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的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羊脂球》的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羊脂球》的读后感 篇1
我们都对莫泊桑很熟悉,曾经在高中课本上读过他写的《我的叔叔于勒》,《项链》。对莫泊桑的大名仰慕已久,趁着寒假来临我拜读了这位的法国小说家的作品《羊脂球》。
《羊脂球》一书收藏了莫泊桑28篇的短篇小说,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8篇之中最精彩的《羊脂球》。《羊脂球》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描写妓女羊脂球与一群有产者之间的一次同车旅行。作者不露声色而又入骨三分地刻画了人物的善与恶,以其深刻的寓意和巧妙的构思,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
这是一个被敌军占领的里昂城里十名居民同乘一辆马车出逃的故事。居民中有贵族地主、资本家、暴发户以及他们各自的妻子还有两位天主教的修女、一名自称“革命党”的假爱国者,一名外号为“羊脂球”的妓女。——一辆马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他们出逃的原因值得人们对比:羊脂球因不愿受普鲁士兵的侮辱而出逃,而三位资产者,一个是为躲避战争的灾难,一个是为了将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区,另一个则是发了一大笔国难财要到哈佛尔去取一笔巨款。
起初,三位有产者的太太悄声辱骂羊脂球为“卖淫的妇”、“社会耻辱”,而三位有产者则用一种看不起穷人的口吻谈论着金钱和吃喝。当马车颠簸了一天,人们肚字饿了,路上又买不到食物,只有羊脂球准备了三天的食品时,气氛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羊脂球的食品被吃光了,于是蔑视变成了亲昵,辱骂变成了夸奖。
马车在普军关卡受阻一场是情节发展的关键,也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那些高贵的伯爵、富有的老板们需要羊脂球的帮助才能脱离德国军官的扣留,然而爱国的羊脂球不愿屈服,“高贵的人们”为了迫使这位女同胞屈从普鲁士军官的无耻要求,施展了种种阴谋:暴发户主张把羊脂球捆起来交给敌人;于尔贝伯爵因出身于三代做过大使的贵族之家,且具有外交家的风度,主张用巧妙的手腕使羊脂球就范。修女则引用《圣经》里的故事说明,只要用意正当,动机纯洁,任何行动都可得到上帝的原谅。到了后来,他们和蔼可亲。心平气和地跟她讲道理,用感情打动她,非常殷勤地恭维她,讨她的喜欢。赞扬她的牺牲将帮了大家大忙,大家将对她有多么感激。”
善良的羊脂球为了全车同胞,终于牺牲了自己的贞操……
马车又上路了,车上的气氛再次发生了转变。因为羊脂球没有利用价值了,这些人“不约而同地掉转头去,好像没看见她一样。”高贵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对她避得远远的”老板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
“大家都离她远远的,如同她的裙子里带着什么传染病似的。”
大家都象是看不见她,认不得她,更没有一个惦记她。他们各自享用着自己的佳肴。而为了这一车人的生命牺牲了贞操,在慌忙中没有准备食物的羊脂球却在挨饿受冻。这与马车上第一个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小说就在羊脂球的哭泣和呜咽声中结束。
莫泊桑运用简洁的语言,强烈的对比,把那些拥有“高贵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虚伪做作刻画得如此精准而深刻,把这些人高贵、雍荣外表遮盖下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来,令我们每个读者不禁对这些伪君子嗤之以鼻。
莫泊桑的小说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当我们在为其笔下那个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社会感到悲哀的同时,也会自然地联想到自身。
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与19世纪的法国社会当然相差甚远,但是,从莫泊桑笔下那些假仁假意的伪君子身上,以及那个毫无人情味、充满资产阶级等级观念的社会中,更让我们感觉人与人之间真诚地相待是多么的可贵!充满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氛围的社会是多么温暖!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没有生活在莫泊桑笔下那种只有利益与等级观念,人心却相隔万里的可悲社会中。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好好珍惜,与人相处都戴着“假面具”,为人处事都盘算着是否有利可图,那么包围在我们身边的浓情也将变淡,到最后我们也将生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里。
如果你种下虚情假意的种子,也只可能得到薄情寡义的果实。毕竟,以诚待人是相互的。真心地耕耘也将收获到真心。我相信真诚地对待每一个身边的人才会是最快乐的,而你身处的那个环境也会是最温暖的。
每个人所在的小环境组成一个大社会。莫泊桑大师鞭挞了资产阶级等级观念以及冰冷的人际关系,不正呼吁了一个充满浓情的社会吗?只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创建一个温暖的小环境,那么必将连成一个光明、美好的浓情世界。戴着假面具,以金钱利益为主的人际关系是令人感到可怕甚至令人窒息的,社会需要我们用诚心消除隔膜,用诚意去对待朋友,这样的社会环境才是温暖的社会。
《羊脂球》的读后感 篇2
这个故事是在我们最近老师发的一本叫《莫泊桑短篇小说集》中的,主人公羊脂球是一个善良而普普通通的妓 女,但我对她十分钦佩,当然那些“伪君子”我就十分讨厌,俗话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一天,羊脂球和那些“伪君子”同坐在一辆马车上,去一个地方。因为羊脂球是那种社会低层的人,所有人都看不起。马车行驶了很久,那些“伪君子”都非常饿,妓 女羊脂球好心的把自己篮子里的食物给了他们吃,那些“伪君子”才有点不淡薄她。马车行驶到了一个地方,被普鲁士军官给扣留了,普鲁士军官还要求羊脂球跟他过夜,羊脂球不答应,那些“伪君子”为了自由,逼羊脂球和普鲁士军官过夜。最后羊脂球被那些“伪君子”出卖了,陪普鲁士人过夜,那些口口说是君子的人却背信弃义,让自己重获了自由。
我十分讨厌那些“伪君子”他们为了自己的自由背信弃义、恩将仇报逼让羊脂球和普鲁士人过夜,这让我想到了赵子龙他投奔了蜀国绝无二心,帮刘备打下了好几座城池,还两次就了刘备的儿子,赵云和那些“伪君子”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呀!
