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最新天气安全教育教案

2025/08/23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最新天气安全教育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天气安全教育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天气的观察和兴趣。知道不同的地方天气不一样。

2、初步了解天气和太阳、云朵、气温的关系。

3、感受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连环画图。

活动过程:

一、幼儿认识天气。

谈一谈:今天是什么天气?(阴天)

教师:像这种没有太阳又不下雨的天气,就叫阴天,除了这种天气你还知道什么其他的天气呢?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天气图片。

教师:这么多天气中你最喜欢什么天气?

二、知道不同的地方天气不一样,初步了解天气受太阳、云朵和气温的影响。

1、欣赏故事《今天是什么天气》。

教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关于天气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听录音《今天是什么天气》

今天是气象日,绿精灵想起了外出旅行的朋友们,它们那里的天气怎么样?绿精灵拿起电话拨了小猫的号码》小猫在电话里说:“我很想念你。今天我这儿是个阴天,很舒服,我玩的很开心。

绿精灵又和小狗通了电话。“喂,你好!我在江南旅行,这里一直下着雨,哪儿也去不了,真扫兴!小狗在电话里说。

小猪在电话里告诉绿精灵:“我正在遥远的北方旅行。这儿可真美,到处是银白的世界,窗外还飘着雪花呢!”

绿精灵在温暖的阳光下,听着朋友们的声音,好象自己也和他们一起去旅行一样。

2、幼儿初步了解天气和太阳、云朵、气温的关系。

教师:谁来说一说绿精灵有几个好朋友?它们干什么去了?

教师:这个故事中,朋友那的天气是怎样的?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天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天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不同的地方地的高低也不同。而且还和风婆婆有关系呢。我们空气中有很多的水分,风婆婆吹到那里的水分多,那里的云就会变多变厚,如果那里的气温高,就会下雨,气温低就会下雪。风婆婆吹到那里的水分少,云又少又薄,就是阴天。如果没有云,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就是晴天。

教师:不同的天气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小结: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多的影响,晴天可以晒衣服,小朋友可以出去玩。阴天,让我们感觉很舒服,还可以出去旅游。雨天虽然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但是我们的植物也需要雨水的滋润才能生长。下雪天小朋友还可以欣赏美丽的雪景,白白的雪还像一条棉被盖在小麦的身上,这样小麦宝宝就不会被冻坏了,而且下雪天还能和好朋友一起玩打雪仗的游戏呢。

三、幼儿感受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快乐。

1、如果你的朋友出门了,你会想念他们吗?你会怎样做呢?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如果我的好朋友出门了,我也会想他们,我也会打个电话问问他们那里的天气怎么样。

2、出去走一走,感受当天的天气。

教师:让我们出去走一走,今天我们张家港的天气是怎么样的。

活动延伸:

1、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每天的天气,并做记录。

2、幼儿学习制作简单的气象日志。

最新天气安全教育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天气变化,知道不同天气现象的名称,并用语言正确表达。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晴天、雨天、多云的气象图片,晴天、雨天、多云的标志图片,小兔图片

活动过程:

1、情景角色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扮演小兔:听说奶奶生病了,我得去看看她。然后教师演的小兔起了床,拉开窗帘,强烈的阳光射进来。

2、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的天气变化。

(1)观察晴天的天气特征。

小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

教师出示晴天的气象标志:一个红太阳。

小兔:今天是个大晴天,红红的太阳高高挂,我要去看奶奶去了!

(2)观察阴天的天气特征。

小兔提着篮子走在树林里,忽然一片乌云遮住了,遮住了太阳。

教师播放阴天的气象,问:现在天气怎么样啊?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阴天的天气标志:乌云。

(3)观察雨天的天气特征。

教师播放雷雨气象,讨论:这时候,天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朋友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教师出示雨天标志:雨滴。

3、幼儿从图片中找出晴天、阴天、雨天的标志并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最新天气安全教育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学会在遇到暴风雨、山洪、雷电等自然灾害能学会自我救助。

2、掌握科学合理的安全常识。

教学重点: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的教授。

教学过程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有雷击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雷电反击和跨步电压伤人。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险。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行走,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最新天气安全教育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雷电形成的原理过程,明确雷雨天气的危害,树立防雷电的安全意识。

2、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了解好掌握预防雷击的方法好技能。

3、初步掌握遭遇雷击之后的紧急治疗方法和应急措施。

教材分析:

引言部分指出了雷电的危害,同时揭示了本课要了解的内容和重点的教学任务。主体部分共设不友好的来访者和避开雷电防雷击两个主题。

教学重点:

雷电形成的原理过程,明确雷雨天气的危害,树立防雷电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遭遇雷击之后的紧急治疗方法和应急措施。

教学过程:

一、认识雷电

1、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雷雨季节电闪雷鸣的视频资料,提问:‘这是什么现象?经历过这种天气吗?当时有什么感受?”

2、学生根据生活体验交流对雷电的认识。

3、教师引导:“雷电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就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你知道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吗?”

4、学生先就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介绍,然后教师结合教材介绍进行补充。可以利用电发生器等科学试验器材为学生演示一下雷电产生的原理。

二、正确认识雷电的危害

1、教师引言:“雷电发生时的温度高达2000℃,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温度会产生怎的危险?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交流雷电的危害。

3、教师小结:“云层能积聚大量正电荷,而地球是导体,本身积聚负电荷,从而使得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很高的电势差,几百万伏到几亿伏,因而产生的电流就十分强大,达到几万安至十几万安,形成高热和强光,会造成巨大破坏,能使人立即死亡。

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

4、根据真实案例体会雷电的危害。

(1) 了解教材“真实再现”的案例,教师提问:“这样的严重后果你想到过吗?当我们遇到雷雨天气的时候,你想到会有这样的危险发生吗?”

(2) 学生交流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雷电灾害的了解和认识。

(3) 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雷击事件案例,帮助学生更全面、明确地认识雷电,重视雷电的危害。

三、整理资料

1、教师指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和通过学习了解的雷电危害进行整理。

2、学生交流收获。

四、野外预防雷击

1、教师引言:‘当我们上学、放学的时候,外出游玩的时候遇到雷雨天气是常有的事情,那么如果在外遇到雷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结合教材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1)避雷、避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使用雨具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留意自己的衣着有没有容易导致危险的物品。

(4)避免使用电子产品。

(5)不进行危险活动。

五、家庭防雷电措施

1、教师出示一组居家生活中的防雷电图片,让学生判断其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教师给予分析和补充。

2、教师启发:“我们在雷雨天气应该注意防雷击,那么在平时没有出现雷电天气的时候,又该怎样预防雷电呢?”

3、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的防雷电措施,教师补充,如安装避雷针等。

六、雷击后的救护

1、师:“雷电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倍小心。不过如果有人不幸遭遇雷电伤害,我们千万不要慌张,也不要犹豫不决耽误救治的时间,学习正确的施救方式可以让我们及时帮助遭遇雷击的患者摆脱生命危险。”

教师播放对遭遇雷击者的紧急救护视频,并结合视频进行救护方法的讲解。

2、学生分组进行救护技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