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
导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6个字。
2、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导学重点: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导学难点: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导学准备:
《学习雷锋好榜样》磁带、课外书《雷锋的故事》、课文课件和录音带、生字词卡片、雷锋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熟读课文,用各种方法认记生字。
2、布置学生搜集雷锋的相关资料,阅读雷锋的故事,了解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
导学案: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出示雷锋画像:你们认识他吗?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谈谈对他的了解。
2、歌曲导入。听《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师: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在哪里呢?(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叔”二字)
二、自主乐学
小组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内自学字词,互相检查指正,教师巡视并检查(面向差生)。
重点强调:“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3、组内检查读你指我认读开火车读对口形猜字
4、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评议。
朗读
1、自由读文,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3、多种形式读文:范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
表演感悟
学生表演情节,讲述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指导书写生字
1、“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三点水的写法上学期已经做过重点指导,教师只要地示范书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过去学过的要点就可以了。但这几个字的右半部分的书写应该细心指导:“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上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2、学生练习书写,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学生获得一个卡通标志。
课堂小结:检查朗读熟些情况。
课堂检测:
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雨()()()()又()()()()辶()()()()
钅()()()()氵()()()()日()()()()
2、填空。
弯弯的()长长的()晶莹的()
蒙蒙的()温暖的()鲜艳的()
板书设计: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小路
助人为乐
抱小孩背大娘
课外拓展:
1、搜集有关雷锋的故事,做一些助人为乐的好事。
2、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露珠与绿叶》、《两只蚂蚁》,了解两只蚂蚁、露珠与绿叶互帮互助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句,增长见识。
2、积累成语和《三字经》中的几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指路。
重点
学习字词句。
难点
口语交际。
教学模式
教具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方法
情景再现、背、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指名读题。
(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同座位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2、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3、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4、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5、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6、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7、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8、打开书,写不来。(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9、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1)自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平舌音:洒、藏;
翘舌音:水、车;
后鼻音:冷、藏、公、共、防。
(3)齐读。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一、教学法第二题
1、教学第1小题
2、指名读题。
3、学生自读成语。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呢?
4、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5、有感情朗读。自背,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2小题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
3、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认读三个生字。
3、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左后右)
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展示:一部分写得好的学生的字,评议。
再展示:一部分写得不规范的学生的字,生评议。
第三课时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个什么样的人?3、
(1)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2)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
(如有学生会,让他们自己讲更多。)
5、
(1)生相互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2)伯、听、池:左窄右宽。
(3)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4)生描红色,仿写其他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教学步骤三、指导练习说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各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请代表上台表演。同学们,对刚才同学的表演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4、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实践一下,弄清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到底怎么走。
5、现在都有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认一认,体验体验,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提示学生注意用礼貌用语和说话人的态度表情,必要时师可作示范)
板书设计练习3
学用字、词、句
读读背背
写好铅笔字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3
导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导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导学难点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导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说一说。
3.从课文中你知道泉水有什么特点
导学案:
(一)自主乐学,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
2、卡片认读生字: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ò”,不是“wò”;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3、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4、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平地果园山谷)
(二)合作交流
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3、通读全文,小组合作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2)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
(3)泉水要流到哪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堂小结:
爱默生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山谷
流过果园
流到平地
穿过小池
2、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很多很多很清
很甜很美
课外拓展:
1、课外搜集有关泉水的资料,或者实地考察泉水,说一说泉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2、搜集有关奉献与快乐的格言。
3、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蜜蜂》一课,了解蜜蜂的奉献精神。
板书设计:
5泉水
多清甜美
我们喜欢爱护她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教学模式
教具
教学方法
读、讨论、情景再现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
2、板书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松树)教“松”(song)。领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教学步骤《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在实物投影仪的白纸上画座大山。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2、在这座大山里呀,山上的一棵小松树和山下的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感课文(听光碟朗读)“小鸟”---欣赏
2、认读生字
①看,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啦!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没学过之前,你就已经认识了。
(幼儿园、看电视、广告牌、学数学、看书)
②齐读认识的,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三、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1、自读课文
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第一自然段。
②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从哪看出来?
②师生赛读
③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没生气,还笑,不跟它一般见识)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宽宏大量,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师贴白云图)
②自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他在干什么?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师贴树、揭题,读题)
a、太骄傲---觉得自己能看得很远的`地方,大松树看不到(谈自己,结合小松树说的话来证明,读书小博士)
b、太得意---不好好地看大大松树,瞟(自己想象)
c、太没礼貌----喂!(动作、形象)
d、太认为自己了不起来。
教学步骤
a、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不让它骄傲
b、风伯伯说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得高。
c、读。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就用他们当时的语气来读读风伯伯的话。(严肃、温和、慈祥、亲切)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风伯伯真慈祥、真宽宏大量。小松树知道错了吗?你从这段中的哪个词看出来的?
②(惭愧)难为情动作、情景体验
四、总结、谈感受。
1、小松树,这时,你想对风伯伯、大松树或者大山说些什么呢?讨论,反馈
2、送一句话
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现在小松树已经变成了一个既有礼貌又谦虚的孩子了。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想送给小松树。
(出示):虚心的人,常想已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已之长。
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读风伯伯的话-------(学习和生活中不能盲目自大,看不起别人犯了错误不要紧,要能知错就改。当别人做错了事时,我对他要宽容。一个小朋友做错了事时,我们要像风伯伯那样教育他。)
板书设计8、小松树和大松树
虚心的人,常想已之短;
骄傲的人常夸已之长。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认识18个生字,会写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文,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调动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火车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火车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再读两遍。
3、师生开火车读课文。
4、学生评议
5、指名读课文思考: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
(4)读读第二到第五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学习第三段
(1)理解朝发夕至
(2)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3)“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4)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0米,是世界上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读出赞吧佩服的语气。
4、学习第4段。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四、课内升华,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交流、汇报
1、小组为单位,把你设计的新型火车向大家汇报。
2、对设计进行鼓励,表扬。
二、识字练习
1、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活动。
2、给字扩词。
三、写字指导
1、说明每个字在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