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垃圾找家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班社会垃圾找家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社会垃圾找家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知识类读本,愿意参与环保行动,保护环境;
2、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理解标志和图示的意义;
3、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回收垃圾的快乐。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PPT,视频,废旧塑料瓶塑料袋实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垃圾,寻找处理方法。
小朋友们看到地上有垃圾会怎么做?我们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它们呢?
出示PPT(焚烧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好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出示PPT(埋进土里的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有什么不好?
总结: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的烟雾,污染空气;埋进土里的垃圾则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为了减少污染,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知道回收的意义和可回收的垃圾。
提问:你知道会收是什么意思吗?
答:回收就是把一些垃圾收集起来,做成新的东西。
师:怎样把垃圾回收做成新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PPT(垃圾加工的过程):
师:垃圾经过粉碎、融化、压缩等方法可以做成新的东西。
出示PPT(废旧的纸)
提问:
1、这是什么?它会有哪些作用?
小结:回收的废纸可以做成新的纸箱或书本。
2、(播放玻璃破碎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出示PPT(废旧的玻璃)
师:这里有一些废旧的玻璃,它们可以做成什么呢?
小结:回收的玻璃瓶可以成新的玻璃制品。
出示PPT(废旧的金属)
师:这是一些废旧的金属,它可以做成什么呢?(罐子、汽车、轮船、电线)
小结:原来回收的金属可以做成汽车和船舶的零件,还能做成新的罐子和电线。
出示PPT(塑料袋、塑料瓶)
提问:
1、瞧,这是塑料袋和塑料瓶,猜猜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
2、废旧的塑料还可以做成什么?
小结:回收的塑料用处更大,它们不仅可以做成新的塑料袋、塑料瓶,还可以做成显示器和衣服。
总结:废旧的纸、玻璃、金属和塑料都属于可回收的垃圾。
三、知道一些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再利用。
师:有些垃圾只要做些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再利用。例如:(出示PPT)请幼儿看图说一说。
1、用过的水可以浇花或者擦地。
2、喝光的牛奶盒可以用来做手工。
3、吃剩的饭菜可以收集起来作为植物的肥料。
四、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
出示PPT: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
师: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
1、不要浪费食物。
2、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
3、不要浪费纸张。
出示PPT:
提问:这些人有没有浪费粮食?你怎么知道的呢?
小结: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浪费粮食。
出示PPT:
提问:
1、猜猜他们在哪儿?
2、你们平时去超市是自己带购物袋还是买购物袋的呢?
3、图片上的叔叔是购买的袋子吗?你从哪里看到的?
小结:去超市的时候,带上可以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
出示PPT(旧衣服、玩具)
提问:小时候的旧衣服旧玩具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旧衣服和旧玩具不要马上扔掉,请妈妈帮忙洗干净,送给其他需要小朋友。
出示标志:
提问:这个标志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请幼儿动手操作: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标志,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在它的旁边有一些可回收的垃圾,请小朋友看一看,哪些垃圾师可回收的,我们把它放进垃圾箱好吗?(请幼儿点击PPT、并讲述有些垃圾为什么不能放进可回收垃圾桶)
五、完整讲述绘本。
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有些垃圾经过简单的处理可以再利用的;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达人。
六、看视频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减少垃圾的产生,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达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让幼儿大胆表达的同时,也知道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以及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理解标志的意义。教育幼儿要爱护环境,学会垃圾分类才能变废为宝,为地球节约资源作出贡献。
小班社会垃圾找家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宝宝语言能力和说话的兴趣。
2、让宝宝知道不乱扔垃圾以及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木偶(小兔,小猴)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老师:“宝宝想到哪里去玩?妈妈带你去。”宝宝们自由说说。
2、律动——开汽车。老师和宝宝们边开汽车边自由讲讲看到了什么。
3、老师:“公园到了,我们到草地上坐会”。
二、情景表演:
1、老师:“宝宝们猜猜,今天有什么小动物到公园里玩?”让宝宝们自由讲讲各种动物。
2、木偶表演
a、小猴:“今天天气真好,到公园去玩玩。这个香蕉真好吃”(吃 完香蕉后随手一扔)
b、小兔:“公园真好玩,唉呦!谁扔的香蕉皮呀?”挨摔了一跤。
提问:“小兔怎么了?怎么摔交的'?(快帮小兔揉揉)。” 启发宝宝们对小兔讲讲安慰的话。“是谁扔的香蕉皮?香蕉皮应该扔哪里?”
