、吟诵文章语句,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个人,她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明亮;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她是谁呢?她就是能够跳出动人舞蹈的印度舞者。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两位——卡拉玛姐妹。

二、介绍背景

1、随着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友好发展。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来北京的表演,有一位观众不仅用眼睛去欣赏,更用自己的笔记录了这一舞蹈盛宴。她就是冰心。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她的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代表作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歌颂自然、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生字词

yīyāmùpíncùcàn

咿呀静穆颦蹙粲然

sǒuchēnyīngxuàn

斗薮嗔视珠缨炫转

xiùyánchìzhàxiè

星宿尽态极妍叱咤风云浑身解数

2、介绍印度舞蹈

印度的舞蹈历史悠久,它源于古时候人们对神的崇拜。由于人们为了取悦于神,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祭祀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衍生出了舞蹈。印度舞蹈可分古典和民间两类。古典舞蹈有四个,即曼尼普利舞、婆罗多舞,格塔克里舞和克塔克舞。

(今天我们欣赏到的就是卡拉玛姐妹带来的婆罗多舞)

3、作者想说出卡拉玛姐妹舞蹈的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飞动的美

4、作者具体通过哪些文字描写这种飞动的美的?

明确:第11~18自然段

四、讨论赏析

1、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美的句子。然后分组讨论所画的句子,总结作者从那些方面来表现“飞动的美”。

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

2、通过作者的.生动描绘,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令人窒息的美,让我们不禁产生了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就让我们把心中的美好情感通过诵读,尽情释放出来吧!请到你所画的句子中,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品一品,读一读。

示例:“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卡拉玛姐妹舞姿的优美,使人身临其境。

3、文中还有哪些优美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五、课堂训练

1、我们不仅要发现美,还要学会创造美。但是我想我们的能力也许还不够,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创造美的语言的吧!请总结文章表现手法。

明确:多角度描写;多种修辞;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2、、请你观看视频《孔雀舞》,用一两句话写出你所看见的美。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印度的优美舞蹈,又感受了咱中国舞者的动人舞姿。可谓是进行了一次享受美的旅程。希望同学们能继续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求更多的美。

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舞者。衷心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舞出辉煌,舞动奇迹!

七、布置作业

1、课外查找积累古今诗文中精彩的描写歌舞的句子。

2、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感受它们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观舞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对比赏读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观舞后的感受,两篇课文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若以《安塞腰鼓》的学习为基础,将本文与之进行对比赏读,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审美层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简介作者及印度舞蹈。

二、诵读全文

三、对比赏读

以小组为单位,试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本文与《安塞腰鼓》的异同。(也可以不局限于此)

1.选材(写作对象)。

2.语言风格。

3.主旨。

教师在学生研讨、交流的基础上,作一些必要的归纳总结。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差异较大,不能厚此薄彼,而应引导学生明白语言风格与作家本人、写作对象的关联。两篇文章在修辞方面的突出特点,应结合具体语言作重点分析,如《安塞腰鼓》的排比,《观舞记》的比喻。

四、摘抄、朗诵并背诵一些精彩句段

五、模仿运用

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表演录像,让学生观看后马上用语言描述出来。若时间够用,可以立即在班上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课文比较,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高山和流水(节选)

赵丽宏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贝多芬的其他曲子,也有相似的特点,我很难忘记第一次听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的印象,当钢琴高亢激昂的声音突然从协奏的音乐中进出时,我的眼前也出现了流水,不过这不是莫扎特的那种缓缓而动的优雅的流水,而是从悬崖绝壁上倾泻下来的飞瀑,是从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上一泻千里的急流,这急流挟裹着崩溃的积雪和碎裂的冰块,它们互相碰撞着,发出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轰鸣。我无法理解,这样的音乐,为什么会有《皇帝》这么一个别名,不喜欢皇帝的贝多芬,难道会喜欢用《皇帝》来为这样一部激情镪然的作品命名?如果用《阿尔卑斯山上》作为这部钢琴协奏曲的名字,该是多么贴切。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似乎很少出现这样强烈而激动人心的声音。如果是莫扎特的.河流,他不会让流水飞泻直下,也不会让那些泠冽的冰雪掺和在他的清澈的流水中,他一定会寻找到几个平缓的山坡,让流水减慢速度,委婉地迂回曲折地向山下流去。这样的流水,当然也是美,不过这是另外一种韵味的美。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观舞记》教学设计 篇4

