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线段的认识课件

2025/08/2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线段的认识课件(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线段的认识课件 篇1

教学内

苏教版第五册48-49页及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具:

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学具:

直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请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哪些东西是直的?把它们放在一起

(2)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这些直的东西中,除了直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都有两头,可以摸得到)

(3)如果我们把盒子边的一头看作一点,另一头看作一点,从一点到另一点直直的,就是线段,桌子上的什么东西可以看成线段?(注意讲“边”)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其实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4)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线段,那关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质疑)

(5)谁会把线段从它们身上搬下来?试一试,学生动手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你觉得谁画的是线段?为什么?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线段):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练习巩固

(1)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学生打手势表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号为什么只有2条线段?4号有3条线段,怎么看?)

3.度量线段长度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并且也会判断了,那么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说说量线段的方法?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估一估,哪一条线段长?怎么验证?(用尺子量)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呢?同样长的线段我们会觉得竖着放的比较长,那是视觉的误差,小朋友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得到正确的答案,还是得量一量,比一比。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

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

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关于线段你了解了什么?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归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片断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片断二”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片断三”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片断四”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是以学生发展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创设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了求知欲。

第二,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片断三”和“片断四”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必须大胆放权: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方向,让他自己去前进;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创造。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来。

线段的认识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 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线段的认识课件 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39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掌握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亲生经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难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三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教学准备:

线、手电筒、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准备好的线)

生:线

师用双手捏住线的两头且拉紧

(安全教育:当我们在用线玩耍的时候,请不要用线来勒住同学或者玩伴的脖子,甚至自己的脖子,这样会威胁到他人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师:刚才老师手中的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变直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线,他们也都是直直的线。(板书课题)

(二)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亲生经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形成过程,从而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1、认识线段

出示情境:老师捏住线绳的两端且拉直让学生观察。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线画出来。

暴露资源:学生画的图可能是线段图也可能是直线图。

提出问题:老师的两只手你怎么表示的?

生:两个点

组织研讨:像这样的线是什么线?生:线段(板书:线段)

师:它有几个端点?它有多长能知道吗?

生:它有两个端点,可以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度。(板书: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

提升认识:我们现在就可以得到了线段的定义:一根拉紧的线或者弦,都可以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课件演示)

在数学上为了更方便表述,可以用端点的字母表示线段,例如线段AB或者线段BA请同学们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AB。

2、认识射线

(1)通过激光演示射线

出示情境: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向教室的墙上。

提出问题:墙上的亮点与光源之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什么?

为什么?

生:线段,墙上的亮点与光源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线段的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线段。

师展示: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向窗外(或门外)。

提出要求:现在我们把光线射向窗外,如果光在传播的过程中没有被物体挡住,你们能把这束光线画出来吗?

暴露资源:展示学生的作品(可能有的学生会点两个端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象,如果激光灯的能量足够大,那么激光灯射出的光线将笔直地延伸出教室、然后延伸出校园、延伸出北京、延伸出中国乃至地球。

提出问题:你们能用言语描述这束光的特点吗?

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光线的特点:如:只有一个端点,没有尽头,不能度量长度等。提升认识: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笔直地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在数学上我们叫射线。有始无终,有头无尾。(课件演示)归纳射线的特征: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无法测量。

(2)画射线

师:你们能画出一条射线吗?自己试试,再仔细想想你是怎样画的。学生试着画射线学生展示:学生画的射线有长有短,是对比两个学生画的射线——一条长一些,一条短一些,请学生思考它们是否还是射线。

师总结: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例如:射线AB。同学们所画的线只要具备了射线的特点,无论画得长一些或者短一些,它们始终都是射线。在学生的回答中让学生明确射线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向一边画线。只要另一端没有端点,就表明另一端在无限延长。射线可以用字母表示:

师:如果给你一个点,你能画几条射线?

学生试着在纸上画且交流

生1:一条

生2:很多条

......

师总结:一个点能够画出无数条射线

(3)举例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师:刚才激光灯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的看成射线,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太阳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

师:看来我们只要抓住“从一点出发,笔直地像一方无限延伸”这一特点,就可以将这种现象理想化的看成射线。

3、认识直线

出示情境:请两学生和老师用皮筋共同展示一条直线且两端无限延伸提出问题:你们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子并画出来吗?

暴露资源:展示学生的作品

组织研讨:学生想像这条直线有多长且描述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无法测量(没有长度、量不出来)。

提升认识:结合学生汇报,师: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课件演示)归纳直线的特征:直的,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无法测量。

提出问题:你们能画出一条直线吗?