老师带宝宝学说:“不要乱扔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
木偶表演:不乱扔垃圾了
3、 分糖活动: 分给宝宝们每人一颗 糖,观察是否有将糖纸扔到地上。
三、结束部分
老师:“不早了,我们开汽车回家了。”音乐——汽车开来了。
小班社会垃圾找家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环境卫生的初步意识,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引导幼儿感受整洁环境带来的舒适感,以及垃圾乱扔造成的不良影响。
认知目标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垃圾桶颜色及标志,知道不同类型的垃圾应放入对应的垃圾桶。
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基本分类。
技能目标
鼓励幼儿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并将其准确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模型中。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四种垃圾桶的标志和颜色,了解各类垃圾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标准。
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分类常见的生活垃圾,如废纸、塑料瓶、果皮、电池等。
教学难点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垃圾,如用过的纸巾(属于其他垃圾)和未污染的纸张(属于可回收垃圾),帮助幼儿准确区分并分类。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并能提醒他人共同爱护环境。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操作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不同类型的垃圾桶模型四个(蓝色可回收垃圾桶、绿色厨余垃圾桶、红色有害垃圾桶、灰色其他垃圾桶)。
各类垃圾卡片若干,上面标有常见的垃圾名称及图片,如废纸、塑料瓶、易拉罐、果皮、剩菜剩饭、电池、过期药品、旧衣服、用过的纸巾等。
教学课件,包含垃圾分类的动画视频、图片资料以及相关儿歌音频。
教室布置成一个简单的社区场景,有街道、房屋、公园等,并在合适的位置放置垃圾桶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播放一段美丽整洁的社区环境视频,视频中有干净的街道、绿树成荫的公园、摆放整齐的垃圾桶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喜欢这样的环境吗?为什么?
接着播放一段垃圾乱扔、环境脏乱差的视频,同样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问:“垃圾到处乱扔会怎么样?” 引发幼儿对环境卫生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垃圾找家。
(二)基本部分(12 分钟)
认识垃圾桶(4 分钟)
教师将四个垃圾桶模型展示在幼儿面前,依次介绍每个垃圾桶的颜色和标志:“小朋友们,这是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它的标志是一个循环的箭头,用来装像废纸、塑料瓶、易拉罐这些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这是绿色的.厨余垃圾桶,标志是一个果核和一片叶子,专门放我们吃剩下的果皮、果核、剩菜剩饭等;这是红色的有害垃圾桶,标志是一个大大的叉,电池、过期药品、废旧灯管等有害的东西要放进这里;这个灰色的是其他垃圾桶,用来装不能回收、不属于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其他东西,比如用过的纸巾、破旧的陶瓷等。”
为了加深幼儿的记忆,教师可以编一些简单的口诀,如 “蓝色回收可循环,绿色厨余瓜果残,红色有害要小心,灰色其他放里面”,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口诀,强化对垃圾桶的认识。
认识垃圾(4 分钟)
教师展示垃圾卡片,一张一张地向幼儿介绍上面的垃圾名称和图片,并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垃圾呀?它应该放进哪个垃圾桶呢?” 引导幼儿根据之前对垃圾桶的认识进行初步分类讨论。例如,教师拿出一张废纸卡片,问幼儿:“这张废纸应该放在哪里呢?”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说明原因。
对于幼儿回答正确的,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教师耐心地进行纠正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这种垃圾要放在特定的垃圾桶里。
观看垃圾分类动画视频(4 分钟)
播放一段专门为幼儿制作的垃圾分类动画视频,视频中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种垃圾的产生过程以及它们如何被正确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暂停视频,提问幼儿:“现在出现的这个垃圾应该放进哪个垃圾桶呢?” 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三)游戏环节:垃圾找家(15 分钟)
教师将教室布置成社区场景,把垃圾桶模型放置在相应的位置,如街道旁、公园边等。然后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分发一些垃圾卡片。
游戏开始,教师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帮助这些垃圾找到它们自己的家哦。请你们仔细看看手中的垃圾卡片,想一想应该把它们放进哪个垃圾桶,然后跑过去把卡片放进对应的垃圾桶里。”
