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语文《村居》教学设计

2025/09/09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语文《村居》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村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3、通过古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用具】

录音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述: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你能用哪些词语或诗句来形容一下春天。

(生自由说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

二、学习新课

过渡: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词语,特别是许多诗人赞美春天的诗篇。

1、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清代诗人,高鼎。

(板书:清代高鼎)

诗人高鼎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发现了春天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初读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一读,看谁能很快地读熟。

(在读前,将“长”“鸢”的音、形讲一下)

⑴学生自由练读,把课文读通,读熟。

⑵同桌互读:

请你的同桌检验一下你究竟读得怎样了。

⑶指名读:

议:他读得怎样?你想请那位同学和你一起读?

⑷齐读。

3、理解学习诗意:

⑴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再好好读一读,你读着诗句,你读懂了些什么?

⑵学生自由说自己读懂的地方。

(字,词,句等皆可)

⑶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可适当出示挂图帮助理解)

全班议一议,说一说。

⑷春光明媚,勾起了诗人的游兴,但诗人在此处却仅仅写了几种景物。

春天里一定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春景。

(出示:多幅春天景色的.画面)

⑸你看了这些画面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练说)

⑹春天是如此的美丽迷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这种美丽迷人。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议),齐读。

⑺在这样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你有没有放过风筝,心情怎样?

(快乐,喜悦)

⑻请你们读一读诗的后两句,读出你的那种心情:

指导朗读。

自己读。

指名读、议。

齐读。

让我们把这首诗一起记在脑海里,成为我们知识库里的一员。

(学生背诵课文)

三、领悟诗情

如果你也随着作者来到了这样的地方,你会听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闻到些什么?感受到什么?

1、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说。

3、说写结合:

还有许多同学想说,那就让我们的思绪流淌在笔尖,把你想说的话都写下来。

4、交流写作的内容。

语文《村居》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采用古诗配画、赏画吟诗的形式把幼儿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

2.通过古诗新唱的方法,让幼儿加深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画: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2.简笔画,毛笔,字卡。

3.背景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边出示图画边让幼儿猜猜这是画的哪一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二、新授古诗《村居》

1.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边画边念儿歌,把孩子带入诗情画意地境界。“早春的二月,田野里长满了绿幽幽的青草,小黄莺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嫩绿的柳条轻轻地拍打着堤坝,啊!春天陶醉啦!”“你们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3.“是早春的二月有些什么呢?”学学:黄莺是怎么飞的,青草是怎么长的,杨柳是怎么拍打的,

4.“春天真是太美了,还有一句好听的诗句呢,我们一起听: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加动作)“你听到了什么?情用刚才的话来说说?”

5.仔细听第二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边朗诵边出示字卡。

三、游戏:字图配对。

1.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找找、圈圈。草、莺、柳、堤。

2.我们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诗句演一演,说一说。练习2~3遍。

3.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那么优美的春景中还会有谁呢?请你们仔细看边画边放背景音乐。小朋友又称之为儿童。这些儿童在忙些什么呢?

5.那么秀丽的春景加上儿童在放风筝真是令人陶醉,我又有两句诗句送给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完整欣赏

1.我们一起就来欣赏这位高鼎老爷爷给大家带来的《村居》。

2.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朗诵一遍,把你们刚才的感情加进去。

3.你们朗诵得真好,有的儿童还用了动作了,现在一起吟诵给后面得老师听好吗?

活动反思:

《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诗句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春景图,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幼儿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欣赏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在教学活动中重点不是要让幼儿学会背诵古诗,而是利用幼儿与诗歌之间的共鸣点,唤起幼儿对诗歌意境的感受。整首诗歌中最能引起幼儿共鸣的是最后两句,由于诗句描写的是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场景,由于贴近幼儿现实生活就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感,它所传达出的欢快与喜悦也是最能打动孩子。孩子在喜欢上这首古诗的前提下再来理解、朗诵古诗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村居》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首词。这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向往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学目标】

1、能读准“鸡笼”“莲蓬”“翁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能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词中对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和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

3、通过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是古诗学习的三个境界,在读中发展语感,体验情感,领悟内涵。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教学中不适宜对其进行“条分缕析”和“细究深挖”。本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重点处相机点拨。在古诗破解文义的设计中,抓住关键字眼,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品味古诗的意蕴,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图乐,激学趣

1、导入: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让我们伴着悠扬的古琴曲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动画,最后定格。

(二)创意境,入课题

1、师: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清平乐·村居》所画。

2、齐读课题

(1)正音:乐(yuè)

(2)读准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创意境: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入课题: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设计理念】中国阅读教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曾说:我们已经走进了“读图时代”,画面阅读正与文字阅读互竞雄长,它们共同开辟出一条“全脑阅读”的新路。我们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从文字中读出图画来,从图画中看出文字来。本着追求这一理念,本课时古诗教学设计中从图入景,随景读文,逐步引入学习古诗。

二、想—放飞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读感知,读通词文

1、自由朗读古诗,提醒学生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

师相机正音:媪(ǎo)、剥(bāo)、翁媪、莲蓬、卧剥

3、教师范读

语文《村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该。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语文《村居》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说】

《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4课的两首古诗之一,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它描写的是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⑴学生练读。

⑵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⑴(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⑵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板书:?)

我们一会儿再解决这个问题。

⑶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⑷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⑸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⑹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

⑺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⑻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⑼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⑴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⑵(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⑶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⑷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配乐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五、解疑

1、这首诗我们先读到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呢?

(老师指板书)

“草长莺飞二月天”为什么不说“二月天草长莺飞”?

2、请同学们按“草长莺飞二月天”读一遍,再按“二月天草长莺飞”读一遍,看看怎样读更好听。

3、让学生写出“天”“烟”“鸢”的拼音,然后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韵母都是ān)

4、小结:

你们说得真好!他们的韵母都一样,这样写诗,听起来特别好听,特别有味道。如果换成了“飞”字味道就差了。

六、扩展活动

1、(配乐)自由动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2、评析学生作品:

(实物投影打出)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tiān

拂堤/杨柳/醉/春烟。yān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