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户外进行钓鱼活动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细细一听,原来他们再说:为什么有的鱼是浮起来的,有的鱼是沉下去的呢?……看到孩子们讨论着沉与浮,我觉得应该设计一次专门的科学活动让他们对于物体的沉浮有一个正确认识。鸡蛋就是一个很好地选择。为此我设计科学《鸡蛋浮起来》这一活动,让幼儿去探索鸡蛋在水中的不同状态,认识鸡蛋上浮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 愿意探索什么材料能让鸡蛋浮起来,感知加入材料量越多鸡蛋浮得越高。
2. 在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学会用符号记录。
3. 体验鸡蛋浮起来实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愿意探索什么材料能让鸡蛋浮起来,初步感知加入材料量越多鸡蛋浮得越高。
活动难点:学会用符号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盐、味精、糖,生鸡蛋、筷子、勺子、水彩笔、透明杯、抹布、记录纸。
2.盐、味精、糖标志,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入主题,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教师引导:出示一杯清水、一个鸡蛋。问幼儿,老师把鸡蛋放进水杯里,猜猜,鸡蛋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猜想后,老师轻轻地将鸡蛋放进水杯里,请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说出鸡蛋在清水里沉下去的。
3.引出探究问题:清水里的鸡蛋是沉下去的,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蛋宝宝浮起来?
二、探索什么材料能让鸡蛋浮起来。
1.教师导入: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些东西,你们能不能往水里加入其中的一样东西让鸡蛋浮起来。(教师介绍材料:盐、糖、味精)
2.猜一猜:加什么东西能让鸡蛋浮起来?请猜加盐的小朋友请站在这边来,带上盐的标志,猜其他的依次类推。
3.分组,探索什么材料加在水里能让鸡蛋浮起来。
(1)按猜想分组,人数多的多分几组,人数少的少分几组完成。
(2)师:请你们试一试,看看你的想法对不对呢?
提出要求:铃声响起开始操作,使用勺子一勺一勺的加材料。加入材料后要用筷子轻轻地搅拌,搅拌完把筷子放入盘里,注意观察鸡蛋在水中的变化。听到铃声把材料放到展示台。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的材料,激励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
4.幼儿回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享。
5.教师进行实验小结:小朋友们都进行了实验,那么哪种材料加在水里能让鸡蛋浮起来呢。幼儿回答:盐。
6.课件展示实验结果。
三、感知加入材料量越多鸡蛋能浮的越高。
1.教师:请观察老师这里的两杯盐水,为什么有的鸡蛋浮得高,有的鸡蛋浮得低,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幼儿的实验不明显,可事先准备两杯同样多盐水不同高度的鸡蛋)
2.幼儿讨论。
3.实验验证,提出实验要求:
(1)每桌有两个杯子,一个杯子加3勺,一个杯子加5勺,需要在杯子上注明“3”“5”。
(2)提出观察、记录的要求。
要一勺、一勺加材料。实验完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记得清楚。
(3)商量协作:谁做记录;谁加材料盐;谁进行搅拌;谁观察。
2.幼儿实验,教师随机指导幼儿。(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鸡蛋浮起来的过程、真实记录)
3.分享交流:幼儿分组交流实验结果,肯定幼儿分工和记录的方法。
4.实验小结:同样多的水,加入的盐越多鸡蛋在水中就浮得越高。
5.课件展示实验结果。
四、经验提升
1.现在我们实验都成功了,心情怎么样?
2.现在我们知道鸡蛋浮起来的秘密是加入盐才可以的,我们做完实验了,那桌子上的东西需要收拾吗?我们一起来整理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分为猜一猜,试一试,做一做,再做一做并说一说进行,经历了激趣,发问探索、交流的过程,做到激之以情,调之以趣。让幼儿在动中学习,玩中思考,观察发现鸡蛋如何浮起来的。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关于幼儿园优秀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室教案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外在特征,通过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初步建立间隔排序的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善于发现和感知物体规律排序的特点。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在发现物体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动手操作排序。
教案准备:课件,贴有许多小动物脚印及小兔回家路线的场地,大小兔子玩具各一个,大灰狼头饰,路标一个,幼儿操作图形(圆形,正方形)若干。
教案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物体的规律性1.幼儿随音乐扮演"森林小卫士"进教室,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导幼儿有规律的和森林中的小动物打招呼。
3.教师小结:小卫士们真有趣,和动物们打招呼真好玩,原来小动物们都是按照各自的大小,高矮,飞的高低来排序的。
二、情景设置,感知颜色的规律性排序1.出示兔妈妈,以小兔子丢失为主线,引入主题。
2.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留下的脚印,发现动物狼脚印规律性排序。
3.带领幼儿实践探索,就出兔宝宝。
三、情景探索,感知形状的规律性排序
1.指导幼儿观察小兔回家路的特点。
2.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为小兔铺路。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活动延伸
1.教师请幼儿在森林里按规则合影留恋。
2.放音乐,结束课堂。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线,形表现同一物体形象。
2.根据幼儿生活经验联想,构成有情趣的画面。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定的刮画经验。
2.图片,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认识横切面。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线条,我要带着他去散步哦!看看我的线条是怎样散步的。(教案:)瞧!线条走啊走啊,咦?走成了什么呀?(一个大大的圆)接着我们再到圆里面去走一走,看!线条走成了什么呀?
2.师:究竟是什么呢?一一看!(PPT)你们都吃过吗?这是把柚子横着切开后的样子,我们叫他柚子的横切面,在柚子的横切面里面藏着哪些线条呀?
3.师:你们想带着线条去旅行吗?桌子上准备了竹笔和刮画纸,请你试一试吧。
4.幼儿尝试自主造型,教师指导幼儿画出柚子造型。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感知线条粗细。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的线条走了那些形状?
2.比较两幅画的区别,发现粗细线条的画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图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画出粗粗的线条的呢?(笔尾)那我要画细细的线条呢?
3.幼儿尝试粗线条与细线条的不同画法。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用笔尾画一条粗粗的线。再把笔反过来用笔尖画一条细细的线。
4.欣赏老师的绘画作品。
师:今天老师也画了一幅柚子的切面画,你们想看吗?(想)看看我都用到哪些线条?
5.:原来我们的竹笔可以留下粗粗的、细细的线条,还可以留下锯齿线、弹簧线。(教案:)曲线各种不同的线条,把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会让我们的画面变得更丰满,更美!
三、联系生活,丰富幼儿线条的认识。
1.出示洋葱切面画。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水果有漂亮的横切面,蔬菜也有哦,看看这是哪种蔬菜的切面画?(洋葱)看看在这幅切面画里用了哪些线条?
2.出示玉米横切面。
师:这是什么的横切面呢?(玉米)它的横切面可以怎么画呢?(出示切面画,幼儿欣赏)漂亮吗?
3.幼儿尝试画出各种蔬菜横切面。
(1)师:原来蔬菜和水果里面藏着这么多漂亮的线条呢?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蔬菜水果的横切面,你们想来画一画这些横切面吗?你想画哪一种横切面,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师:想好画什么了吗?在画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1、画一种蔬菜或水果的切面画;2、用粗细不同的各种线条来装饰你的图画。
4.幼儿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幼儿。
四、送画。
幼儿将自己创作的切面画作为礼物送给爸爸或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