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2、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3、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4、出示例题3。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生独立完成P79页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2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也通过学生拼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观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也比较容易。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实验---发现----验证” 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掌握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2)每人15个边长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张表格。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难点: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法:启发引导
学法:思考交流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小亮的腰围是5。练习本的面积约是2。
教室的长是8。一张书签的面积大约是8。
一支铅笔长18。一张光盘的面积大约是1。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1分)
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三、自学指导(15分)
(一)摆面积
问题: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小组合作,交流)
a、正好摆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b、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
(二)摆图形
活动: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空。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四、质疑探究(6分)
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呢?
量边求积
活动: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五、当堂训练(16分)
(一)课堂检测
1、填表:
2、解决问题
(1)一块正方形玻璃的边长是12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在一面长15米、宽11米的墙上做广告。每平方米需要4元钱,做这个墙体广告一共需要多少钱?
(二)堂清作业
1、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0分米,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例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本第77—78页中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号例题要求)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提问:
(1)什么叫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用手势来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教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
要求学生:(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
(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
二、探索发现,获取新知
1、引导探究。
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
(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排一排、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启发谈话:如果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我的每一个都用面积单位来排一排,数一数,看它包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假如要计算较大操场的面积,我们应该怎么办?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公式推导: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如果沿着长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沿着宽能摆几个?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相同。
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
这个推断对不对呢?其它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我们自己拿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
通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公式计算:
(3)即时训练: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15厘米,宽10厘米。
4、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征?这个图形面积是多少?
(2)想一想:怎样来算它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引导小结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5、指导看书,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3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在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通过计算自己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再由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推导出正方形的公式。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5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