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鸟的天堂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及其被称着鸟的天堂的原因。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大榕树的图片、资料、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悟出重点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不同。)他第一次看到什么?(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什么?(很多的鸟)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快速阅读513自然段,并把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大榕树为什么被称着鸟的天堂?
二、重点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指名让学生读第59自然段。想想大榕树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大、茂盛)
1、你能找出哪些句子写榕树的大的吗?
(A、我有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教师出示大榕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这棵榕树的大。
2、教师引读:榕树正是茂盛时期,那么多的绿叶那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谁能说说读这自然段感受到了什么?(榕树茂盛、生命力旺盛)
3、看到这么大而茂盛的大榕树,作者不禁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感叹:这(学生接:美丽的南国的树)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59自然段,要读出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二)巴金爷爷第一次来到大榕树下,他没看到一只鸟,不禁产生了怀疑: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啊?第二天,他又和朋友来到了大榕树下,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播放一段有鸟叫的音乐,指名读1013自然段。学生说说感受。(鸟多、欢快)
2、出示句子:(A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B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C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D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注意重点词:到处应接不暇有的--------有的--------有的兴奋。
3、这都说明了什么?(鸟多、鸟欢快)
4、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
5、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大榕树,并描写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我们称为静态描写。第二次看到了众鸟欢快的壮观景象,抓住了鸟的活动来写。称为动态描写。
三、回顾课文,体会感情
看到这么奇特的榕树和欢快的鸟,作者再次发出了感叹: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注意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第一个有引号,指的是大榕树。第二个没有引号: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3、学生自由讨论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引导学生抓住鸟的生存条件、食物、水分、人们的爱鸟意识等来讨论。)
四、小结:
大自然赋予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使它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我们也要爱护鸟类,爱护和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篇2
【背景知识】
1、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课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2、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应当继续训练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生字。
2、能说出我们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
3、懂得这棵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并能把理由简要地写出来。
4、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天堂的奇异景象,写出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理解课题:
⑴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⑵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
⑴ 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⑵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3、默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按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来分,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出发和离开单独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4、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3、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⑴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⑵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课文用了短句,读起来更有韵味。
4、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比较词语意思:陆续──继续。陆续表示一个接着一个。)
5、读句子:
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幻灯片出现:
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果划动。
(都是作者看到、听到的,是作者的见闻。)
6、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不能,课文是按水面、船、桨由远到近地写的。)
7、小结:
这一段具体描写黄昏后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
这一段写的是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
3、默读第8自然段,用( )划出作者的见闻,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灯片出示:
⑴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⑵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4、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
(这环境适宜鸟儿生活,使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还有哪些原因?
5、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6、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五、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
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
灯片出示:
⑴ 找到一对反义词。
(清静──热闹。)
⑵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⑶ 小结:
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
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六、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七、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朗读磁带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质疑激趣、变序导入。
1、复习: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的时间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质疑: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感叹句来说一说。
3、出示文字投影(课文最后一句)、读、质疑,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昨天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4、存疑:这些问题通过学文去解决。
三、认识榕树特点,感受静态美。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什么?(出示榕树近景图)
2、问: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了大榕树?(5—9)
3、轻读、思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1)、课文写出了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2)、你喜欢哪一个描写榕树的句段?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1)、认识榕树的特点:大、茂盛
2)、交流体会:
(1)、指名说。
(2)、议:句子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是什么描写?及理解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如“不可计数”、“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等。
(重点引导理解7、8自然段中描写榕树的语句)
5、通过品读,相信很多同学都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文中用了哪句话来赞美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喜爱、赞美)
6、用赞美之情朗读具体描写榕树的7、8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部分内容抓住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静态美。
四、释疑,感受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体会动态美。
1、释“昨天眼睛骗了我”之疑:
1)、作者第一次看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朋友说这是鸟的天堂,可是当时“我”有没有看见鸟呢?为什么?(鸟栖息了)
2)、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不禁说——(引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2、引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3、课件演示众鸟纷飞的情景,激趣,为品句打下基础。过渡: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情景?(12、13)
4、听读、思考:
你喜欢哪一个描写鸟儿的句段?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写出了鸟“多”、“快乐”的特点及解词“应接不暇”。)
5、通过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兴奋)
6、感情读12、13自然段。
7、小结:从品读句子中,我们可体会到,写鸟的这部分内容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动态)
8、释疑:
1)、联系图、文思考:这里对鸟儿来说是个怎样的地方?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2)、生答(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等),释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之疑。
3)、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带引号?
4)、小结:学文后大家有没有产生这样的感受呢?出示文字投影:昨天是我的眼睛……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读,了解释疑情况,回应开头)
五、谈话总结、结束教学。
1、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热爱、赞美)是怎样表达的?(静、动态)
2、这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丽,那人间的天堂该是怎样的呢?
3、结束谈话: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
六、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
鸟的天堂
大
傍晚榕树{(静态)
茂盛
多}热爱、赞美
早晨鸟{(动态)
快乐
(有课件)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篇4
课时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教学方法: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昨天,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作者是谁?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的生花妙笔走进鸟的天堂,进一步深入学习。
二、学习课文,品读悟情
1、速读课文,划出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幻灯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为什么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引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书,再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吧。
2、学习作者写榕树部分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节,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谈谈你的体会;哪些地方未懂,做上记号,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2)资料介绍榕树,简笔画展示。
(3)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指出榕树枝、干、根、叶的位置,体会榕树特点。
(4)抓重点词句,畅谈体会。
(5)指名生读,教师范读,总结朗读方法。
(6)感情朗读,品读悟情。
(7)认识静态的描写方法。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第二次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两次感受不同?
3、学习作者写鸟的部分(运用以上学法自学)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鸟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展示各自手工制作的鸟,以趣激情。
(3)师生合作,模拟演示,创设情境,激活参与。
(4)认识动态的描写方法。在今后的读书写作中要积极运用动静结合法,这样对文章理解更深刻,写作也就更生动。
(5)看幻灯,听录音,谈感受。
(6)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7)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解题释疑。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大榕树,抓住了榕树大、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的静态美。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抓住鸟多、快乐的特点,写出了鸟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之情。
四、设问促思,升华情感
如果你来到这美丽的榕树下,看到了这活泼可爱的鸟儿,你会怎么做?
五、砥砺思维,拓展延伸
看,这精致的笼中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明白该怎么做了(学生放飞)。望着这只久居笼中,而后展翅飞向蓝天的鸟儿,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说,可写,可画,可唱)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