幼儿们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在旁边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拥挤。当幼儿投放错误时,教师及时指出并引导幼儿重新思考正确的投放位置。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投放准确且速度快的小组,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同时,再次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四)结束部分(5 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四种垃圾桶的颜色、标志以及各类常见垃圾的分类。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回答,如:“蓝色垃圾桶是装什么垃圾的呀?”“电池应该放进哪个垃圾桶?” 等,巩固幼儿的记忆。
播放一首垃圾分类儿歌《大家来环保》,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哼唱,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最后,教师布置课后小任务,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垃圾,并进行分类投放,同时向家人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做一个小小的环保宣传员。
六、教学延伸
在班级的美工区投放一些废旧材料,如纸盒、塑料瓶、易拉罐等,鼓励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手工艺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的认识。
在班级的自然角设置一个 “垃圾分类小角落”,放置四个小型垃圾桶和一些垃圾卡片,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继续进行垃圾分类的练习和游戏。
定期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周边的社区或公园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如发放自制的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表演垃圾分类小短剧等,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大部分幼儿能够认识常见的垃圾桶标志和颜色,并初步掌握一些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在游戏环节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垃圾分类还存在困难,如用过的纸巾和未污染的纸张。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物对比演示环节,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垃圾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幼儿垃圾分类行为的监督和引导,让环保意识真正深入到幼儿的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小班社会垃圾找家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了解到家里垃圾多了会引来苍蝇和蚊子,还会给人带来许多烦恼。
2. 激发幼儿不乱扔垃圾的情感。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头饰(两只小白猪,小黑猪),各种工具(扫帚,簸箕,雷达,苍蝇拍,必扑,老鼠夹,神笔)。
活动过程:
情景感知――讨论讲述――行为练习
(一) 情景感知:
1.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家吗?为什么?(广泛地请幼儿来讲一讲,老师听取意见)
2. 老师也不喜欢这个家,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请大家看一个表演。
3. 幼儿和老师共同看情景表演。
(二) 讨论讲述:
1. 小白猪为什么会肚子疼?(吃了苍蝇叮过的蛋糕)(引导幼儿发现苍蝇和蚊子)
教师小结:对呀!苍蝇浑身都是细菌,它最喜欢肮脏的地方。垃圾桶边,厕所里,到处可以见到它然后叮在蛋糕上把细菌都传到了吃的东西上,小白猪吃了苍蝇叮过的蛋糕,所以就会肚子疼。
2. 家里垃圾多了除了引来苍蝇和蚊子,还会带来什么烦恼?(让幼儿讲讲议议,讨论一下)(引导幼儿讲出苍蝇.蚊子.老鼠的危害)
3. 小朋友那么现在你们还喜欢小猪家吗?
(三) 行为练习:
1. 怎样才能把家里整理干净呢?
2. 有什么办法能消灭蚊子.苍蝇.老鼠呢?
3. 幼儿.小猪.老师共同整理小猪家。
4. 现在小猪家变干净了吗?我们把小手洗干净和小猪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小班社会垃圾找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的分类,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认识垃圾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3、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做好垃圾的分类。
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地分类垃圾,合理地处理垃圾。
2、从自我做起,带动身边的人正确地分类垃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什么是垃圾分类
提问: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方法
二、垃圾分类视频播放
下面请大家观看垃圾分类处理的视频
三、谈谈生活中的垃圾
1、垃圾的种类与我们的处理方式:请同学们说说身边都有哪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自己有没有什么较好的垃圾处理的`想法。
2、请同学们说说垃圾分类的优点
3、下面我们看一下我国垃圾回收现状
四、交流感想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五、发动倡议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六、班主任讲话
今天,我们以班会课的形式介绍和交流了垃圾分类,相信大家已经对垃圾分类有了较深的理解,那么以后,我们就要把垃圾分分类,为我们的环保事业多做贡献,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