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设计

2025/09/12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教学建议:

1.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距离久远。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上课伊始,老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本篇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便于学生对波兰19世纪的社会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2.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法来进行。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比较快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要求学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作者写扬科是围绕“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两个方面来写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由学生独立思考来归纳。

第二步,可以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两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的事例?这个问题可以边读书边做不同的标记;也可以摘抄下来。课文在讲述这两方面内容时,事例并不是完全集中来写的,需要从全文中整理、提炼。感到有难度的同学,也可以由小组间合作学习来完成。

第三步,教师可将课文中描写小扬科“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的具体事例提炼出来,用教学投影或课件等教学手段出示。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理解课文中重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情境做准备。

下列内容可供参考:

(1)扬科对音乐是极为敏感的。

①他对音乐极为敏感,具有卓越的天赋才能。“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凡

是乡村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田野里的小虫,果园里的麻雀;青蛙、啄木鸟、甲虫,甚至“风吹木杈”在他的耳中都是美妙的音乐。因此,大伙儿叫他小音乐家。

②他对音乐痴迷的追求。

“他到树林里采野果”,为倾听大自然之声,常常是“一个野果也没采到”。堆草料时,听“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而入神,因而被监工狠狠地抽打。“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河边去做笛子”;傍晚,又静静躺在河边听虫鸣;“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声音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可是扬科还一天到晚拉着”;为了能听到乡村旅店里传出的脚踏地板的声音、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的轻欢乐曲以及大提琴应和着的“低沉的调子”,他常常悄悄地躲在墙角下静听着。

(2)小扬科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

①小扬科出身低贱。母亲是个短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因此扬科年仅八岁就去做牧童。

②扬科遭遇惨 。他为了进食具间看小提琴,不小心弄出了“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惊醒了睡在屋里的那个“粗鲁”的人,于是遭到一场毒打。第二天,更夫在管家的授意下,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再一次毒打了他,小扬科就这样在惊吓与毒打下死了。

第四步,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可以引导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谈;也可以从赏析文中的语言文字、表现手法方面谈;学生还可以朗读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引导学生品评语言文字,下列句子可作参考:

①“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作者用象声词“噢咦”来模拟树林的响声,并且连用两个,说明在扬科耳边听到树林的乐声非常清丽,很有节奏。后面再加上省略号,说明他还感到这乐声悠远、持久、连绵不断,难怪他听得入了迷,沉醉于此而忘记了采野果子。从这个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扬科的乐感十分强,有音乐才能。

②“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

听着。”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描写了春天傍晚小河边各种动物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在小扬科的耳朵里分辨得那样仔细。“呱呱”的青蛙声是粗犷的;“笃笃”的啄木鸟是清脆的;“嗡嗡”的甲虫是低微的,而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在小扬科听来简直是一曲交响乐。由此可见他对音乐是多么敏感。

③“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就够满足的了。”这段话是对小扬科向往小提琴的心理描写。“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交换的结果是“能有”一把小提琴,但小扬科知道除了自己,他是一无所有的,所以这个奢望太高,是达不到的,所以降低奢望为“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但地主仆人的小提琴怎么会让他“随便的摸”呢?小扬科不得不再次降低要求,认为“哪怕只摸一下”就满足了。从小扬科对小提琴“能有一把”,到“能摸一摸”,又从能“摸一摸”到“只摸一下”的强烈向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小提琴酷爱的程度,其间的奢望一降再降,让人感到他的命运的悲哀。读后多么令人心酸啊!

④“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烛光在窗户里闪动,院子里闹哄哄的。”这里只讲了各种声音,并没有直接写扬科挨了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声音想象得出那个人先是骂扬科,接着用鞭子抽打他。扬科哭了,打骂声、哭声引出来一些人吵吵嚷嚷,连狗也受到惊动叫了起来,烛光闪动,闹哄哄的,说明人很多,七嘴八舌,议论不休。这里作者采用“声音”场面描写,让人能想象出小扬科在这样的场面之中,会受到怎样的惊吓,他会……,在这种“声音”场面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对小扬科寄予深深的关注和同情。

⑤更夫“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扬科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这里作者采用了比喻:夹一只小猫似的,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从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小扬科是多么可怜,孤苦无援,就这样一个弱小无助的孩子,还要再一次遭受毒打,多么值得同情啊!

