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画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赏画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什么?
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你们知道吗?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自由发表意见
看板书课题,读课题
提出疑问,听老师归纳有主要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
2、自学要求。
3、师:现在孩子们可以按照学习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按自学要求读书:
(1)(1)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读词:
蔚蓝苍翠覆盖中央木屋辽阔飞溅景色迷人勃勃生机乡土气息令人陶醉昂首挺胸千年不化无边无际
色彩鲜艳阵阵花香清脆悦耳
奇形怪状令人向往
(3)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4)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曳、悦耳、奇形怿状等词语。
3、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画面上,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座大山昂首挺胸。
山上的树显得那么苍翠,那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密密层层,整个山野好像一片绿海。
在这片绿海的后面坐落着高大的雪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
学生读文、讨论
理解词语意思
找句子。
交流: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山的高大挺拔。)
(把山野比作绿海,突出了树的苍翠茂盛。)
(这段话从上到下地写出了天空、大山、绿树的特点。有详有略,详细写了绿树的苍翠茂盛。)
2-4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二部分,描写远处的景物,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天空大山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5-7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三部分,描写近处的小溪、小溪旁的野花、笔直的石铺小路、奇形怪状的石头。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画里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美地读课文第2~6段。
2、老师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小组探讨:课文这几段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美读课文。
想象。
学习观察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作者由远到近欣赏图画的顺序,并一边欣赏,一边发挥想象,使画上的内容活起来。采用了打比方等方法,写得生动而又具体。
五、拓展延伸
由你自选一幅最美的画,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并写一写。看谁选的画最美,看谁写的文章最美!
交流。
选画
习作
作业
1、摘抄佳词佳句。
2、习作。
附:板书设计
总写(1)山乡春景勃勃生机令人陶醉
天蓝山雪厚
远景(2-4)树绿草中花
草地辽阔木屋小
小溪欢快
近景(5-7)野花起舞
石头多姿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2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3
内容标准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在学习、生活及事业成功中的意义,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以自立自强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克服依赖心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强者。
(二)能力: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安排;面对遇到的困难,学着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逐步培养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知识:认识自立的重要作用,懂得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的道理;学会走上自立之路。
教学内容分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一项目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立品质的重要作用,自觉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培养自立精神,勇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遇到的最大的不适应,就是在自立能力上。由于小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中学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就给学生的自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及时对学生进行自立教育非常重要。
本项目分两个层次内容:一是少年需自立,主要是讲解自立的重要作用;二是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主要是讲解如何走向自立。前一层次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走自立之路;后一层次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又大多是独生子,依赖性较强,要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克服依赖心理,走向自立难度较大。道理好明白,但做起来较难。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放:人生是一顿自助餐
一位朋友的祖父当年从东欧来到美国。他通过爱利斯岛,然后走进曼哈顿的`一间餐馆,想找点东西吃。他坐在空无一物的餐桌旁,等着有人拿来菜谱请他点菜,但是没有人来。他等了很久,最后有一个女人端着满满一盘食物过来,坐在了他的对面。
朋友的祖父问:“这里怎么没有侍者?”
那女人告诉他,这是一家自助餐馆。果然,他看见有许多食物陈列在台子上,排成长长的一行。“从一头开始,”女人说,“你挨个地拣你想吃的菜。等你拣完,到另一头他们会告诉你该付多少钱。”
“我很快就知道了,这就是在美国做事的法则。”朋友的祖父后来对人讲,“在这里,人生就是一顿自助餐。只要你愿意付费,你想要什么都可以。你可以获得成功。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着别人把它拿给你,你将永远也成功不了。你必须站起身来,自己去拿。”
这也是所有成功者的法则。
提出问题:人生是一顿自助餐,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人生像一顿自助餐,不能一味地等别人,“你必须站起来,自己去拿”。只有自立才能开创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
多媒体投放课题:自立的事情自己做
(二)共同探讨
多媒体播放视频或投放文本:年少有志,勇挑生活重担
安琳是青岛胶南滨海街道中心中学的一名15岁女学生
豆蔻年华的她,本应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但病重的母亲,却让她小小年纪便挑起生活的重担。每天天刚蒙蒙亮安琳就起床了,然后穿好衣服、洗脸做饭,再把做好的饭端到妈妈的床头,给妈妈倒好水,放好药,等妈妈醒来后吃饭、服药。为了减少生活开支,她又学会了蒸馒头、包水饺、炒小菜。生活的重负下,她一直勤于学业,科科成绩名列前茅。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4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神。
3、学习作者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方法。品味细节描写。
二、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三、预习交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凹( )凼( )门槛( )涎( )水揩( )嘎( )尴尬( )()烦躁( )筹( )划黏( )撬( )
2、释义
尴尬:
3、整体把握: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4、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a、师:这篇文章平实的语言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来你最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b、小说就是通过造台阶的过程的描述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请以“父亲是一个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可以是概括叙述,也可以是文本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为话题仿例填空。
4、品味细节,体会父亲。
①“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3、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4、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展现父亲这一人物形象?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一下。
5、回首台阶,尊重父亲(任选一题)
1、我们的父亲也默默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赢得了我们的尊重。请列举几件父亲作过的赢得我们尊重的事情,请以“我尊重我的父亲,那是因为我的父亲_______。”(可以是概括叙述,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
2、请以“父亲,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
四、展示提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各小组对预习交流的内容进行展示。
五、达标测评
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因此父亲是一个淳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六、课后反思:
现在的孩子,因为生活的舒适与优越,感悟平凡生活的触觉有些迟钝,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善于抓住契机,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自觉地将文字与情感融为一体,文章与生活合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自身方面,必须深入挖掘,使真美再现;更要学会刺激学生情感的兴奋点,使他们愿意接过老师抛来的接力棒,一棒接一棒,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