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25/08/2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1

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

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

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

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

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

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3、积累成语,加强口语训练。

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选编了两篇课文《童年的泥巴》《雨后》和“快乐读书屋”《“球星” 马嘴》《故事故三首》,课文都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

课时安排:10课时

课题:1童年的泥巴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 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 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时间: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运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12个生字。能够熟练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猜谜语等识字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寓言故事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师板课题:《亡羊补牢》,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学习生字。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理解“亡”和“牢”的意思。

2、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板书:亡:丢失、牢:羊圈)

3、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4、讲解生字:

(1)、寓:可以用换一换的办法来识记。“遇”,走之旁换成宝盖头,就是“寓”。在本课中还有哪些字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小组内谈论一下。

学生回答:“诲”,把言字旁换成竖心旁,就是“悔”。

(2)、则: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识记。贝+刂=则。谁能再找出本课中类似的生字?同组共同完成。

学生回答:

窟(穴+屈)、窿(穴+隆)、狼(犭+良)、叼(口+刁)、劝(又+力)

(3)、猜谜语:“行”字分东西,两土在当中。打一生字。

谜底是:“街”。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猜字谜的办法来识记生字。老师再让大家猜几个。可以互相帮忙的哟!

“贝”后有刀。

待在洞“穴”里很委“屈”。

“隆”隆炮声响,洞“穴”里面藏。

“又”用“力”推。

这些字谜的答案谁能猜出来?

(则、窟、窿、劝)

4、教师小结: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办法来加强记忆,希望大家能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5、讲解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临摹。

6、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二)、请大家快速浏览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演一演: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

(三)、养羊人为什么又丢失一只羊?让我们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1、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2、理解词语:从“原来”、“又”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个词说明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

(四)、养羊人连续丢了两次羊,那么他醒悟了吗?他心里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文中句子。

2、比较句子的`不同,理解养羊人的悔意。

理解“赶紧”,思考讨论:能不能去掉“赶紧”?

3、这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养羊人这样做,对吗?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四、教师小结:

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寓言更是从简单的故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大道理。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在读中学生会有收获,在说中学生会有顿悟。在初读课文之后我有所重点地讲解了几个生字,其他的生字让他们自主学习,在经历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练习之后,孩子们做的有模有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习,总结方法。孩子们已经渐渐可以自己完成生字学习了,我真正做到了放手。

但是由于生字学习时间较长,后面的课文内容学习就有点仓促了,应该让学生再多读一下课文,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寓言的道理,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大赛,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交流一下,就会有所得,有所感。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内容

分析《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通过记叙“我”在桃园里看见王大伯忙着剪枝,感到疑惑不解,之后从王大伯口中了解到剪枝的目的,从中悟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哲理。由此可见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学习。

整个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生疑——释疑——明理”的线索进行叙述,感悟自然真实,有水到渠成的功效。

重点难点

1、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准备

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

1、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挥舞盼望疯长夺走靠红润仿佛胖娃娃脸蛋不禁远近闻名充满信心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生字:你觉得这些字有哪些难记或者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指导记忆字形: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

3、指导书写。

“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

4、学生进行描红、临写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检查反馈读书情况

课堂上留给孩子做作业的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1、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2、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指导朗读,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指导读好这个词语。

过渡: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2)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我看到了什么?

4)再读,说说还从这些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5)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

(6)出示,指导朗读:“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

(8)从王大伯的说明中你知道了什么?

(9)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

(10)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什么叫“将信将疑”?“我”疑的是什么?信的理由又是什么?

3、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语气轻松、愉快。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2、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3、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完成练习册。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复习巩固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着眼点,这个“点”我们姑且称为“课眼”。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四个词语板书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5

一、谈话式引入

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跳绳、踢毽子、跳远、跳高、投掷、赛跑……)其中,赛跑谁跑得最快?(请这位同学起立)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吗?(不行!)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时间赛跑》。(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新词。

提示: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3、读通顺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检查自学

1、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老师指导书写。

2、学生自由选择段落参加班内的朗读,老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用最明了的语言说说你都读懂了文中什么内容,不懂的还有哪些。

四、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一去不复返……)

2、哪些地方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3、提出你认为最难理解的地方。

4、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质疑问题,重点理解下面的两个句子。

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还可以从父亲的.话中理解上面的两句话。

(1)默读父亲的话。

(2)结合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交流,理解父亲的话。昨天过去了,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小孩儿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人死了,就不能复生。这就是“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五、小结

1、让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六、布置作业

当一名小记者,采访周围的人,请他们谈谈对时间的看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