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2025/08/3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新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交待目标

同学们,你们记不记得建国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盛况吗?江亲切慰问的话语:“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听到的是战士们铿锵雄壮的话语,至仿还回荡在耳畔。那么,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十六课:为人民服务(板书)。这篇课文是议论文,是我们新接触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就是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希望同学通过本音标学习,能体会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之处。

二、预习检查

1、简介写作背景。

2、介绍书中的'人物。

三、自学

下面大家自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自学中有什么弄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自学汇报

1、汇报字、词、句,师随机点拨。

2、提出在自学中没有弄懂的问题。

五、小组讨论

各小组讲座本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组长同学做好记录。

六、汇报交流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下次到一起来了。

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哪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哪些人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哪些人的死是比鸿毛还轻的?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5、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6、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七、质疑

1、李鼎铭先生是在怎样情况下提出“精兵简政”这条建议的?

2、全文是围绕哪一中心论述的?

3、为什么要把开追悼会作为一个制度?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时提出这个问题

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勇气从哪里来?

八、朗读课文,体会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怎么样活着才有意义?

2、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中心,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3、指读。

九、总结

1、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总结:

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论述了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希望同学们长大后都能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人。

十、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为什么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正确对待生死

怎样正确对待批评

正确对待困难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注重从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中心,悟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导行,使比较难理解而又比较枯的论文变得易学,有趣。我的课堂上,常设置有“自由提问”的环节,我想: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究,教师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能力了解功课时,教师才去调兵遣将帮助他。这种模式营造了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学习的成功,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发展也得到了提高。

他们可以大胆地去发现、去想、去说。课堂上,同学们常常会因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每个人都会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理清文章层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3、我会读:

剥削 兴旺 解救 哀思 炊事员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5、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加小标题:

6、课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口述)

三、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2、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完全: 彻底:

(3)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

(4)再读开头,感悟写法。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A、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3)理解司马迁的话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或: 于:

泰山:比喻 鸿毛:比喻

句意:

(4)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B、探讨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论述的?画出来

(2)理解复杂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你的办)的意思:

①自由读

②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③再读这段话,注意句中三组关联词语,说说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C、学习第四都分(第四自然段)。

(1)指读,思考: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

(3)读“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联系过去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D、学习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

自读课文,思考: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三、分析文本,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联系紧密,道理全面)

3、结合课文了解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2、学习文章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段式,并练习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情导入

1、同学们,通过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爷爷的深情演讲。

2、板书课题:

为人民服务

学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预习内容。

(字词、主要内容、查找的'资料等。)

三、品读课文

1、回顾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是什么?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自学好了之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当学生交流完某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自然段写了什么以及在表达上的特点。

4、看板书总结:

本课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写了三方面内容: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要搞好团结。这就是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先总论后分论。

板书:

总 分

5、其实这种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形式在本课的自然段中也有所体现,你们发现了吗?

(生:第2、3自然段。)

⑴ 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毛爷爷是如何先总的阐述观点,再分层论述的?

⑵ 指名回答。

⑶ 按照这一自然段先讲再讲接着讲最后讲自己练习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段落层次。

⑷ 再指名说。

⑸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演讲的语气):

自读、指读、齐读。

⑹ 集体背诵。

四、返顾整体

1、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与本课的写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议论文,毛爷爷围绕着为人民服务的观点采用了先总论再分论的结构形式,把几个方面的意思像层层剥笋一样,一层一层讲得非常清楚。他在讲其中一个方面的时候,也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使文章观点更有说服力,结构更加严谨。

五、读写结合

1、出示演讲要求,指名读:

⑴ 观点明确,语言清楚流利。

⑵ 恰当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可以引用,可以举例。

⑶ 话题:

从本课学习的谈批评、讲团结、生命的价值中任选一个话题。如:生命诚可贵团结就是力量正确对待批评等。

2、自列提纲后小组交流。

3、指名在全班内演讲。

六、拓展延伸

屏幕出示诗歌《怀念张思德》,师生齐读。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课型新授课教法研读分析讲练结合教具计算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漫步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什么?你知道么?对了,写的是“为人民服务”,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这是毛泽东主席提出来的。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xx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xx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今天电视、报纸、广播里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哪位同学知道?对,就是“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大家爱看的“特别关注”和“七日七频道”所体现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说的仍然是为人民服务。而在半个多世纪前xx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二)进入新课

1、介绍文章的背景,以及张思德的主要事迹(可上网查资料,学生介绍,师生共同补充)

2、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

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

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

⑶请学生朗读课文

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xx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xx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3、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第1段: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4段: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4、请大家找一下本文用到的论据作者在第2段首先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把它作为道理论据来赞誉张思德的死。接着有举出张思德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了充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第3段举出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这一事实作为又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5、教师讲解论据之后,提问:请大家看一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就比鸿毛还轻。例证法-----精兵简政

6、在找出了本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后,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在归纳前先回忆一下xx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本文,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对,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xx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作了题目《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目的就是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向张思德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当怎样归纳?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7、解决课后题

第二课时

补充课外材料,语文读本15册第一单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完满才是人生》。

教学重点:

1、概括能力的培养(归纳各段内容)

2、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能指出文中所用论据和论证方法

一、研读分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1、通读文章,解决生字词问题

2、提问:通过通读全文,请大家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组可相互讨论)归纳中心论点的重点在于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句、主题句,而这些句子又常常和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和设问句等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关键句、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题目或篇首、篇尾、段首,一段之中出现在段尾的机会也比较多。那么大家看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第1段最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就是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3、提问:分析第2、3、4段,请大家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第2段中心句在句尾“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第3段中心句是“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第4段中心句是“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4、请大家找出文章中为了证明论点所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道理论据:歌德所说的“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在文章的第4段举的是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问题这样一个例子。

二、研读分析《不完满才是人生》

1、阅读材料,扫除文字障碍。

2、提问:请大家根据文章的内容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组可相互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题目,在第1段也有说明,就是“不完满才是人生”

3、请大家找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所用到哪些论据?

第2段中的古诗是道理论据;第3段中提到的'汉武帝,唐太宗是事实论据;第4段中的包公、海瑞也是事实论据;第6段中提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事实论据;第7段的是道理论据;

4、那本文所用到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呢?

引证法;引用古诗,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伴君如伴虎”等等例证法;列举了古代的许多事例,如汉武帝,唐太宗,包公、海瑞,典故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对比论证:第2----7段从古至今的论述

5、概括能力训练:请大家概括一下3---8自然段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第3段: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包括皇帝。第4段:皇帝手下的大臣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第5段:我辈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不完满的。第6段:知识分子在历史上难得过几天好日子,他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第7段:生活在新社会中也有不完满的地方。第8段:“不完满才是人生”是一个“平民的真理”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归纳并整理全班讨论

作业:一、课后第四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行为也在与时俱进。请举出一个在今天新形势在为人民服务的实例,并谈谈你的感想。三、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它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是通过作者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的文章。那么怎样写好这类文章呢?第一、看法要正确。第二、叙事要简明。只要把事情讲清楚,能起到证明看法的作用就可以了。(处理好叙议关系)第三、议论要以理服人。要使自己的议论有说服力,就要学会摆事例和讲道理。摆事例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讲道理,可以对事情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指导写法:1、提出问题----摆出要议论的问题或某种现象(简洁叙述)2、提出观点----用一句话表述要正确,鲜明3、分析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既可以是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概括事例、史实。讲道理:可引用名人名言,、公认事理等。

4、解决问题----怎么做如:小议抄作业我看教师拖堂现象小议考试作弊论中学生网上交友我看中学生上学带手机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道理论据正反对比论证层次安排

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事实论据例证法

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

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