【设计思想】

《观舞记》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这篇文章主要表现对艺术的理解与欣赏,以及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本文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重在欣赏和感悟。初一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兴趣很广泛,对于有着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内容的文章,初一学生很喜欢,也很能大胆,积极地去谈自己的感受。课前从部分学生中了解,发现大家都很喜欢这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觉得它很美。鉴于这一点,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给学生一个平台,自由地去表达对艺术美的欣赏,抒发对艺术美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本文,我首先是和立足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冰心使用富具动感而措辞优美的词句,富于变化而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来感受、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其次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从领略美、想象美到探究美、创造美,指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感受与学习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以教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为主;

(2)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在朗读中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美妙舞蹈表演的语句。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介绍印度、印度文化和印度舞)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中国的近邻。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印度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舞蹈、音乐、雕刻、绘画等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

印度是公认的世界传统舞蹈的发祥地。婆罗多舞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动人的音乐声中我们了解了印度文化和舞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冰心奶奶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一场印度舞《观舞记》。

(屏幕出示课题)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扫除词语障碍:

y īy ā níng pín cù càn

咿哑端凝颦蹙粲然

ch ēn chìzh à xiè

嗔视叱咤风云浑身解数

D āng háng xiù

本色当行星宿

请用屏幕上的词语写一段话(要求:至少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

同学们写,然后找两三个同学展示成果

三、初读,领略美

快速默读全文,思考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文章以“观舞”为题,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是写观舞的?“观舞”之前写了什么?“观舞”之后又写了什么?

表达感受---观赏舞蹈---赞美感谢

第一部分(1~10)写作者惊叹卡拉玛的舞蹈美,难以描绘。第二部分(11~18)写卡拉玛姐妹舞蹈美。

第三部分(19~22)写作者感激和怀念卡拉玛姐妹。

四、研读,想象美

欣赏配乐朗读,讨论问题:

1、朗读第二部分,从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语句。并从第一部分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

深深地低头合掌……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离合。 ??忽而双眉颦蹙,忽而……铮铮的弦响。莲花的瓣颤……孔雀的高视阔步。 最精彩的是“蛇舞”……肩的微颤。

2、印度舞蹈美,美在哪里?(课后习题一)

形体:秀丽的面庞……

神态:无限的哀愁……

服饰:妥贴的梳妆……

动作:挺身屹立……

心灵: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3、本文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时用了哪些词、句描写这动态的美?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美词美句美段,大声朗读,以下面的`形式来品味。如:

我觉得(好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

我觉得(好句)用了方法,好在它形象地写出。

五、探究品味美

1.虽然我们没有在现场观看,但我们依然感受到舞蹈的飞动美,领会到舞蹈者内心涌动着的情感,体会到她们对生命的敬意她们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她们的舞蹈里传递出的对生命的敬意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她们的舞蹈能有这么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一切是源于什么呢?

2.卡拉玛姐妹在表演时是否忘我?

“像湿婆天一样……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两姐妹的表演是全身心的投入,身心浑然一体那是种从心灵发出的舞蹈你从中可以感觉到一份虔诚,同时也看见了人类阔别以久的那份纯真这样的舞蹈怎么会不打动人心?

3.联系印度的悠久的历史,优美的民族文化来说说

小结: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舞蹈,用心灵去演绎的舞蹈是美的

六、拓展,创造美

欣赏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

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和想到的,哪怕是一幅画,一个动作或者一段文字……

播放至精彩处暂停,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艺术成就。

七、课外作业(选择完成)

1、积累文中描写歌舞的精彩句子和描写歌舞的古诗词;

2、搜集整理有关印度文化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

《观舞记》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我立足让学生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在美读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赏析文中的优美语段。二是让学生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片断练习,为写大作文奠定基础。教完感想颇多,反思自己的课有得也有失。

一、我认为值得肯定的方面

1、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观舞记》正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感染、审美熏陶的好例子。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来充分领略美、想象美、探究美、创造美,将文字与想象充分结合,在学习中感受美、体验美、思考美、延伸美,进而得到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2、在教学中注重“双基”的落实。重视学生对生字词、难字词的掌握与运用,强调了生字的读法和写法,并通过写话的形式来巩固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和运用。

3、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组织教学,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我的教学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学生放松了,思维敏捷了,兴趣盎然了,课堂的气氛也就活跃了。

二、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1、缺少精读细品,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观舞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而且冰心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所以这就要求不但教师在课堂上要用文采飞扬,充满美感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更要注重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加大对学生速读、精读、朗读的示范与指导。

2、教师驾于课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处理“品读与赏析”这一环节时,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导致之后的“拓展延伸”这一教学环节时间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展开。

3、现在上课都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很多专家又在大声呼吁:“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不可轻易用图片解读文字,那样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退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办呢?无疑,就《观舞记》这篇文章来说,运用多媒体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学生如果通过对字词及句子的深刻理解来展开想象,体验文学的魅力,他感受到的美远比那些被教师展示的图片或视频体会的意境更深一些。

总之,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提高,在不断学习中进步,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