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质数》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找质数》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质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分别说出8、11的全部因数。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照教材第10页的要求完成表格。
2、汇报。
3、思考:
观察所填表格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有的能拼一种,有的能拼两种,还有能拼三种的;能拼一种的对应的因数是1和它本身,能拼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对应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
4、根据分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根据2~12各数的因数特点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将2、3、5、7、11这些数分为一类,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
将4、6、8、9、10、12这些数分为一类,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数字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讨论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1、尝试判断:2、13、51、37、52、93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判断方法。
51、93是3的倍数,所以它们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3,所以是合数;
52是偶数,它的因数还有2,也是合数;
2、13、37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找不到第三的因数,所以是质数。
3、归纳总结方法。
只要找到除了1和它本身外的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它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四、探索活动。
教材第11页第1题。
请学生用“筛法”找100以内的质数,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操作。
教师介绍这种方法是两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发明的,称为“筛法”。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种操作方法可以编成程序让计算机操作。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
教材第11页第2题。
本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规律。
第(1)、(2)题,学生会发现这些质数都分布在第1列和第5列,为什么?
引导观察:第2、4、6列除2外,其它数都是2的倍数,这些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2,所以不是质数;第3列除了3外其它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因数还有3,也不是质数。
第(3)题,用6除一个大于6的自然数,如果余数是0、2、4,那这个数肯定是2的倍数;如果余数是3,那这个数肯定是3的倍数。所以余数只能是1或5。
五、小结。
《找质数》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二、教材分析
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而成,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教材“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2—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以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每个班大约有六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学校附近小区居民的孩子,一小部分是借读生。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学生思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理解并掌握。
四、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下面我先说一说游戏的要求是: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将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可能如下:
1 × 9
9
3 × 3
1 × 24
2 × 12
3 × 8 24
4 × 6
师:那这个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案。教师板书: 1 × 1111)
师: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师:哪个组也遇到了与他们组同样的困难?
(板书:29、7、13、17。)
师: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板书:29、7、13、17的因数。
师:指合数说,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
师: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7呢?(因为它们只有两个因数)
师: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根据数的因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因数。
板书可能的情况:1:1
2:1,2
3:1,3
·······
12:1,2;2,6;3,4;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汇报的情况是: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②按因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③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师:根据第③种分类的方法,移动1~12这些数,将出现下面的分类。
板书: 1 2 4
3 6
5 8
7 9
11 10
12
师: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师提出质数与合数并板书)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师:你们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
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媒体出示一组数据)
师:组内商量商量,你们组喜欢挑质数就把质数挑出来,喜欢挑合数就把合数挑出来。看哪个组挑的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质数: 2、3、23、31、37、41、47;合数:25、33、49、51、63、74、36、7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1)
师:你们为什么都不挑1呀?
师:(拿着1)1放在这边行吗?(指质数)放在这边行吗?(指合数)怎么办?为什么?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组在选择合数时判断得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
生: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因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接下来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一个游戏,高兴吗?
(二) 游戏活动
1、 猜电话号码
师:下面我们搞一个猜电话号码的活动,每个同学先听清楚要求,根据老师提示的要求从左到右写数,并认真做好记录。下面活动开始:
⑴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⑵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⑶10以内最小的质数。
⑷10以内最大的质数。
⑸10以内最小的合数。
⑹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⑺10以内最大的偶数。
⑻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汇报:电话号码是83274189)
2、 自我介绍
师:下面做的活动是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安排班内的交流)
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师: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五、教学反思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找质数》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 “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 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找质数》教学设计 篇4
《找质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质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