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2025/08/24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作品充满欢快的情绪,富有童趣,意境优美,语言具有感染力,怎样才能使幼儿们充分感受到故事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教师首先引导幼儿通过想象“桃花瓣像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然后引导幼儿通过自读童话解决“信里都写了些什么?他们把花瓣当成了什么?”这一问题;接着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小白兔子不仅把花瓣寄给了小动物们还寄了我们的小朋友们。随机把花瓣撒下幼儿,幼儿一定兴奋极了!就这样巧妙地衔接,层层深入地把幼儿带入到美丽的童话里,享受童话故事所描绘的美好的意境。另外,我结合我园园本课题---感恩的心,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想象故事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录音机、6封送给小动物们的信、自制桃花瓣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教师过画桃树过问小朋友们。

2、你看到了什么?桃花花瓣像什么?(小船、扇子、帽子、……)

3、教师告诉幼儿一个自然小知识:桃树开花、长叶、结果的过程。

二、活动展开:

1、“不光我们喜欢这样的景色,小白兔也喜欢,瞧!它来了”引出小白兔,并将小白兔的图贴到黑板上。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引出故事题目,将题目板书在黑板上。

3、打开录音机听故事。问:“听到故事里都讲了什么?”

4、带着老师的问题“是谁收到了小白兔的信?”再来听教师讲故事。(老山羊、小猫、小松鼠、小鸡、金龟子妈妈、小蚂蚁)

5、再次带老师问题“信里都写了些什么?”请小朋友打开幼儿用书自己试读。

6、幼儿说教师从信封里拿出花瓣,贴到黑板上。

7、幼儿看黑板自己试着来讲故事。

8、把故事讲给同伴们听。

9、教师与全班小朋友一起听音乐加动作来讲故事。

10、“知道吗?小白兔不光寄给了小动物信,还寄给了小朋友们!”边说边把花瓣撒下幼儿。

11、幼儿捡起花瓣后问:“收到信你高兴吗?你会用他来做什么?或你会送给谁?”

三、结束:

童话里有这样一句话:“朋友们对小白兔说:‘谢谢你寄给我们的礼物!明年春天我们都要来看桃花。’”教师朗诵完后问幼儿:“小白兔给小朋友们寄来了桃花,有美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我们应怎样感谢它呢?”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们为我们做了许多事情,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行动来感谢他们呢?

活动评析: 这是一篇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我以让幼儿体会故事的美好意境为主要目标,并尝试以该故事为原型,将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了比原来的语言材料更为广阔、更富内涵、更有情趣的生活化“语言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并用恰当的语言再现生活。这样的语言活动,既保持了文学作品原有的魅力,又克服了单一的就教材层面学语言的弊端.让教材更具立体感.让孩子的学习活动更丰富,收获更丰满。在活动中,我是艺术的引领者,孩子和我在亲切自然的语言情景中,快乐地玩着“抛接球”游戏。

1.营造宽松的“抛球”环境。活动中,我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情境,活动中.师幼之间的谈话方式,也采用了一种很随意的闲聊、平等对话的方式.孩子有一种与身边人说身边事的亲切感。这样的语言情境孩子感到很熟悉、很放松,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事、物主动交往的愿望,在不经意间接下老师有意识抛向他们的球.为幼儿用连贯语言清楚地表达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科学地为孩子“选球”。在语言材料及活动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维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抛题.向幼儿提出,认真地、科学地为孩子选球。比如:是谁收到了小白兔的信?信里面都写了什么?

