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寒假里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小学生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确立一套恰当的评价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课改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注重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知识标准更适合学生,适应时代。现代教育评价不仅可以发挥检查、鉴定、诊断等证明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发挥导向、激励与调控等改进功能。希望确立一套恰当的评价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能力和成绩:我们当然要能力,能力的体现包括成绩高,成绩是一个方面,成绩高当然是有能力的表现,能力低的人应该成绩低。但也不能死板的靠纸上的答题考察,科学全面的考查出的成绩才是真实能力的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用心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我要我的课堂有浓厚的语文味和快乐的笑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新课堂。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篇2
看了《人民教育》主题阅读专辑后,我对主题阅读有了深刻地认识,明白了语文教学就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实施主题式的阅读教学,在教师地指引下读、背,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增加积累,进而达到真情实感地写这一目的。
一、建构“一主两翼”的阅读课程体系
一主:是以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为主,两翼:即《新语文主题阅读》和《主题式经典诵读》为辅,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语文主题阅读》所选内容均是中外现代经典散文,这些散文描写的景物、记录的事情和现在的儿童生活比较接近,孩子们可以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进行自读、自学。《主题式经典诵读》,一是题材以诗歌、韵文为主,凝炼明快、琅琅上口,更具语言美、音律美、意境美。二是在内容选取上更加“经典”,注重了教育与文化的共生。
在教学中采用“单元主题教学”,在精读每一篇讲读课文后,将学生的阅读视点引导到与教材配套的《新语文主题阅读》和《主题式经典诵读》,进一步提升儿童的阅读质量和品位。这样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而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去教。
二、采用主题式阅读方法
(一)主题式批注阅读
主题式批注阅读是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情形进行画、注、批,遇到精彩处,或是引起自己的共鸣,或是与自己的看法相悖,都让学生自觉地画上一些记号,注上一些想法,批上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读书,眼到、心到、情到,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主题式批注阅读,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主题的思想,主题的精神,主题的情感。这一阅读过程,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到“道”,再从“道”到“文”,从理解到吸收,再从吸收到表达的思维加工过程。
(二)主题式经典诵读
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先诵读后反刍的“鲸吞诵读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经典,“吞下去”,背诵下来,快速记忆,高效积累。二是先理解再诵读的“蚕食诵读法”。要让学生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把不懂的`学懂了,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慢慢品味、咀嚼、体味、感悟。按照“读正确、读明白、读出感情、读出色彩”这四个一一递进的层次入手,运用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心领神会、寓情于声的技法让学生放声朗读,在读得正确、流畅,抑扬顿挫中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使阅读过程成为精神的洗礼、情感的回荡、心灵的旅行的过程。三是不求内容同一的“鸟鸣诵读法”。这种方法,是围绕一个主题,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你读我听,你听我读,进行散文式的“形散而神不散”的个性化阅读。不求读的内容统一,但求读出个性特点。在读中,要求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茫茫书海,让儿童有主题的阅读;浩浩文化,让儿童有主题的积淀。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将会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探索。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篇3
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一、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一阶段时对学生在书写汉字的笔顺的要求上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年级了,我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要求,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4、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5、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让学生从小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小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5期培训,培训的主题是:如何上好习作教学指导课。培训分三部分:主题讲座、课例观摩和观课议课。
整个活动安排得有序完整。对于此次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习作指导课,激发兴趣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习作的小主人,如果学生都无兴趣参与,习作指导课将是一个空壳。课例老师非常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我最欣赏她课前创设情境导语,结合身边真实的情景,灵活的引入课堂习作内容。
学生一下子找到自己说话写话的方向,情绪高涨地进入课堂,不像我们平时的作文课,老师简单枯燥地让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自己讲一下要求,学生就动笔作文,结果许多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有的学生胡编乱造几句。时间一长,提起作文,学生就“头疼”。课例老师的教学机智非常灵活,大胆放手,将说话写话的权利放给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度达到了百分百。
二、习作指导课,应重视方法的迁移和运用
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老师分析了不少,也讲了不少的表达方式。可是,怎样真正应用到作文实际中,达到学以致用,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天,课例教师结合课本片段认真指导学生读片段,分析片段,自主性发现片段的`表达方式,再模仿片段写法,真实地表达。
从指导写作到评改作文片段,始终没有离开方法的迁移应用效果的分析。发现学生的写作漏洞,老师及时引导,点拨,使学生作文一步步达到生动具体的程度。我想,以后的作文教学,要注意阅读与习作相结合,要结合课文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本体性教学目的。
三、注意词语积累与习作相结合
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中,学生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学生写作文之前,如果老师根据需要,给出部分好词语,让学生选择性应用到作文中,作文词汇丰富,加之表达方式的迁移应用,学生作文就不会干巴巴,语言表达必然优美动人。课例老师重视提供词语,让学生选择应用。
其实,我觉得更应该重视平时的阅读积累,鼓励应用平时知道的词语,学生才不会那么死板地只会用老师给的词语,应该提醒学生大胆应用平时知道的词语,可以让学生说说哪些词语适合这一方面的描写,尽量应用。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今后的习作指导课中,我应当多一些鼓励性评价。在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每一块的指导中,要尽量做到具体到位的指导,注意课文表达方法的迁移应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还要注意平时多练笔,让学生有语言表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