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烧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这些日子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操场上放风筝,不禁使我想起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中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
生吟诵古诗。
2、让我们带着春天的气息,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生齐读)《宿新市徐公店》。
3、释题:
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出示诗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把诗读准了。
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4、指名读。 (读得怎样?) 师范读──齐读。
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
1、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么画?你愿意帮帮老师吗?
(愿意)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你们还得认认真真读上几遍古诗,一边读一边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画什么景物,怎么画,呆会儿我们在黑板上一起画,能做到吗?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3、集体交流:
你想画下什么,什么样的,从诗中哪儿知道的?
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
黄蝶,什么颜色?为什么?
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师:面对着这样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面对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⑵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过渡:一心只忙着追赶蝴蝶的孩子,并没有留心周围的迷人春景,你看到了吗?你会留下什么景物?
篱落疏疏: 篱笆:什么样的篱笆?你从哪里看出来?
一径深(组词理解径:路径) 在篱笆的旁边还有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路?
树头花落,树上的花会形成浓密的树阴?
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阴,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树阴的新叶已长出来了……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美美的'读一下。
4、想把美丽的春天和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幅画中吗?
5、齐声配乐朗读。
6、说诗意:这样的诗,这样的画,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更精彩了!
7、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更是一首歌。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8、我把同学们描绘的春天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愿意听一听吗?
三月,是美妙的
一剪剪嫩芽的叶子
一丛丛微笑的迎春
一只只跳跃的飞雀
都是
美丽的音符
三月
是柔软的风
是细腻的雨
是含羞的花
是新绿的草
……
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文
1、学生尝试创作诗文:
其实,春天就像我们同学,相信你们的笔描绘出来的春天会更美,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一试?也可以像杨万里那样写一首四言绝句。
2、全班交流,读诗。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默写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
3、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2月4日立春过后,春天来了,它是那么美丽,引起许多诗人的赞美。你知道有哪些诗是赞美春天的吗?
2、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宋代诗人杨万里一起走进新市徐公店,领略那儿暮春时节的美丽的风光。
3、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明题意
1、读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你是怎么想的,你会换一种说法吗?
小结: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说法,祖国的语言文字真丰富,让我们把诗题再读一遍。
2、学习这首诗,你想知道什么?
3、想知道诗中写了什么,那有什么办法?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实呀,我们只要去多读、多思,就能解决刚才提出的所有问题。
三、解字词,明诗意
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这首诗,注意听准发音、节奏。
2、请同学们自已读一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3、同桌互读,如果他读得好就给他打“☆”,读得不好就打“△”。
4、请得“☆”的同学举手,看来你们读得很认真。xxx你没有得“☆”,请站起来,老师想再给你一次机会(指读),打“☆”。没有得到“☆”的同学都站起来,老师给你们一次机会(齐读) ,打“☆”。
5、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了,愿意读的站起来,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大概写出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认真学习,以对这首诗了解得更清楚:
⑴ 自由轻声读诗,边读边划出不懂的词或句。
⑵ 有哪些地方你不懂?
⑶ 同学们问得真好,这说明你们真正已做到边读边思考了,不懂的地方请别的同学帮帮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⑷ 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那么对刚才的问题,你弄懂了哪些呢?我们先来学习前二句:
(齐读)
① 你弄懂了什么?
② 我们把这两句话再读一遍。读完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你能把这些画下来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和水彩笔,简单地画一画。(指一学生的投影出示)问:你为什么这样画?
⑸ 导:有一位画家,也把它画出来了。
(出示画)
你觉得这画面怎么样?篱笆立在那儿,枝头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这画面又是多美啊 !你能读出它的美、它的静吗?
自读;
指读;
赛读;
范读;
齐读。
7、导:忽然间,那种宁静被打破了,画面动了起来,请看:
(出示课件)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说)
⑵ 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后两句诗,根据你刚才看到的画面完成这个填空题:
( )的儿童,( )的蝴蝶,( )的菜花。
⑶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吗?
(重点指导理解“急走”)
⑷ 你会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了吗?
(指说。)
⑸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有趣的景象。
(出示课件)
说→读。
⑹ 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它的有趣吗?
自读→指读(评价)→齐读。
小结: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新市徐公店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让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四、入诗境,悟诗情
1、这么美、这么有趣的画面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下面请同学们微微闭上眼,静静听老师读,在脑海申浮现画面,跟老师进入这如诗如画的`新市徐公店。
(配乐范读)
2、你看到了什么呢?
(先把你看到的景象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哪位同学愿意做小诗人,把看到的景象告诉大家。)
3、多美啊,看到这番景象,你想干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如:
⑴ 想读(指导读),想读的同学跟他一起读。
⑵ 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⑶ 想背……
现在,老师就把这个机会给你们,想读的读,想演的演,想画的画,想背的背,尽情的表现自己。
4、多么美的一首诗呀,老师也陶醉了,其实大自然中像诗人写的这么美的景色随处可见,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就一定会找到。最后让我们以满载美的心和诗人满载美的心相连,做一个现代诗人,加上恰当的想象,在练笔本上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要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
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学习古诗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
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的意思后。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
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三、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
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