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玲玲的画》二年级语文教案

2025/08/29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玲玲的画》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玲玲的画》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认字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板书:玲玲

2、读读上面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补充完课题:玲玲的画。

三、教师范读,听录音。

1、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2、小组内互读,进一步巩固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

四、记忆字形,理解含义。

1、小组讨论,讨论字形。

2、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3、小组之间开展识字竞赛。

五、指导写字。

作业布置:抄写本课的生字。

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自读感悟。

1、读天天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你感悟到什么?

三、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四、指导写字

五、日积月累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六、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玲玲的画》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流程:

一、图画导入吸引兴趣

教师行为:

1、引导学生欣赏《我家的一角》,并进谈话。

2、导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副画,想欣赏吗?(出示《我家的一角》)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从哪儿知道的?你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大家跟我一起写课题,注意‘玲’的右半部分是‘令’不是‘今’。”

学生行为:

1、边看画边进行和老师的对话

2、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学

二、借助课题写“玲”字

教师行为: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师:“‘玲’长什么样子呢?”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师:“我们喊喊‘玲玲’怎么样,注意后鼻音。”

3、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师:想写写“玲”字吗?请同学们打开书119页,先认真观察,再动笔写写!(在音乐中完成书写)

学生行为:

1、仔细观察,会用熟字相加法说出“玲”字

2、注意后鼻音“líng”。

3、先观察,再书写,再对照“铃”比较异同。

设计意图:结合课题学习写字,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三、自主识字游戏巩固

教师行为:

1、引导质疑

师:“玲玲的画准备参加评奖呢!可是突然被弄脏了,但是最后还是得了一等奖,这时候,你最想问—”

学生行为:

1、可能会问:怎么弄脏的?

脏了怎么还会得奖呢?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疑质问的能力。

教师行为: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在读文前,指导思考:遇到生字怎么办?

师:“这个小故事我们第一次读,遇到生字怎么办?”(多鼓励学生识字方法)

(2)、要求边读文边圈字、注音。

(3)、组织全班同学给生字正音。

师:“你在读字音时,哪个容易读错呢?当小老师领我们读一读!”

(4)、引导学生自己从生字表中找出不认识的生字,重点突破。

师:“这些生字去掉拼音还认识吗?打开课本118页的我会认的字中,已认识的打对勾,不认识的打叉,并和同桌一起想办法。有哪些方法呢?”

(5)游戏巩固“开火车”

师出示词卡:端详一等奖催人弄脏叭的一下动脑筋

师:“小火车呀,开起来,一开,开到你这来!”

相机指导:

1、“端详”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到两种解释①详尽;②仔细看)联系上下文确定解释并确定“祥”的读音。

2、用“一幅画”、“动脑筋”说句子。

3、用“奖”、“脏”扩词。

4、“叭的一下”请学生用动作演示。

学生行为:

2、教学预设

(1)可能会说:“请教老师。”“看本页下的注音。”“。”……

(2)用喜欢符号圈字。

(3)当小老师:可能注意到催(cuī)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请跟我读cuī……

(4)能正确读出的字做标记,不认识的生字自己想办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实在不会的和同桌一起想办法。

(5)小组“开火车”,随老师学习词语。

设计意图:识字环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而游戏也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及心理特点,并在游戏中夯实词语教学,使学生真正活学活用。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师行为: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师: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中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大声的读一读课文,看是否能读正确流利。

2、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师:看大家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谁和老师一起读?

3、读后提问: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事?结果如何?

4、小结:三个问题的回答连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行为:

1、力求读正确流利。

2、主动和老师合作读后,并评价。

3、“玲玲和爸爸”;“画脏了一起想办法”;“最后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4、初步了解主要内容,并自己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读课文,并初步感知如何概括课文主要课文。

五、再读课文体会理解

教师行为:

1、引导学习第1—3段自然段。

(1)、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玲玲”满意的、高兴的心情。

师:“同学们,既然玲玲的这幅画要参加评奖,那么她对这幅画一定很—”

师:“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表现了玲玲的满意,画出来。”(注意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

(2)、相机理解“端详”。提问:这里“端详”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想想?(3)、指导全班齐读

师:这是一幅要评奖的画,玲玲很满意,所以玲玲仔细地看了又看,舍不得放下,此时,她可能在想—(预设生:玲玲会想还有不合适的地方吗?)

师:是呀,这幅画饱含了玲玲多少心血呀,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第一段)

师:“这是一幅要参加评奖的画,玲玲很满意,所以很晚啦,她还舍不得睡,她可能还在想—(预设生:这幅画会不会得奖呢?)

师:是呀,这幅画饱含着玲玲多大的期望啊,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第一段)

学生行为:教学预设:

(1)、生可能会说“高兴”、“满意”“喜欢’。

(2)、了解“端详”在本文中意思为“仔细地看”。

(3)、读出玲玲的满意、期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和养成边读书边体会,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

教师行为:

2、引导学生学习4—6自然段。

(1)、引导学生体会玲玲画被弄脏后的着急的心情,并指导读出来。

师:是呀,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场景呀,可是意外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发生,只听叭的一下,水彩笔把画能脏了(演示:把墨点粘在画上)

师:如果你是玲玲,你一定会很——(预设学生:着急,难过……)

师:而这所有的心情都融入到一个词———(生:哇的一声)

(2)、指导女生齐读。

学生行为:

(1)、自由读文、抓住“哇的一声”。

(2)、读出着急哭诉语气。

设计意图:演示让学生如临现场,感受真切;多种形式的读,减少学生单调枯燥之感。

教师行为:

3、引导学生学习7—9自然段。

(1)指导学生默读第7段,找出并划一划“爸爸知道画被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师:“是呀,同学们,刚才的玲玲还意气风发,喜气洋洋,而一刹那却心急如焚,不知所措,那么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的主人公玲玲以及她的爸爸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6、7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相机出示两组句子:

(1)爸爸看了看。

(2)爸爸仔细地看了看

(1)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2)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师:“你发现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去掉这些加点的字行吗?”

(2)读一读在爸爸启发下玲玲处理画的句子,并演示墨点变为小花狗。

师:“那么这两幅画,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读到这儿你想对大家说?

小结:是呀,玲玲的爸爸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对玲玲说___

学生行为:

(1)默读第7自然段,画出爸爸的句子,玲玲的句子。并对比老师出示的两组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体会词语的准确表达及丰富内涵)

(2)可能会认为“画了小狗的画”好,有生气!

(3)自由说接读第八自然段爸爸的话和第九段的话

教师行为:

4、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学生行为:

4、自由发言

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1、总结本课

师:同学们,故事学完了,说说你的收获吧!

2、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故事。

学生行为:

1、自己总结:可能说学到的词或者爸爸说的那番话。

2、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我小结的能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动脑筋好

课后作业:

我会填

看见了吧,孩子,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往往会变成()。

《玲玲的画》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和“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身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同学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置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同学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①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同学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同学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⑷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和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微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同学先自身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同学把他们的各局部写紧凑些。

3、同学练写。

4、把同学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同学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游戏“大转盘”:

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同学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方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⑴同学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⑵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①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小朋友。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②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③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同学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同学进行评议:

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缺乏?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同学大胆地、充沛地说。

2、假如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老师就让你们看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⒉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让学生欣赏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⒊谈话激趣

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小组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出示多媒体课件(二),让学生看大屏幕,再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⑶将词语的拼音去掉,又让学生练读,开火车读,最后,再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⑷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⑸将这些生字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词语:“端详”;理解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⒈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⒉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五、联系实际、渗透思想

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出示多媒体课件(三):游戏“大转盘”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