⑥“扬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这段话是对扬科死前周围景物的描写。这段描写中突出一个“美”字。景美:樱桃树、小燕子、姑娘;音乐美:燕子在风中唱歌;姑娘在路上唱歌;小溪边传来笛声。而这一切都是在反衬小扬科命运的悲惨。就是这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美妙的音乐对扬科是“最后一次”,小扬科就是带着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带着对音乐的依恋与热爱死去了。

⑦“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里赋予白桦树以人的情感,通过白桦树不住地“号叫”,来诅咒暗无天日的剥削社会,来为小扬科悲惨遭遇鸣不平。

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设计 篇2

一、--整体回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前几天老师看了一部电影,电影里有一句台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这样说的:“音乐它无处不在,它时刻充满着你的心灵,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音乐。”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扬科,他就是这样一个爱音乐的孩子。谁能用上下面的词简要地介绍一下扬科。(不同句式)

扬科 8岁 波兰

贫困 牧童 音乐

三、研读3-5小节

师:是啊,扬科是个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他在大自然中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乐声。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3-5自然段,并划出写扬科听到哪些乐声的句子。

1、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

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

⑵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⑶堆草料的时候,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

⑷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飞着。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Δ2、自由读读这些句子,用上:

扬科来到( ),听到( 象声词 ),他觉得( 拟人 )。

3、大自然的声音可是丰富多彩的,你们听--(放大自然的各种音效),用上面的句式说说。

4、这些是真的乐声吗?为什么扬科觉得都是“乐声”?(板书:(爱)大自然的响声)

5、练读:可小扬科是如此地喜爱,那怎么才能读出喜爱的感觉呢?我们试着读读,特别注意象声词。等会儿把你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轻快活泼)

Δ6、指名读,读中评议、点拔、指导。

7、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大自然美妙的音乐读一读,齐读4句。

8、这些声音在爱好音乐的扬科听来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旋律啊!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3、4、5、小节。(音乐声音小-大-渐小)

9、小结,过渡

小扬科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大自然的响声在扬科听来都是音乐,那么当扬科听到真正的音乐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

四、研读第三段

1、自由读6-8小节,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扬科爱音乐?

2、划出来后,不急着说,你先反复读读,想想怎样把扬科爱音乐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3、学生汇报交流,相机理解有关句子,在朗读中理解。

a、“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幻觉)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兴奋、激动)

这句子朗读时的'语气和第二段扬科爱大自然的响声时的语气一样吗?(不一样,爱的程度应更深些,要读出扬科被歌声和琴声陶醉的那种感觉。

(板书:(更爱)旅店里的音乐)

b、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第7节的三句话:“小提琴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足的了”

①--读一读上下文,想一想这几句话的含义。(扬科渴望有一把小提琴)

(板书:(最爱)小提琴的声音)

②--“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一切”可能是什么?

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足的了”,你是怎么理解的?(愿望非常的强烈)

④--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4、扬科最爱小提琴的声音,还可从哪里看出来?(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不好,还一天到晚地拉着)

读读这部分。

5、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扬科还把音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什么都无法改变扬科对音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小扬科是可怜的,更是可敬的。让我们怀着对小扬科深深的同情和敬意,再来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总结:扬科,一个对音乐充满无比热爱的孩子,一个有着极高音乐天赋的孩子--他的命运之路又会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最爱)小提琴的声音

(更爱)旅店里的音乐

(爱)大自然的响声

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激发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分辨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扬科对音乐的“爱”和他命运的“惨”形成的强烈对比,深入了解课文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月光曲》后三个自然段。

2、小音乐家扬科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教师介绍:

