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2025/09/03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篇1

一说起说明文,我们不由地会想起“枯燥”两字。说到枯燥,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世界里对科普知识不甚了解。很多时候,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

这几天,我们年级组也一直在攻克这个“难题”。怎样使说明文教学也活起来呢?通过集体的智慧,我们收获着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下面是我对《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一些肤浅思考,相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细读课题,导入课文

1、教师板书:孪生兄弟。见过孪生兄弟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孪生兄弟,板书:地球。在你的眼中地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

3、那地球的孪生兄弟是谁呢?板书:火星。通过预习,你对火星有写什么了解呢?(充分交流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

(火星为什么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为什么在“孪生兄弟”上加上双引号?这个问题可以当场解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语

出示:孪生兄弟 火星

干涸的河床 峡谷 彗星 陨石 矿物 熔岩 蒸发 裹挟

2、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说几句话吗?

三、探索文本

1、让学生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火星为什么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课文的习惯)

2、交流

抓住四个同样一个甚至体会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的原因。

3、因为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科学家大胆推测——引读(板书:推测)

4、那么这个推测有什么科学依据呢?(引导学生找到第二自然段)

找出句子读一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大胆的推测已经证实了。

板书:证实

5、学到这,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七嘴八舌:现在火星上有水吗?这水是从哪里来的?……

(鼓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激发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强烈意识)

6、看来同学们的问题课可真多,我们先来研究研究火星上水的.来源。板书:来源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

7、学生默读,教师相机巡视。

8、交流,板书:陨石和彗星带来的

潜藏在一些矿物中

相机理解:家常便饭

(这一环节为下面做好水的代言人做好铺垫)

9、作水的代言人:假如你就是火星上的一颗小水滴,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来的吗?

10、看来曾经火星上的水有很多,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上,我们还会看到——引读

出示: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上看……冲刷的痕迹。

抓住“数以计百”“布满”再次体会水的多。

11、如果你看到这张照片,你透过这张照片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展开无限遐想,感悟宇宙的神奇)

12、读好这句好。

四、作业布置

以上是我对《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一课时的设计,在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较强,所以拿出来秀秀,想和大家再来交流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xx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所学内容

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1、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2、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并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新词

(2)交流思考题

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样……同样……同样……同样……”再读理解。

3、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三、作业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xx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读读第3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

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

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交流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4、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理解题目入手,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知道为什么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3、了解文中用词严密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理解题目入手,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知道为什么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板书:孪(luán)生兄弟

指名读、读准字音

什么是孪生兄弟?(本指同一胎出生的兄弟)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长得极为相似、相近)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边说边将题目补充完整)

一起读题目,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说明——地球的孪生兄弟是火星

3、打开课本看看,老师写的题目和书上有什么不一样?(少了引号)

为什么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介绍火星的科普性文章。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为什么称火星和地球称是“孪生兄弟”呢?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找找这两兄弟到底像在哪里?

2、指名学生说。(出示第一自然段)

3、同学们,你们瞧,这段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像这样意思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排比句。

4、谁来读?从这组排比句中你读出了什么?(火星和地球相似之处很多)

5、除了这些相同之处,还有(引读)——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为了进一步说明它们非常相似,这里用了“甚至”这个词。来,我们再来读读。齐读

6、正因为地球和火星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引读)所以说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难怪人们……。科学家还由此推测——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科学家依据什么作出火星上有水的推断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板书:干涸河床钻孔分析)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接下来,课文给我们讲了哪几个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2——8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

2、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我们先来读准字音。

出示词语:

证实干涸裹挟

熔岩蒸气陨石彗星

(1)开火车读

(2)理解词语意思

说出近义词:证实(证明)干涸(干枯)

裹挟:选择正确的解释

3、课文给我们说明了哪几个问题?

(1)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2—5自然段)

(2)火星上的水原本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6-8自然段)

五、学习3-5自然段

1、我们先来弄明白第一个问题。请你轻声读读3-5自然段,思考一下:火星上的水有几种来源?同桌合作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火星上水的来源

第一种来源

第二种来源

2、指名说,教师小结并板书:这两种来源一种来自火星外部,一种来自火星内部。

3、精读

(1)可是课文中和大家说的不一样啊!课文里是这么说的。

①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②为什么要加上“也许”、“可能”呢?(去掉“也许”、“可能”意思就表示绝对肯定,确实存在,而火星上水的来源只是科学家根据现有资料作出的推测,没有充足证据来证明,不能用肯定的语言,科普性文章的语言多么严谨啊!)

③老师请大家再来读读,体会这里的用词准确的特点。

(2)文中还有这样两个词——推测和推断,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话。

①出示:

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成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20xx科学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逊河。20xx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②读读这两句话,想想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推测:根据事实想象,还未找到根据。推断:根据事实得出结论,已经找到根据了。)

两个词能互换吗?(对!正是有了照片资料和数据分析等科学证据,科学家们才能从推测走向——推断!科普性文章的语言多么严谨!)

4、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2-5自然段,体会科普性文章语言的严密准确。

六、归纳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在创造生命的历程中,火星和地球兄弟俩本来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他们几乎同时诞生,也都能拥有孕育生命的水资源,所以人们称——齐读课题。但后来,它们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地球上因为有水所以生机勃勃,火星上却一片荒芜死寂。火星上的水为什么留不住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