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2025/09/1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篇1

课前解析

《羿射九日》脉络清晰,故事性强,讲述羿射九日的经过,语言平实,易于理解,全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塑造了羿高大英勇的形象,赞美了他为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注课题:神话是经过了“想象”的加工,成为了“神化”了现实生活,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反映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关注课文:既要引领学生体会羿的形象,又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要素即学习默读,不指读。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关注生字:本课形声字较多,如“稼、窜、值、滋、熔、裂、箭”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都有一定关联,在识字中复习形声字构字规律,并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稼”读作四声,在“庄稼”中读轻声。

本课需要重点指导点的书写:“觉”第二笔是点,切勿写成竖,运用对比记忆法区分“学字头”和“小字头”;“类”上半部分的“米”最后一笔是点,切勿写成捺;“艰”的“又字旁”第二笔是点,不是捺;“炎”的上半部分“火”最后一笔是点,下半部分“火”最后一笔是捺,需要区分。

关注词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借助图片理解教抽象的“光明、苦海、生机”,借助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艰难、炎热、花草树木”。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东边、光明”等18个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东边、光明”等18个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故事导入,引起兴趣: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哪位同学能简单的讲一讲这个神话故事呢?

预设: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他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2、猜谜游戏:我们的国家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你们知道哪些呢?

出示课件1:

3、引入本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跟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板书:后羿射日)

4、提出问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出示课件2:

预设:羿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射日?羿是怎么射日的?羿射日为什么留一个?

5、引导进入课文: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得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复习《大禹治水》后进行神话猜谜,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复习上学期学的神话故事,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围绕课题提问,关注核心内容,引发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课件3:

2、同桌互读:相互纠音、正音。

3、检查初读效果,再读课文

(1)认读第一组词语出示课件4:

①回归课文,再读课文:这些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里?请你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②想象画面:读了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艰难)

(2)认读第二组词语出示课件5:

①回归课文,再读课文:这些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里?请你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②想象画面: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勇敢)

(2)认读第三组词语出示课件6

①回归课文,再读课文:这些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里?请你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②想象画面: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生机)

4、通读全文:生字词读得很准确,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再读一遍。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左右结构生字“值、艰、此”出示课件7:

(1)引导观察,发现规律:观察“值、艰、此”左右部分的宽窄,有什么发现?

预设:“值、艰”左窄右宽,“此”左右均匀。

(2)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值”竖压竖中线,三横靠左不靠右。“艰”捺变长点,竖提压竖中线。“此”左边最后一笔是提,竖弯钩在竖中线右侧。

2、学习上下结构生字“觉、类、害、炎”出示课件8:

(1)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仔细观察“觉、害、类、炎”上下部分,有什么发现?

预设:“类、炎”上窄下宽,“觉、害”上半部分要写扁一些。

(2)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觉”第二笔是点,写在竖中线上。“类、炎”上半部分都要写在上半格,并且上半部分最后一笔都是点,千万不要写成捺。“害”的第七笔竖要写到竖中线上,而且要连着最下面的“口”字。

四、回归课文,夯实字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表格出示课件9:

五、板书设计

羿射九日

艰难勇敢生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朗读课文

1、排火车读词语出示课件10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课文结构,根据表格提示试讲故事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找一找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出示课件11:

预设:第1-3自然段:起因;第4-6自然段:经过;第7自然段:结果。(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交流:组内练习借助表格提示讲故事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长而复杂的故事,给出“扶手”,教给学生与之前学过的不同讲故事方法:表格结构图讲述法,即运用表格内容提供故事发展的线索,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细节,感悟神奇

1、教师示范讲述故事:要讲好这个故事,不但要记住大脉络,还得“说清小细节”。

2、小组讨论,感悟神奇: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和同学交流神奇在哪儿。

3、分享神奇在哪

(1)起因(第1-3自然段)

①第1自然段:课文开篇介绍了很久很久以前世界的样子,你觉得哪里神奇呢?

预设1:海上能生长大树,是怎么长得啊?扶桑树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13:

预设2:太阳怎么站着的,他有腿吗?底下的九个太阳干什么呢?出示课件14:

预设3:两轮车是什么做的,不怕太阳烧坏它吗?这辆两轮车是怎么跑的?是马拉着跑吗?出示课件15:

预设4:十个太阳每天轮换,如果他们都出来会怎样?都不出来又会怎样?

