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篇1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绘画。
2、学习中国画的执笔方法和用笔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画知识。
难点:学习中锋、侧锋、逆锋的用笔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多媒体等。学生:毛笔、墨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出示《竹石图》。
师:清代的《竹石图》竹叶基本上是用中锋画的,竹杆运用了逆锋向上推出,岩石用侧锋居多,多变的运笔表现了竹子苍劲,挺拔的.风格特征。
二、授新课
师:水墨画的各种用笔方法及轻重快慢的运笔变化,在传统花鸟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1、老师示范:中锋、逆锋、侧锋。
“中锋执笔垂直,笔尖正好在墨线中间,画出来的线条浑圆、挺拔。侧锋执笔稍倾斜,笔尖不在墨线中间而靠在一起,画出来的线条灵活多变。逆锋执笔逆向推出,画出来的线条苍劲。”
2、学生练习
3、欣赏
师:放一些水墨画图片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样的绘画构思呢?学生讨论。在总结各个图片的特点。
4、老师示范画:
(1)用中锋、逆锋、侧锋画出景物。(2)着色。
5、学生练习作业要求:用中锋、逆锋、侧锋表现一幅画。内容不限。
6、集体讲评,展示作业。
三、小结
中国画笔墨生动、富有诗意,课后你还能画一画其他的事物吗?意莹然。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篇3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诗中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关注课题: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练,而本课的每一首小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三首小诗组合在一起,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十分贴题。
关注课文: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三首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那些场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文所配的插图就是淡淡的水墨画,近处,三个小孩在江水中尽情嬉戏,水面上浪花四溅;远处,雨后的松树林雾气弥漫,若隐若现,向天边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六个上下结构,四个左右结构,“爽”字比较特殊,是对称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其中“墨、蘑”笔画较多,要注意指导让学生把握部件的位置与比例,把字写紧凑。
关注词语:本课部分词语与植物有关,如“垂柳、葫芦、松树、松针、蘑菇”;部分词语表示的是动作,如“扑腾、煽动、戏耍、拨动”,可以归类积累。
关注句子:在学习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所列举的诗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理解体会。如“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一句,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13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3.能说出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出示课件1.2:
2.板书并齐读课题:(18.童年的水墨画)
3.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4.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诗歌的学习中,为后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请看PPT上的初读要求。
出示课件出示3: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预习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2.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字词识记的如何呢?
(1)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
出示课件4:
(2)读词语。自读两遍,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读准:前鼻音“溅”。
出示课件5:
3.朗读课文,检测识字效果
现在这些字词朋友们再一次来到了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同桌合作读一读这三首儿童诗,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4.理解不懂的词语
(1)学生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
(2)全班交流,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水墨画、斗笠、梳妆、玉带”这几个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6.7.8.9: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指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每首儿童诗的主要内容。
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
出示课件10:
老师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2.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四、识记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字指导。
1.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表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出示课件11:
2.识记生字
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预设:
(1)生字归类识字。
(2)加一加识字。如:艹+磨=蘑,艹+如=菇
(3)字理识字。如:爽
出示课件12.13: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
①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读帖。
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写某个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墨染竿葫蘑菇”是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除了“墨”是上宽下窄的字,其余都是上窄下宽的字。
“腾碎拨浪”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墨腾和爽”:
出示课件14.15.16.17: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实物投影写得优秀的学生习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写好字的做法。
(设计意图:会写字先读后记,再书写,保证足够的时间书写,使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板书设计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篇4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篇儿童诗,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三、前置性作业:
我在本节课设置了五个前置作业:
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的.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到流利正确。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
生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
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浒传》的知识。
四、设计流程:
课前背古诗,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结合生本教育的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导入
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
“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根据生本教育的特点,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同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
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引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了、看了、想了、说了、同时也写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的懂得课文的意义所在,那怕是一句话也好,同时也达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读写结合。以读引读的目的。
(五)小结、布置实践作业。
生本教育重视语言实践,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生感兴趣的办一次以“儿童诗”为主的手抄报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实更是这一节课的理论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的过程。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着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
《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学生们进行了大胆想象。
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幅有动有静的画,有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鱼的挣扎、人的欢笑。”
也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绿色的小溪、绿色的人影、红色的蜻蜓,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还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小溪、蜻蜓是快乐的,孩子们更是快乐的……”
每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可见同学们用心的去体会了,所以才如此的精彩,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美美的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