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
老地方整理的分数乘法(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乘法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9~30页例2、练一练,第32~33页练习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具:长方形纸、彩笔、水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是红花,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10×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10朵的,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做练习五第6题。
4、做练习五第8题。
提问:求月季和杜鹃各多少棵时,为什么乘的分数不一样?
5、做练习五第9题。
比较三道算式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7题。
分数乘法 篇2
分数乘法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乘法 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乘法 篇3
课题:分数乘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__个蛋糕,你知道这表示的意思吗?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____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____表示什么。____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实际上就是求3个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____++==(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或3×。)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3,那么×3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是个,2个乘3就是6个,所以就是。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3=++====(个)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____×3==____(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__”
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多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5.练一练。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的衣物就需要5个洗衣粉。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课题:分数乘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计算。×4=9××4=1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14×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指名列出算式:12×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想:求3个12L,就是求12L的()倍是多少。
分数乘法 篇4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教学反馈:
分数乘法 篇5
1、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2/11+2/11+2/11
过程要求
(1)写出计算过程。
(2)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2/11+2/11+2/11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2/11+2/11=2+2+2/11=6/11
2/11×3=6/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2/11×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3/8×6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如:
6/7×10×7==60(kg)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7/8×73/4×81/9×31/2×4
5/6×55/18×327×2/33/816×
三、列式计算
1、3个5/8是多少?2、2/3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4、5/6与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