3.艺术地给孩子“抛球”。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达方式,甚给孩子的球有很多。究竞选择怎样的球.这很重要。有的思维点很浅显.没有必要去问大班的孩子;有的思维点跟目标关系不大,没有必要作太多的展开和扩散;有的思维点尽管隐藏得很深,却很重要。在活动中.我仔细地审视每一个思维点.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问题.选择与教育目标相关度大的问至不同的语气、语调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活动中,我根据孩子的特点.努力用孩子的口吻抛出我为他们选择球,我巧妙地给孩子抛球,孩子不仅有能力接球.而且接得很快乐,师幼之间真正地互动起来。

自始自终教师都是在引导幼儿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有兴趣的进行游戏。教师肯定的语言、表情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理解诗歌内容,并能请幼儿有表情的朗诵。

2、幼儿运用想象力学习以排比的方式仿编诗歌。

3、培养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

2、动物图片小鸟、蚂蚁、青蛙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兴趣。

森林里有谁,在干什么?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二、)听雨声,为小动物找伞。

(1)师:呀!下雨了!小朋友下雨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遮雨呢?(伞)

下雨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伞来避雨,那么,小动物们也要避雨,它们把周围的什么当做伞呢?

(2)幼儿为小动物找伞。下雨了小动物是不是都有伞了啊

(三、)学习儿歌。

(1)老师把小朋友帮小动物找伞的事编成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朗诵儿歌)

(2)提问:

这首儿歌好听吗?

地上的大树是谁的伞?山坡上的蘑菇是谁的伞?池塘里的荷叶是谁的伞?

(3)现在,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最美的表情来朗诵儿歌。

(四、)引导幼儿续编诗歌。

(1)小鸟、蚂蚁、青蛙有了自己的伞可高兴了!可是还有许多小动物没有找到伞怎么办?我们来帮助它们好吗?

(2)出示森林让幼儿为小动物找伞

请小朋友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一个不会被雨淋到的地方当伞躲起来。送的时候要想好,什么是这个小动物的伞?然后把小动物贴到伞的下边。

(3)引导幼儿想象能当这些小动物伞的东西(鼓励幼儿想象大胆、新颖、独特)

(4)教师示范创编方法,提出要求。

诗歌的前三句是一样的,要说明:什么样的东西是谁的伞。如:“美丽的花朵,是蝴蝶的伞”

(五、)结束

下雨的时候小动物们都找到了伞。天晴了,小动物非常高兴,请我们到大自然里去做客!

活动延伸:

继续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创编儿歌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说出书中水果的名称。

2.认真的倾听并跟随阅读图画书内容。

活动重点:

能说出书中水果的名称名称。

活动难点:

认识杨桃和木瓜的切面。

活动准备:

小书人手一本、大书一本,水果实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吃过什么水果?

过渡:在一本书里也藏着许多水果,你们想看这本书吗?

二、幼儿自主阅读。

1.教师提出看书要求:看书时,要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的看,边看边和好朋友说说书里有哪些水果?看到有夹子的地方把书放下。

2.幼儿自主看书,教师巡视。

3.让幼儿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三、集体阅读。

1.看大书,知道书的名称。

2.阅读第2—3页,提问:你认识谁?幼儿说说。

出示猕猴桃,让幼儿摸摸,介绍名称,和猕猴桃打招呼。

3.阅读第4—5页,问:这边有哪些水果?

出示橙子与桔子,介绍名字,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指名剥剥。

介绍杨桃与木瓜,出示实物,让幼儿说说名称。

4.阅读第6—7页,水果们要变了,你们认识吗?

5.阅读第8—9页,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都猜对了吗?

6.阅读第10—11页,师:看看每个水果的肚子里都有什么?

7.阅读第12—13页,有一种水果肚子里什么种子都没有,是谁啊?它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四、教师小结。

五、品尝水果。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结合故事中图形的角色进行大胆想象与表述。

2、感受故事中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各色手工纸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出故事

1、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2、玩变魔术的游戏,想想可以变出什么形状?

3、看看到底变出了什么?

总结:这三个图形每天生活在一起,它们一家有很多幸福、有趣的事情,小朋友们来看一看,讲一讲发生在它们之间的故事。

二、欣赏——讲述故事

三、延伸——续编故事

1、想不想和老师一样变出一个有趣的图形一家人?玩变变变的游戏。

2、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变的,(出示幼儿作品)讲解,今天你们把图形一家人带回家,和爸爸吗讲一讲,图形一家人还会发生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