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手不释卷》有感

2025/09/06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手不释卷》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手不释卷》有感 篇1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出自三国时期,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读《手不释卷》有感 篇2

这个成语故事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年轻时候很不爱读书,经过吴王孙权的教导后,吕蒙开始天天手不释卷的学习,后来终成一代名将。读了这个成语故事,我深受感动。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就是说吕蒙通过刻苦学习,知识水平在短时间内就进步神速。这都是吕蒙认真读书手不释卷的结果呀!

看完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再想想我们自己的学习情况,我羞愧极了。我们现在有条件读书,但我们大都不喜欢读书,不愿意读书。在家里,我们只爱看手机、看电视、玩游戏,家庭作业总要爸妈督促;在学校学习时,上课思想开小差、玩玩具或者和同桌讲小话;还有的同学明明做错了事却不愿意承认错误,更不必说及时改正错误了,这样的现象数不胜数。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吕蒙那样勤奋好学,知错就改呢?

从今天起,我要下定决心,好好珍惜时间,好好读书,象吕蒙一样,绝不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流失,我要努力学习,使自己今后的人!

读《手不释卷》有感 篇3

《手不释卷》一文主要介绍了吴国大将吕蒙开始很不爱读书,经过吴王孙权的教导过后,吕蒙天天都手不释卷的学习了。

读到:“你这话就不对了,时间是靠人挤出来的”。我又回忆起了以前学过的“钉子是钻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的确,记得我有一次放学回家,本该做作业的,可我只一心想着玩,妈妈只允许我做好了作业才可以出去玩,我无可奈何,只得认真的做作业,没多久,我便做完了作业,便高高兴兴的出去玩了一下午,看来,真的可以在做某些事的时候挤出一些宝贵的时间,要知道,挤出一份时间,就挤出了一份快乐,就挤出了一份知识,就挤出了一份金钱……

读到:“汉朝光武皇帝,领兵打仗很紧张,仍然手不离书本”。我不禁的感到自己很惭愧,自己不说手不离书本,就是连上课学习的大好时机都没有好好的抓住!记得有一天上课,我曾老师转身写字的时候,偷偷的和同学传纸条,激烈的讲话,其实老师已经瞪了我好几眼了,可我仍旧不知悔改,老师讲的那么重要的知识都没听进去,所以我就是不手不离书本嘛,也要在课堂上好好的学习啊!

总之,《手不释卷》这一短文给我的启发,我一定要努力去做。

读《手不释卷》有感 篇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了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和典故,我阅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里很多成语我以前就了解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的解释为看书入迷,手都舍不放下了,用来形容勤奋好学,原出自《三国志》。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段被后人们传颂的佳话。

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却又总是忙与军事没有时间学习。在孙权的鼓励下开始发奋学习,学习文化水平提高得很快。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罢了。”于是,在孙权的推荐下,吕蒙更加发奋读书坚持不懈。最终做了吴国的主将,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读完这个故事,再回头看看自己,真是自叹不如。现在我们都有条件读书,但大都不愿主动读书,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不认真,认为玩耍比学习重要,读书的时间就这样从我的指尖溜走了。想起失去的宝贵时间,心中不免一丝悔恨。这样日复一日,在逝去的时间中,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倘若我把这些时间都用来读书,那么我将读了多少本书啊!我也并非没有时间读书,“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时间就像海绵,我要向吕蒙和孙权学习,博览群书,一定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成语故事》中还有很多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故事,读起来让人受益匪浅,感受到了蕴涵在传统故事中有些道德品质,和那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