师:你们准备怎么表示直线呢?

学生试画直线且展示,

学生相互交流表示方法。

提升认识:师适当总结:只要具备了直线的特点,不管位置、角度怎么变换,都是直线,就是把线段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了一条直线,无始无终、无头无尾。直线可以像线段那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AB或直线l。

师:请同学们思考并画一下,经过一点能画出几条直线?

生:无数条

4、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

师: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完成这份表格。(请学生回答完成)

(三)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

做课件里面的练习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线段的认识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会画线段、会量线段,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几何的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线段,会量、会画线段。

探究线段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尺、课件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认识线段

1、(1)出示:

(2)从学校去小丁丁家有3条路,你想走哪条?为什么?

(第2条,因为它最短)

2、认识线段

(1)仔细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

(2)自己说一说

(3)汇报

(4)揭示概念:象这样直直的,有2个端点的线叫做(线段)

说明:

选择生活素材引入课题,让学生从道路的选择中感悟“线段”的概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特征,更深刻地形成“线段”概念。

3、判断:哪些图形是线段?

出示:

4、联系生活

走进小丁丁的房间,看一看,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同桌说一说

汇报

找到的这些线段,你发现它们的方向怎样?

那它们为什么都是线段呢?

说明:

创设小丁丁的房间有趣地情境,通过学生找一找、数一数等活动,活跃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在判断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线段”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

二、量线段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度量”的方法,所以量线段这一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着量线段,通过量的过程,提醒大家量线段的注意点,从而发现两条线段长度一样。

三、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会量线段了,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条线段呢?

(2)自己试一试

演示——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画指定长度线段

你能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试一试

和你的同桌交流画法。

汇报:有没有办法验证呢?

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就是4厘米。

说明:

由学生尝试着画线段,再通过电脑演示规范画法,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在学生尝试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画长是4厘米线段的方法”,引导他们操作、展开讨论,学会归纳。

四、拓展小实践

1、(1)小胖不小心折断了一把尺,它缺少了“0”刻度,你能用它量出练习本的长吗?

(2)汇报

五、总结

线段的认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出发,通过动手画一画,初步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

2、能说出线段与射线直线的关系。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愿意就数学问题开展讨论,学会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4、培养学生将数学思想应用于实际,实现科学的创造与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画出正确数量的线段射线或直线。

教学准备:

多媒体、练习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复习引入

1、从生活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线条,看:

a、竖琴、激光――线段

b、毛线——曲线

c、角——射线

d、马路——直线

2、线段的特征

它们当中,哪些是你们学过的?(线段)

你能回忆一下线段有哪些特征吗?

a、线段是直的,并且有2个端点。

b、线段是可以度量的。

c、线段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如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如用小写字母b就可以表示成线段b。所以我们说线段一共有几种表示方法?

二、情景再现,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大家看老师这儿有跟教棒,打开它就看见有一束激光投射在窗户上,把这束激光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现在老师把窗户打开,把这束激光从天空方向投射出去,那会怎样呢?

1、认识射线

a、射线的概念

像这样的图形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地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b、射线的表示方法

这条射线的端点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在射线上任意取一点,如B,我们就可以用AB表示这条射线,记作射线AB。

c、拓展

(1)媒体演示从另一端延长,这又是什么图形?(射线)那我们可以把它记作什么?(射线AB?射线BA?)

(2)请说对的同学说说理由(端点是起始点)

2、认识直线

a、直线的概念

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将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无限地延长,那会又会怎样呢?(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师先同步画好一条线段)

板书:将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地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

b、直线的表示方法

任意的在直线上取两点用大写字母A和B来表示,所以可以将这条直线记作:直线AB或者直线BA,或者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为:直线l。

板书:直线直线AB,直线BA或者直线l

3、引出课题

同学们学的真棒,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线段、射线、直线。

板书:线段、射线、直线。

4、师:接下来老师请同学把书翻到79页,看79、80页上的内容完成练习纸上的表格。

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

1、请你分分类(金仕达多媒体)

2、用正确的方法表示下面图形。

3、判断

(1)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2)这是一条5cm的射线。

(3)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线段。

(4)直线比射线长

(5)射线AB和射线AD是同一条射线。

同一条射线:同一个端点且方向相同

此处可以追问:那射线AB和射线AC

是同一条射线吗?

4、画一画(书上P80试一试)

5、拓展(金仕达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