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目送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送读后感 篇1
读完《目送——为谁》,知道了父母给了我们爱,但更多时候,却是孩子教给了我们如何去爱!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后,是被动的接受。当一个人只是去接受,是无法明白爱的深刻。有了自己的孩子才会主动地去爱,这样的一来一回中,渐渐的明白父母的爱是一种本能。但这种本能不包括爱他们自己。想想我们的父母,再想想自己?有多久都没有好好的爱过自己了?
爱自己的人,就像一个被装满水的杯子。水满则溢,当你是一个被爱的人,心中有满满的爱才会去更好地爱别人。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懂得,什么才是爱。如若不然就只会是打着爱的旗号,去要求、去索取、自己却全然不知。
做一个爱自己的父母,孩子才会明白爱是什么?
目送读后感 篇2
看龙应台的书,什么滋味?像是吃了怪味豆。
我总是想,莫要让人担心吧,特别是老人家。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我丝毫瞒不过她那双水一样的眼睛,莫要那样子看我,本来就没有的委屈,你练就了我的铜头铁臂不就是让我当个混世魔王无所畏惧吗?
如今我独自修行了,好像万物离我很远又很近,那触手可及的光亮让人欲罢不能,行走在路上哪能什么都是一马平川?哎,你不是也在修行吗?抓紧修炼啊!切莫多愁善感起来,我是真实的,不是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连续剧。
目送读后感 篇3
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女士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
书以第一篇文章《目送》命名,也以此文最为精彩,文中描写作者目送儿子踏入各种不同的门。儿子的背影,愈来愈高大,但却从来都没有犹豫,没有回头。这种落寞感,使她回忆起当年父亲用廉价的小货车载着她去大学报到。父亲因觉得女儿会嫌弃小货车太穷酸,便在校门口放下她和行李转头就走,留下一团黑烟和背影,多年后慈爱的父亲过世。作者又在细雨中,目送着父亲的灵柩慢慢滑入火葬的妒门,消失在火焰中。
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
目送读后感 篇4
四月秀葽,南方沉浸在春天的温情里。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绿色布纹封面《目送》扉页简单的写着一句话: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
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一个时光的见证人,她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她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她写的《目送》犹如一本生死笔记,笔触间饱含深情,深邃,忧伤,美丽。
这不是我第一次读龙应台的《目送》,早在两年前的夏天我就读过了,而今再读却有了不一样的触动。大概因为比两年前多了对生离死别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