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有感

2025/08/17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有感 篇1

参加工作之后我又重温了《陶行知文集》。读后,我的感触与在大学里有些不同。在大学里我关注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特点,而现在我更关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从师德方面如何做一位好老师,还是从业务方面怎样提升专业能力,更好的教育孩子,从他的著作中都可以感受得到。陶行知用这样荡气回肠的话语告诉我们,做教师要真诚、热情、懂得奉献。作为孩子教师的我,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习惯需要培养,他们的丰富情感需要培养、激发……他们一群孩子,需要老师的叮咛嘱咐,需要老师的鼓励肯定……孩子老师需要用爱心温暖孩子,用耐心理解孩子,用关心照顾孩子,用信心鼓励孩子,用细心观察孩子,即所谓的“五心”。

我班有一位小女孩叫**,她是一位特别胆小、内向的孩子,在孩子园里总是很安静,不敢和老师、小朋友表达自己的`想法。《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把孩子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为了让**勇敢、自信地表达想法,表现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我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我知道要想走进她的世界里必须首先成为她的朋友。在每天的活动中我主动与**亲近,和她打招呼、聊天、做游戏……仔细关注她的每一个活动细节。渐渐地,**和我交谈的次数多了,愿意和我说说她的小秘密,把我当成了她的好朋友,可以敞开心扉与我交谈。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我希望**可以和小朋友大胆交流,一起游戏。在每天的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请别的小朋友主动与她交朋友,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进行合作。渐渐地,**的笑脸多了,笑声也清脆可爱。**不再害怕与人交流了,她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只是还不愿在集体中主动表达表现自己。于是在进行集体活动时,她没有举手,但我主动请她回答问题。刚开始,**很害怕,不愿说话。在我的积极鼓励、表扬,和小伙伴们鼓劲下,**可以简单的表述问题,渐渐地,她的表达比较完整了,到最后,她可以主动举手表达想法了。看着**一点一点变得勇敢、自信,变得愿意与人交朋友……家长很惊奇,很感谢老师的教育。看到**和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露出开心的笑容,我觉得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这就是我,一名孩子老师的责任,用“五心”待每一个孩子和家长。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有感 篇2

作为教师,早就熟知陶老先生的大名,不过却是第一次拜读他老人家的文章,领会他的经典教育理论。

细细品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仿佛在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讲述他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以及他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使我不禁为自己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的落后和愚昧无知而汗颜。

因此我由刚开始的好奇应付阅读,到及时记录阅读中引发的真切感想,再到对难以理解的地方能一遍两遍地反复阅读。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乏,认识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陶老先生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他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剖析,对教育理论的透彻研究,对今天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更是为我们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就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在我们的.心田。

下面谈一谈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

一、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论,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不正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吗。

二、关于”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这一观点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教学并非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我们仍采用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不是所谓的培养能力了,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由笼养式的”喂养“”喂饱“,变为想尽千方百计的让学生主动”觅食“。

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学“,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就调动不起来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常说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体现出这个”导“ 字来。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应该把解决问题的现成的方法直接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如同教师要给学生一根竹竿,使学生顺杆而上自己动脑,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寻找最佳结果。为避免学生盲目性,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教学流程,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触类旁通。由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的,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老师在教会学生不断学习的同时,要做到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 。这也正符合了陶行知先生关于”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的道理。教书如做学问一样,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才会不断创新。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他们是一个整体的,”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给了我无限的启发和思索。”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教师自身应该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钻研符合学生口味的教材内容,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的完成素质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令人耳目一新,也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多学教育理论、业务知识,储备知识,边教边学,多向前辈学习,积累经验,多和学生相处,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真正的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落实到行动中。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有感 篇3

众所周知: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的独特,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爱满天下”、“情满人间”,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语,情至真,爱至深,读着陶先生的书籍,崇敬和景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陶行之先生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他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他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改革中国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们做人的典范。陶行之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不得不从平时的点点滴滴进行反思自己,在反思中不仅牢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导,更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召幼儿,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做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真诚、热情、懂得奉献精神。孩子年龄小,需要我们用爱心温暖孩子,用耐心理解孩子,用关心照顾孩子,用信心鼓励孩子,用细心观察孩子。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大多数的孩子很容易和老师亲近,很愿意和老师交朋友,也很愿意交流家里及同伴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如:我班有个父母离异的小女孩,特别的胆小,性格很内向,为了能让她勇敢、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设法走进她的心灵深处,与她进行交流、沟通。于是在每天的活动中,我主动地与她亲近,和她打招呼、聊天,在区域活动时和她一起看一本书、一起搭玩具,

观察她的每一个生活细节,渐渐地,她开始接近我了,慢慢地把我当成她的朋友,而且课堂上还会主动地举手发言,看着她慢慢勇敢、自信的份上,我很自豪,我看到她的笑容,我觉得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了解孩子、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做到人格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怀他们,学习上关注他们,身体上关心他们,使全体孩子生活在充满爱的浓浓氛围之中,从而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增进孩子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长大为国做贡献!

这就是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用自己的言行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有感 篇4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看了在这个故事里,我对“我班王志浩和王晖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味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教育效果令人称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我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后果可想而知,效果将适得其反。“爱的教育”在生活中淋漓尽致地体现。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我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陶行知是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