出示课件16:

②第二自然段:这十个太阳和你们想到一起去了,果然一齐跑了出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17:

②第三自然段:十个太阳都跑出来,大地可遭了秧,人类生活非常艰难。

出示课件17:

(2)经过(第4-6自然段)

①借助动词想象羿射九日的画面:请同学们圈出描写羿动作的词语,想一想羿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8:

②体会太阳的“害怕”:面对如此勇敢无畏的羿,最后一个太阳是什么心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他害怕极了?出示课件19:

③引导理解:羿为什么没有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请大家读一读。出示课件20:

(3)结果(第7自然段)

①教师导读: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了,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自己读一读。出示课件21:

②与第2自然段对比读:请同学们把前后两段文字进行对比,你想对羿说些什么?出示课件22:

四、借助表格,完整生动地讲故事

1、小组活动:根据表格内容,四人小组合作,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同学互评

3、总结:神话故事从古流传至今,是因为中国神话故事蕴含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五、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1、《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采用表格的形式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根据表格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神话故事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对劳动创造的颂歌,对坚忍不拔、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等英雄精神的赞美。课后推荐学生课后读一读这些神话故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羿是什么样的人,学习他身上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

难点:了解羿是什么样的人,学习他身上的品质。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几天不下雨时热不热?夏天一个太阳就这么热了,假如同时出现十个太阳你又会有什么感觉?

师:听说以前天上就有十个太阳,那现在怎么只有一个了呢?想知道为什么吗?接下来《羿射九日》就会告诉你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对照课后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

3、观看PPT,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试读一遍。

(2)老师带领学生读一读生字。

(3)学生齐读、指名读

(4)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把生字射下来。(开火车读生字)

4、观看PPT,学习词语

(1)生字都认识了,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PPT)

(2)老师领读,齐读,指名读,分组比赛等方式。

(3)游戏:把苹果词语送回家(出示词语卡片)

三、有感情朗读3、4自然段

1、学习朗读第3自然段

(1)师:这是篇神话故事,既然是故事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读得有感情,下面老师重点指导同学们读3、4自然段。

(2)老师范读一遍,学生认真倾听。

(3)出示图片,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中的场景,你的心情怎样?(难过、同情)那我们朗读时读出这种感情。

(4)老师教读,学生齐读,指名读。

2、学习朗读第4自然段

(1)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一段中羿是怎么做的?

(2)看看图片中红色的字都有哪些?这些都是描写羿动作的词,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四、情感升华

1、你觉得羿是什么样的人?(同学们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羿是个善良、勇敢的人,他为了大地万物的生长,为了百姓能够正常生活,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不怕辛苦,拯救了人类。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言放弃,敢于面对。

五、作业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和家长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把生字词的'学习作为重点。学习生字词时,我运用齐读、指名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欲望不强,所以在学习中,制作了词语卡片、游戏等环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中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二年级学生应该学习的重点,我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3、4自然段,作为重点指导。我借助一系列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到了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抓住其感情朗读。我抓住第4自然段里的动词,让学生积极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学生感受到羿的艰辛。

本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肯定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比如说,对学生的夸赞方式单一,与学生互动时,有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这些问题,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内容解析

《羿射九日》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世界之初”,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力丰富,有利于开放式思维的扩展,提高思维辩解力,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级的知识积累和学校每月的课外阅读书目,本学期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学习,孩子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模式,可以根据课文的引导,启发头脑风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寓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思想

根据课本内容,孩子的年龄特点,双减的政策要求,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理论联系实际,活跃思维,走出课本,联系生活,感悟语文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诵读课文。

2.明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羿的精神品质。

3.感知神话的神奇魅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羿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感知神话的神奇魅力,并讲故事。

六、方法与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

七、教学准备

课件、板贴教具。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图片导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嫦娥奔月)

师:老师的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师:神话是远古人民口耳相传,口头创造,表达对自然的征服,对理想的追求,所以神话是一种精神寄托(板书:羿射九日)

