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2025/09/0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侗乡之夜》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现场欣赏巴乌等乐器演奏及随音乐舞蹈多通道感受乐曲柔美、流畅等特点.

3.积累合作舞蹈的智慧体验其中的乐趣.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乐器(巴乌、葫芦丝、笛子、陶埙)录音带.

2.教师用的少数民族服装幼儿用的自制羽毛腕饰.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完整欣赏录音乐曲第一遍感受乐曲的美妙、动听.

教师:老师有一首好听的曲子,请小朋友一起来听听

2.幼儿欣赏乐曲第二遍教师引发幼儿注意听辨主奏乐器--巴乌.

教师:这首曲子好听吗?你听出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3.教师播放用笛子、陶埙、葫芦丝、巴乌分别演奏的乐曲请幼儿分辨乐曲中的主奏乐器.

教师:请小朋友来听听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4.教师用巴乌现场完整演奏乐曲.

教师:老师把巴乌带来了呢,想不想听老师现场给你们演奏曲子啊?

5.教师与幼儿讨论乐曲的相关信息如云南、傣族、以及曲名等.

教师:听了这首曲子,你觉得他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你还听过什么曲子?我们一起来观看云南傣族人民生活和歌舞的录像资料

6.男女教师穿上傣族服装合作舞蹈.

第一在男女教师表演双人舞之前如果教师能预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两位教师是如何配合的具体有哪些动作或造型表演之后教师再组织幼儿交流和尝试那么幼儿即兴跳双人舞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7.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带上腕饰参与表演分别进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芦丝表演教师提示幼儿跟随音乐旋律、节奏做不同动作.

8.幼儿分角色两两组合随音乐完整表演1-2遍.自我反思活动以音乐欣赏为主线用整合的手段营造了一个审美的艺术氛围借助巴乌、陶埙、笛子、少数民族服装、孔雀舞、教师现场演奏等多种与乐曲相关的要素帮助幼儿全面感受、理解乐曲.幼儿通过多通道的参与发展审美能力.男女教师共同执教为幼儿双人舞表演提供了模仿的榜样.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百科:江南,中国地理区域,广义上是指长江下游之南,一般多指长江下游南岸区域。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繁荣水乡、教育发达等著称。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古到今"江南"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现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物链齐全,是中国综合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总是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想通过各种方式去体验成人的世界,例如,常常模仿成人的口气说话,穿成人的大鞋子,女孩尤其爱穿妈妈的高跟鞋,男孩爱穿爸爸的大皮鞋。大班的幼儿作为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些具有挑战的事情,尤其是成人经常做的事情,做饭是成人经常做的事情之一,幼儿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创设的情境,能够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2.体验歌曲的趣味,根据部分歌词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二、活动准备:

PPT、音乐、布娃娃玩偶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跟随音乐《扮家家》进行律动,音乐结束后,提问问题,引出主题。刚才有这样一个动作(炒小菜),谁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啊?(炒菜、炒小菜、做饭)你们记得可真清楚,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玩一个炒菜做饭的游戏。

2.展开

(1)欣赏儿歌《娃娃上灶》,引导幼儿做事认真专心。

我们的娃娃家里有一个小娃娃她也很喜欢做饭,今天可是她第一次做饭,老师把她做的饭带来了,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小娃娃做的饭好不好吃。出示ppt。

(2)听音乐《娃娃上灶》,熟悉歌词,引导幼儿做出与部分歌词对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4)以“菜谱”形式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演唱歌曲并掌握间奏。

(5)跟随音乐以全体合唱、分组等形式跟唱歌曲。

(6)根据部分歌词引导幼儿做出动作,并在演唱过程中加入动作。

四、活动延伸

幼儿仔细观察家长做饭时动作,为整首歌曲添加动作,进行歌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学唱歌曲的快乐,体验与同伴表达“爱”的温暖。

2.在反复欣赏、自主反思、师幼互助及传递“爱”的游戏中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

3.学唱歌益,初步尝试在“小朋友,我爱你”处替换歌词。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与歌词相对应的图卡四张

经验准备:活动前有接龙游戏、猜测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送猜图卡,初步欣赏歌曲。

(l)范唱第一遍,送出第一句“爱的甜甜话”。

(2)范唱第二遍,送出第二旬“爱的甜甜话”。

(3)范唱第三遍,引导幼儿尝试猜测第三句“爱的甜甜话”。

(4)范唱第四遍,引导幼儿自主发现表达“爱”的动作。

(5)范唱第五遍,送出第四旬“爱的甜甜话”,引导幼儿练习表达“爱”的动作。

2、渗透游戏,完整练唱歌曲。

(1)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将歌曲中“小朋友”替换成“X老师”的方法。

(2)鼓励幼儿将朋友的名字替换成歌词并尝试完整练唱歌曲。

(3)尝试玩“传递爱”的游戏。

3、自主反思,完整表现歌曲。

(l)鼓励幼儿尝试完整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自主觉错、自主纠错,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鼓励幼儿完整用歌声向客人老师传递爱。

活动反思:

此次教师节主题活动,促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在孩子逐渐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自尊和自信,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力。进一步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她所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的幼儿,而在进入幼儿园后的全部生活内 容都是在老师的护理和照料下进行的。每天我们都做着几乎同样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确是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ABA”曲式结构,感受A段欢快跳跃,B段抒情连贯。

2.学唱歌曲,尝试用记忆中最深刻的人和事仿编B段歌词。

3.抒发对幼儿园,老师,同伴的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感。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毕业歌》、幼儿园生活的视频或照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往日的欢笑与泪水。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就要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幼儿园的生活就要结束了,小朋友,还记得你们在幼儿园的每时每刻吗?

2.播放课件【音乐欣赏】,请幼儿在优美的背景音中欣赏孩子们的照片集锦或生活学习视频,回忆往日生活。

3.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毕业歌》,唱一唱我们即将毕业的心情!

二、欣赏《毕业歌》,感受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1.教师播放课件【歌曲MTV】,请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毕业歌》。

歌曲有几段?哪些地方的旋律是一样的?哪里是不一样的?

2.分段欣赏歌曲,比较感受AB段不同的性质。

①教师播放课件【第一段】,听了这一段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欢快的.跳跃的)再次播放,请幼儿尝试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应和,如:拍手。②教师播放课件【第二段】,听了这一段歌曲,你又有什么感觉?(抒情的.连贯的)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如:身体摇摆。

③教师播放课件【第三段】,这一段歌曲,和前面哪一段歌曲的感觉很像?听起来怎么样?(和第一段一样)再次播放,请幼儿用动作表现。

三、根据节奏朗诵歌词,分段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播放课件【歌词欣赏】请幼儿欣赏。

2.提问:时间时间像飞鸟是什么意思?歌曲中提到忘不了什么?我们要和谁说再见了?等我们带上了红领巾,要做什么?

3.再次播放课件【歌词欣赏】,引导幼儿跟着节奏朗诵歌词,进一步理解歌曲。

四、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课件【歌曲欣赏】,请幼儿完整跟唱歌曲。

2.这首歌曲抒发了什么情感?

再次播放【歌曲欣赏】,引导幼儿在演唱中抒发对幼儿园.老师.同伴的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感。可进行数遍。

五、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教师播放课件【歌曲MTV】,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提醒幼儿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

师生齐唱第一段和第三段,幼儿单独演唱第二段。

幼儿齐唱第一段和第三段,女孩单独演唱第二段。

幼儿齐唱第一段和第三段,男孩单独演唱第二段。

2.请幼儿自己设想演唱的方法,在演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