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往事依依的教学设计

2025/09/1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往事依依的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往事依依的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往事依依》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往事依依”主题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通过回忆少年读书生活中的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并启示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全篇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尤其是它的文学性很浓,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所以,这篇课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感知并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为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四、教学设想: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设想:按照新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这首《童年》》是否勾起了同学们对于小学时光的美好回忆呢?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在回忆,她回忆了些什么呢?这些记忆对她往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漪老师的一篇文章——《往事依依》,一起去踏寻于漪老师的成长足迹,相信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二)检查预习

扫除字词的障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所以我设置检查字词这一环节。我会在幻灯片上出示需要注音的字,请学生朗读,并且在书上做好笔记。最后教师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三)初读感知

首先请学生带着“作者共写了几件依依往事?”这个问题通读全文。让学生概括文章中讲述的几件往事,以此进行对文章的深入分析。

(四)自读课文

1、以趣动人——看画、读水浒

2、以美动人——读《千家诗》

3、以情动人——听国文老师讲课

4、以理动人——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通过阅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

(五)分析课文

品味优美语言、感悟作品意蕴、体会作者情感,是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的重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把语言品味融入到对文章的精读

赏析中。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理清本文的结构。

本文从第二段开始叙述往事,第一段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分析往事“依依”的含义。接着对文中几件往事进行分析。最后,引出文章主题,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六)课外补充

1、《千家诗》诗句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简介作者辛弃疾

3、《南归》及简介作者田汉

因材施教,同学们不仅需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补充课外知识,课堂内外相互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含量。

(七)课堂讨论

问题:同学们读过哪些名著?喜欢看的理由是什么呢?(大家互相交流讨论)此教学环节是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延伸,意在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在记叙后写感受,使自己的文字更加深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的阅读积累中,去伪存真,寻找那些适合自己、对自己有益的书,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道理。

(八)总结提升

希望同学们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九)温馨寄语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学们,希望你们以书为友,以书为伴,让你的人生绚丽多彩!

往事依依的教学设计 篇2

预习:

一、按照要求读课文:

4初读课文,标注节次,生字注音。

5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6三读课文,在笔记本写上疑难问题。

二、完成预习书面作业:

1、抄写词语2遍,注意从文中找出四字的成语。

P229

2、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回忆里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愫呢?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文章清晰的结构

2、感受作者饱满的情感

3、品读字里行间的描写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导入

谁也无法忘怀电视直播的公开 课《海燕》引起大 上海万人空巷的场面,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师者风采;谁也无法忘记她长达50年的教学生涯所留下的语文课经典和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育思想。

她就是于漪,著名语文特级教师。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工作于上海第二师范学校。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每天晚上,更是明灯书卷伴深夜,写下很多启示青少年的篇章。今天她的《往事依依》走进了 初中课本,就让我们一起赏读课文。

二、析文

1、读一读

徜徉( ) 烟波浩淼( )

婵娟( ) 雕镂( )

镌刻( ) 谆谆教导( )

梁山泊( )

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身历其境

津津有味 阴晴雨晦 丽日蓝天 风云变幻

万紫千红 美不胜收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五彩缤纷 油然而生 绿树阴浓 春花秋月

夏云冬雪 红紫芳菲 感慨万端 滚瓜烂熟

2、课文 题目为“往事依依”,依依怎么理解?萦绕在她胸怀的往事分布在哪些小节呢?

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话来概括文章所回忆的依依往事。

例如: 凝视画卷,仿佛进入画中; 看画入神

吟诵诗句,沉醉诗歌意境; 读诗 入境

国文诵读,培养阅读兴趣; →→备用 听课入情

谆谆教导,一生受用不尽。 闻教入心

11看画、读书、上课是我们常做的事情,但要写得既有条理又生动且却不容易。

有条理指结构(自读第五节,划分结构)

作者是如何把上课这件事写得具体生动的?(个读课文)

(1)老师上课的神态“那深深感动的深情凝注在眼睛里”;

(2)老师上课的动作“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3)语文课的内容“《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怀古》”“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

(4)课堂的气氛“一堂鸦雀无声”;

5、这两堂 课对我产生了深深地影响,你感受到了吗?(从文中找找,说一说)

例如:听了《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了《南归》

总结:对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诗内容;课堂气氛的描写,以及课堂对我的影响,构成了生动的听课的场面。让我们不禁感慨万端,少年时期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6、你觉得少年时期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学生?结合全文内容说说。

爱联想、爱自然、爱祖国

爱读书、爱学习、爱文学

7老师总结:

往事依依,是因为这些往事萦绕我胸怀,令我感到十分留恋;

往事依依,正是这些情感唤起了我积极进取的激情,催我在古稀之年依旧不断奋进!

8、家庭作业

于漪老师说正是金色的回忆唤起她的激情,那就请你仿照课文片段,就“赏画、读书、上课或听乐”四个内容任选一个进行生动的描写,写下你的回忆。(文段中至少要用三个成语,两句名句。)

南乡子登京 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 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诗人登上北固楼,望不到神州大地在何处。流露了神州沦落的悲痛之 情,同时也慷慨万分,对朝廷无能的痛恨。

往事依依的教学设计 篇3

往事依依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往事依依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往事依依的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设想

《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最终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文中刻画、描写读的情状。

四、课前准备

1、上网或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作者。

2、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

五、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配乐磁带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十分钟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入。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每一位走进文学这扇神奇大门的人,从不会空而归,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经痴迷于儿童画、动画片等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编织了她七彩世界的《往事依依》中,一起探寻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1、板书:课题、作者。

2、投影:作者照片,请同学汇报上网查询作者的情况。

(二)配乐朗读,了解课文

师:示范朗读,生:思考问题,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1、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例:看一幅画,读一本书。

3、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材料回答)

明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于漪的题词)。

(三)品味语言内涵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档例 (词或句子)用得好,好在

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

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2、对重点语段,组织全班学生齐读、感悟。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点拨、评价,穿插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自由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

(四)感情启迪

创建情境,通过刚才的品、朗读,我们可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文学这扇大门真是神奇啊,处处是名言绝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热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谈经历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卷调查:

1、你最喜欢什么书?

2、书中的故事、情感、形象为什么会使你着迷,令人陶醉。

3、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读书经历,并生动地写下来。

4、许多名著拍成了电影、电视,你认为读书好,还是看电影、电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交流。

教师评价、点拨:读书学习是是一辈子的事,从现在开始多读书、读好书仍然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位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的人。

(五)结束语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接近尾声, 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给我们的启迪却会影响我们一生。最后,我们一起朗读第6段: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总结:同学们,牢记信这一节课,只要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一些好书,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像于漪老师那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今天的努力一定能铸就你们明天的辉煌。

教后记:本节课由于课前学生预习充分,加之课文本身浅显、易懂,辅之投影片等直观、形象的展示,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活泼,讨论发言热烈、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同学喜爱上文学,喜爱上语文课。

附:板书设计

看山水画 好读书

读《水浒传》 读好书

往事依依 品《千家诗》 读书好

听老师课

登北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