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篇1
时间:5分钟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要求: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2、书上用了()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鸡和兔共8只;
(2)鸡和兔共有26只脚;
(3)鸡有2只脚;
(4)兔有4只脚;
(5)兔比鸡多2只脚。(课件演示)
师:那问题是什么?
生: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鸡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学生猜测)还有其它的猜测吗?
4、介绍列表法:
师:你们猜出的结果鸡和兔的总只数都是8只,但是你们猜想的结果都正确吗?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猜想整理到这张表格中,并进行调整,看看哪个结果才是共有26只脚。(学生活动)
5、观察发现,列式计算
三、合作交流:5分钟
假设全是兔,怎样解决?试一试。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有几种假设的方法?
五、小结检测:20分钟
1、小结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多种方法:列表法,假设法。
2、检测:
a、问答:
(1)如果老师让你们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选哪种方法解决呢?
为什么不选择列表法?难?为什么难?(要列举的情况很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有没有不用列举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列表折半调整。)
(注:如果前面出现了折半列表,就把这个环节提前讲。)
(3)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些题目?
b、解决问题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112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船乘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3)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几人?
作业:p106;1、2、3。
板书:
鸡兔同笼
假设全是鸡,就有脚8×2=16(只)
比实际少26—16=10(只)
一只鸡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鸡:8—5=3(只)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PPT呈现课本的`主题图,并提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是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
引出课题——《鸡兔同笼》
(二)探索新知
先从简单问题出发,呈现例1: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猜测一下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3只兔子,5只鸡,22只脚;4只兔子,4只鸡,24只脚。均不对
追问: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
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
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多出来的脚的个数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数,用头数减去便得到鸡的只数。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3只鸡。
(三)课堂练习
PPT再次出示导入中的问题“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在结束后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小伙伴或家人。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篇3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明白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你们想看一看吗?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现在有一些鸡和兔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鸡和兔共有35个头,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非常多,这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为便于研究,我们先从简单的生活问题入手,请看下面问题。
●学校买来50张电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张的学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张的成人票,总票价是260元。两种票各买来了多少张?
【设计意图】以我国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激起探知这类问题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对于这个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请根据提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温馨提示:
①用列举法怎样解决问题?
②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解答吗?
③如果把这些票都看成学生票或都看成成人票如何解答?
④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怎样用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根据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共同协商解决。
教师巡视,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同时参与小组的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好的方法,请把你的好办法同大家交流吧。
1.列举法。
可以有目的的先展示这种方法。(多媒体展示。)
学生票数(张)成人票数(张)钱数(元)
2525250
2426252
2327254
2228256
2129258
2030260
质疑:有50张票,是否有必要一一列举,你是如何列举的?
(引导学生通常先从总数的中间数列举。)
质疑:根据假设算出的钱数与实际总钱数不一样时,你是如何调整的?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确定调整方向、调整幅度。)
师强调:像咱们这样,采用列表的方法列举出来,并最终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列举法,也叫枚举法。(板书:枚举法)
2.假设法
(1)假设全是成人票:
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展示假设为成人票,学生试画的分析图。(图略)
②引导:上面的过程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预设板演:
50×6=300(元)300-260=40(元)40÷(6-4)=20(张)
50-20=30(张)
③质疑:你这样做是如何想的?你是如何理解多出的40元的?根据多出的40元如何求出学生票和成人票的?
预设回答:
假设全是成人票,就50×6=300元,而实际花260元,这样就多出了300-260=40元。
而1张学生票看做成人票就比1张学生票多2元,学生票的张数就是40÷(6-4)=20张了,成人票就是50-20=30张。
(2)假设全是学生票:
如果假设成全是学生票该如何解答?(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清推理思路。)
总结方法归纳抽象出这类问题的模型。
学生票数=(成人票价×总张数-总钱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成人票数=(总钱数-学生票数×总张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3、方程法: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汇报列方程的方法。
(1)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成人票数+学生票数=50;成人钱数+学生钱数=260
元)
(2)根据等量关系列式:
设成人票有x张,则学生票有(50-x)张。
列方程为:6x+4(50-x)=260
(解略)
4.学生比较以上几种方法解题方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让学生结合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列举法:适合数据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数字比较大,这样一一列举法就太麻烦了。
画图法:操作简单,比较直观。但数字大的时候,画图也是比较麻烦的。
假设法:适合所有的这类问题,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方程法:适用面广,便捷,容易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我们探讨出了用枚举法、假设法、解方程的方法解决这种题。只不过列举法对于数据较大时比较麻烦。一般我们采用假设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适时的总结,引领学生归纳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回应开课时的问题。)
温馨提示:
A.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同桌讨论)。
B.然后自己解决,汇报交流。交流时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数学文化。
2.王丽有20张5元和2元的人民币,一共是82元。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处理方法:
①学生认真读题,引导学生对比“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分析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解答。
②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进一步巩固“鸡兔同笼”问题的各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巩固练习:回应解决例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然后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龟鹤问题、乘船问题、合作植树问题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全课小结:
回顾总结,引发思考
本节课,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采用了几种策略,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下课后相互交流一下,并尝试一下。
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共同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好多问题都可以归为一类问题,抽象出一个总的模型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