(二)感知课文

师:自由诵读课文3——7自然段,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

1.起因

第3自然段: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带来的后果。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讲解:炙烤、熔化,让学生感受人们的艰难。

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出现的情况,人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2.经过

(1)羿射九日克服了哪些困难?(发挥想象)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

①边默读边思考:这里真的有“九十九座高山”“九十九条大河”吗?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

②指导朗读。

(2)神奇的动作。

课件出示:

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羿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

①指名读。请其他同学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抓住动词体会羿的特点。

②做“登、搭、拉、射”的动作来体验一下。

③朗读指导。抓住动词,将自己当作羿,再读课文,体会羿的精神品质。

当羿饥肠辘辘时,他依然坚守信念,要帮人们脱离苦海……

当羿干渴难熬时,他依然坚守信念,要帮人们脱离苦海……

当羿被山河阻拦时,他依然坚守信念,要帮人们脱离苦海……

当羿疲惫不堪时,他依然坚守信念,要帮人们脱离苦海……

……

3.结果

出示ppt,用图片对比的方式把文章3自然段和7自然段进行对比出示。大地由人间地狱到生机勃勃。

你认为课文中羿有哪些神奇之处?

(三)作业:推荐课后读物: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白蛇传》、《梁祝》、《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任意选一个故事读,并分享给自己的伙伴。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篇4

一、课文简析。

《羿射九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远古的时候,帝俊与羲和生了十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十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有一天,十个太阳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太阳造福人类的故事。

二、生字及笔画

(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

(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扶桑:别名佛槿、朱槿、由于花色大多为红色,所以中国岭南一带将之俗称为大红花。

温暖:使人心里觉得暖和。

炙烤:曝晒过度。

熔化: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一种变化过程。

爆裂:(物体)突然破裂,猛烈炸裂。

乱窜:四处乱跳。

炎热:天气干燥,以导致天气有一种热的感觉,多用于形容夏的天气。

慌慌张张: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

滋润:湿润,不干燥。

繁茂:茂盛的'、茁壮的。

勃勃生机: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五、近义词。

温暖——暖和、炙烤——灼烧、炎热——酷热、慌慌张张——慌手慌脚、滋润——湿润、繁茂一繁盛、勃勃生机——生机盎然

六、反义词。

光明——黑暗、温暖——寒冷、慌慌张张——不慌不忙、滋润——干燥,茂盛——稀疏、勃勃生机——死气沉沉

七、多音字。

1、难

[ nán ]困难、艰难。

[ nàn ]灾难、难民。

2、重

[ zhòng ]重量、重要。

[ chóng ]重阳、重复。

八、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第2自然段,写了十个太阳一齐跑出来危害人间。第3自然段,写了大地上的万物处于危急关头。第4自然段,写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经过艰苦跋涉,成功射下了一个太阳。第5自然段,写羿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躲进了大海里。第6自然段,写羿决定留下一个太阳,让他造福人类。第7自然段,写了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九、课文提问。

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十个太阳一齐跑出来危害人间,大地万物都快被烤焦了,人类的日子过得很艰难。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经过长途跋涉,排除万难,一口气射掉了九个太阳,留下最后一个太阳逃到了海里。从此以后,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让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天空那么高,羿一箭就能把挂在高空的一个太阳射下来,他的力气得多大啊!他的弓箭得有多大?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篇5

知识与能力:

1、认读13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想象,讲故事等。

态度情感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

查阅资料:

查找关于《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要求:

1、认读13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还记得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吗?(指名讲故事)

2、师:今天咱们再来看一个神奇的故事。

板书课题:《羿射九日》

过渡语: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到底有多神奇?

二、初读感知。

提示:请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三、学习字词,正确读课文,自己读懂课文,体会神话的美丽。

1、提示:看看谁来考你了?

出示生字:

先指名读后齐读

2、引导:请你再读课文,找出你不懂的词语,集体讨论。

3、引导: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激发兴趣: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激情读:真的吗?那就读出来吧!

四、讲故事。

1、这么棒的故事,如果只有自己知道多可惜呀,你打算怎么讲给别人听呢?

2、讲给同学听一听。

五、作业。

自己搜集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