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教学设计方案

2025/09/04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表达图意,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今天谭老师去数学王国游玩,你们谁想去呀?(生:想。)我们就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准备出发吧!

1、学生看着屏幕口算。(小朋友们,我们认真算对每一道题才可以上车哟!你们能行吗?)太棒了!你们个个都是口算小高手!

2、动画演示,欢迎进入数学王国。(看!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了,欢迎小朋友们走进数学王国。)

(过渡:首先来到了数学王国的农场,爱劳动的小明连忙跑过去帮叔叔喂鸡呢!)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说图意。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 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鸡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

(1)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看图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5+2+1)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揭示课题

师:看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4、学习计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讨论,再汇报)

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

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5、出示连加算式练习。(为了检验你们的能力,数学王国的国王想考考你们?)

(二)探究连减

(过渡:小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它们吃的好开心呀!)

1、情境演示,说图意

师:草地上有几只小鸡。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仔细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草地上有8只小鸡,先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3只,请问:草地上还剩下几只?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提问并列式师:

看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8、2、2各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表扬鼓励:你们起的名字和数学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就是未来的数学家!)

3、读算式揭示课题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 连减”。

4、合作探究,连减运算顺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全班交流,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算出来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5、出示连减算式练习(智慧老爷爷也想考考大家。)

(三)初步小结:我们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

(过渡:带着连加连减这两位好朋友走出了农场,我们来到数学王国里的动物乐园。)

三、联系情境,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习题

师:看,白鸽在空中给我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1、白鸽空中舞(连减练习)

师:热情的小猴给我们摘下红红的大苹果。

2、小猴摘苹果(连减练习)

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乐园,来到了停车场。)

3、停车场乘车(连加、连减练习)

四、全课总结,拓展运用

师:同学们今天在数学王国的表现真棒,老师请你们去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1、幻灯片出示购买食品习题。

2、小朋友,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题:

坐、立学习目标:

姿势

1、了解正确的坐、立姿势,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中的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内容:体育常识、正确的坐立姿势、手指操、模仿操等室内活动

第一部分

课堂常规:

教学重点:理解正确坐、立姿势意义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组织教法:

一、导入新课

1、歌曲《蝴蝶泉边》

2、讲本学期体育课安全:

(1)必须穿运动鞋上体育课。

(2)在条件许可时,应穿运动衣裤上体育课。

(3)上课前衣服口袋中不能放小刀、铅笔、剪刀、钥匙等尖锐、坚硬的物品。

(4)在体育课前二三分钟到达规定的地点,准备上课。

(5)体育课中要主动配合教师,遵守课堂纪律,有秩序地做练习,不哄闹,不做有危险的动作。

(6)下课前要整队,认真听取教师或同学对课的小结。

3、教师:同学们现在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坐姿正确吗?

学生:学生互相观看,然后都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坐姿。

教师:那好,在老师看来啊,同学们的坐姿是千姿百态,个不相同。那么什么样的坐、立姿势才是最正确的那?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坐、立姿势。

4、出示课题:坐、立姿势(利用班班通)

二、传授新知识

1、教师:教师示范坐立不正确的姿势,提问学生是否正确。

学生:不正确,然后找出错误的理由。

教师:观看视频,教师讲解身体各部位名称。

教师:教师讲解什么是坐、立姿势?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学生边听教师讲解,边做。

教师:教师个别指导、巡回检查、纠正错误

比一比:同学之间比一比同学与老师比一比

相邻组同学2人一组互相帮助(照镜子看看自己做的哪不好)

2、观看幻灯片

学生:判断幻灯片上的姿势是否正确,然后举手回答。一一说明看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二、分析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⑴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⑵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⑴ 丰富的'语言,例如: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堪称”、“号称”、“美誉”。

“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⑵ 特定作用的句子,例如: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寓言式的情节构思,理解人物形象的鲜明的对比特色。

2.学习文章含蓄凝练的语言,欣赏本文的结尾。

3.认识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学习含蓄凝练的语言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小小说短小易懂,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发人深思。可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写作的妙处,从而理解两个病人的形象,小说的主旨就会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嫉妒心是人人都具有的,但是如果你把嫉妒心埋在心底,让理智支配自己为目标而努力,那么嫉妒就会发挥它的积极意义;相反,一味让嫉妒滋生漫长,结果会如何呢?(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1。)

1.默读课文,圈点字词。

2.文章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形象的?与其它小说的人物写作有何不同?

3.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

4.你对两位病人持什么样的态度?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章精彩的语句,小组交流。

2.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交流。

四、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2。)

1.给加点字注音。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2.小说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小说一般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中心。而本文运用的寓言式的构思,人物简单,两个病人既无肖像描写也无多少语言、动作,只用叙述来介绍他们,连个姓名,外号也没提。但作家选择两个病人作代表人物,有深刻的意义。)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它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读者会想些什么呢?这个病人会想些什么?

明确:(读者会想,这个自私的夺窗者,会不会由此又感到惭愧,原来病友看到的是他编造的一套景色,目的是安慰自己这个躺在床上看不到景色的重病号……抑或非但不惭愧。反而责怪病友胡编乱造,让自己受骗而导致为了这扇窗而白天受困扰,晚上彻夜难眠,加重了病情……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怎么了,怎么会看不到那景色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心中有佛,就会满眼是佛;心中有墙,就会满眼是墙。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明白哲理:襟怀坦白、目光高远、热爱生活的'人,会看到生活中的美,体悟到生活中的美。)

4.你对文中两位病人持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认识作品中两个人物的意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研读赏析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1.“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与“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中加点的词怎样理解?

明确:(“照例漫游着”:表示这是公园里湖中一般常见的景象,是靠窗病人根据生活实际的想像。)

(“照例睁着”表现不靠窗病人为想法所困扰,突出盯着天花板看已不止一次。)

(同样的诃语却表现了两住病人不同的心态和其心理之高尚与卑劣可见一斑。)

2.本段文字中对不靠窗的病人的细节描写“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和“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活动?

明确:(这一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不靠窗病人的自私,一心夺窗。所以面对病友在生死线上挣扎时,态度冷漠,巴不得他死了,可以让出靠窗床位,于是对此置之不理。其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让学生学会分析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3.试思考本文以《窗》为命题的作用。

明确:(“窗”喻指心灵之窗;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

六、梳理巩固

学生同位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泰格特

善良 自私

心零之窗

高尚 冷酷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