《羊脂球》的读后感 篇3
在暑假里,我读完了《羊脂球》这部小说。这篇小说讲的是在一场战争中战败国的人民纷纷逃离战区。在一辆回法国内地的车上坐着很多名流淑女,还有一个叫羊脂球的。在马车上的第一个中午,谁都没有预备吃的,只有羊脂球带了一筐精美的食品。她邀请车上的所有人一起分吃这筐食品,他们把这筐可以吃三天的食品一扫而光。
等到第二天才见到了一个宾馆,尽不犹豫的住了进往。不料,被军队扣押了。头一天他们什么也不管,过了二天,那群所谓的名流淑女为了自已的安全,不惜将羊脂球以不正当的手段送到那个军官的怀里,使她受到了欺侮。事后还对这件事的大谈特谈,对羊脂球表示不满。而伯爵在羊脂球向伯爵夫人请安的时候,故意将伯爵夫人拉的远远的,似乎在避开某种不洁的东西。第二次上马车的时候,没有人在理会羊脂球。到了另一个中午,除了羊脂球之外所有人都带了吃的,但没有人愿意和羊脂球分吃自已的午餐。可怜羊脂球那一筐精美的食品,被他们狼吞虎咽般的横扫一遍。在路上,他们对羊脂球的事情十分不满,还讥讽、嘲笑羊脂球。天哪,怂勇羊脂球的是他们,对这件事不满的还是他们,他们到底对什么满足。而且,他们把羊脂球的那一筐精美的食品一扫而光,不仅不对她心存感激,在宾馆里还为了自身的利益出卖羊脂球。似乎羊脂球就是一个工具,用完了就把她当作垃圾似的扔掉。那些所谓上流社会的名流、淑女心灵是那样的丑恶。
我十分替羊脂球伤心,她被那伙骗的好惨。我也十分憎恨那些可恶的衣冠禽兽,他们不仅连基本的爱国心都没有,就是在文明礼节上也形见相拙。
《羊脂球》的读后感 篇4
读世界文学名著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羊脂球》,让我有一种看了一遍再想多看几遍的强烈愿望。名为《羊脂球》,实际上里面有28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只是其中的一篇。
是小说总有情节、人物、场景的细致描写。看第一篇“港口”,里面写到了一个哥哥在法国港口城市马赛邂逅其妹妹的遭遇,此时的妹妹由于生活的无奈已经成为了一个妓 女。小说的高潮部分发生在后面,通过两人的对话,男的终于发现坐在他大腿上的竟然是自己的亲妹妹。痛苦、懊恼、绝望此时一瞬间袭击着哥哥的全身,他在地上打滚,哭闹,和他一起来的其他几个水手以为他疯了,于是几个人一起架着他,把他送到他原来的房间里——一个他和妹妹已经呆过的房间内……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语言紧凑,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绘,深刻揭示了法国社会形形色色人物的真实面目。有人的贪婪和自私,有人的冷漠和清高,也有人的吝啬和奸诈等等,基本上囊括了几乎人的所有“原始”特征。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在他的作品中也都能得到体现,贵族、军人、官僚、商人、公务员、农民、流浪汉,甚至妓 女、乞丐等,基本囊括了所有的社会成员。通过对形形色色不同人的互不相同的内心世界的深刻揭露,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法国十九世纪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就是在看一幅反映法国现实生活真实情况的画,就是在看发生在我们周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本教科书。
我在中学阶段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曾经读到过莫泊桑写的两篇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及“项链”。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再读这两篇短篇小说,我不仅没有感到因为以前已经读过了,那就一晃而过的想法,相反今天当我再一次读这两篇短篇小说时,我再一次被文章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打动了。打动我的不仅有故事情节,还有莫泊桑在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那种高超的描写手法。尤其是看“我的叔叔于勒”,当大家知道于勒有可能发大财时,全家人把他捧上了天。母亲说:“只要你们的于勒叔叔一回来,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他可真是个好心人!”可到后来当知道于勒只是船上的一个穷困潦倒的靠卖牡蛎为生的人时,一家人的态度马上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这个浑蛋会发财,那才怪事呢,他迟早会再来找上我们!你们达尔朗什家能出什么大人物!”看看!这就是人,这就是人性。什么亲情、友爱、良知、宽容在这一帮子人面前犹如垃圾一般,不值一分钱。再重温“项链”,夫妻两人辛辛苦苦为还债,吃了不少苦头,过了十年终于把债还了。有一次当妻子和以前借给她项链的好友碰头、聊天时,才明白原来当初好友借给他们的那根项链竟然是一个假项链。“噢!上帝!不得了啦!我可怜的瓦蒂尔切!那是一串伪造的啊,最多也就值五百法郎!上帝!……”友情在哪里?真诚在哪里?关爱在哪里?原来都在空气中,那么虚无,那么飘渺。
需要指出的是,莫泊桑很少在作品中发表自己的评论,他只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以及故事本身的前后因果关系来让读者自己来作评判,这就是一切大师写作的高明所在。怪不得过去了那么多年,当我们重温莫泊桑的作品时,依然会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这也是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羊脂球》最后一篇短篇小说名叫“皮埃罗”,皮埃罗实际上只是一只小狗的名称。但作者就通过这样一只小狗,把两个女人的吝啬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来不禁要为作者如此精巧的结构布局而拍案叫绝。
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其不朽的魅力而永远被世人称道,莫泊桑的《羊脂球》短篇小说集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在时间的洗礼下,依然闪耀着它不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