本文作者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童年在农村渡过。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情劳动人民,深受人民的喜爱。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在本世纪初就把它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

4、朗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重点体会一下最能表现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讨论课文可分哪两个部分。(从开头到“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是第一部分,重点讲扬科具有杰出的音乐才能;从“地主仆人有一把小提琴”到结束是第二部分,讲扬科想看一看小提琴而被打死。)

三、深入学习第一部分,体会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重点语句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学生提出自己画的最能表现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重点语句。

3、讨论交流对这些重点语句的理解。

(1)这一部分课文中有些话概括地描写扬科对音乐的敏感,是哪些句子?(“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凡是乡村是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2)这是概括的描写,我们再来看一下具体的描写。有些地方是说自然界的事物好象在奏乐,有些地方是说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好像在奏乐,有些地方是说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发出的一些声音,你们能分别体会一下吗?(描写自然界的事物好像在奏乐的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描写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发出的一些声音的如:“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这说明扬科对声音非常敏感,他善于从声音中欣赏到音乐的美。)

(3)这是自然界的声音,那么人间的音乐呢?谁能把有关的.句子读出来(“旅店里有人在跳舞……都在歌唱,都在演奏。”这更说明扬科对声音的敏感,他非常善于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再读课文的这一部分,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准备做思考 练习1。

板书设计 7 小音乐家扬科

听大自然的音乐 (树林田野)|

小音乐家扬科 听旅店里的音乐 (躺在墙角)|酷爱音乐家

想有把小提琴 (想看想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做思考 练习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是实在事物,哪些是扬科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1)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凡是乡村是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小虫和麻雀是实在的事物,“演奏”“歌唱”是扬科引起的联想。)

(2)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是实在的事物,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歌唱、演奏则是扬科引起的联想。)

二、深入学习第二部分,重点体会扬科的悲惨命运

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2、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扬科的悲惨命运?说说你的感受和体会。

3、学生思考、准备后自由发言。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扬科悄悄地到食具间去,只想把那把小提琴拿在手里,仔细地看看。但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反而为此送了命。

(2)扬科“觉得自己好象闯进了笼子里的小动物”。闯进了笼子里的小动物随时都有被逮住和打杀,这形容扬科的恐惧心理,恐惧已经越来越紧地抓住了他。

(3)更夫把扬科带出去毒打时,课文中用了两个比喻句。从这两个比喻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更夫是多么强壮,扬科是多么弱小,可怜的扬科落到这样的更夫手里,将会受到怎样的毒打啊!

(4)扬科在他临死前,还是在听着音乐。说明他是多么热爱音乐,多么富有音乐才华啊!但是残酷的剥削制度却夺去了他的生命。

(5)扬科死了以后,“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悲愤感情。万恶的剥削制度扼杀了一位音乐天才的生命,连白桦树也在不住地号叫,仿佛在为他呜不平。

三、总结

从扬科的悲惨命运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内容应包括:在吃人的剥削制度,穷人的孩子没有发展才能的机会,连生命也没有保障;今天我们有这样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要加倍珍惜,利用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能,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7 小音乐家扬科

穷孩子 短工 寄居 牧童 |

爱音乐 无论……都 |憎恨剥削制度

想提琴 听、想、做 |

望提琴 躲进墙角 |同情劳动人民

被打死 不再动 号叫 |

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寄居、颤动、眼巴巴、抗拒”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无论……总……”、“只要……哪怕……也……”、“眼巴巴”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的命运;感受课文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难点:激起扬科之死的同情和对剥削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词,给课文进行分段,学习第一段,了解扬科的身世。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阅读课文第二、三两段,体会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喜爱之情,完成作业本1―4题。教学过程:(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阅读课文第四、五两段,体会扬科进食具间时爱、怕交杂的心理,感受扬科命运的悲惨,激起对扬科的同情和对剥削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对小音乐家扬科了解多少,把课题补充成一句话:小音乐家扬科。

师:从课题中,我们感受到小音乐家扬科是那么热爱音乐,尤其对小提琴是那么挚爱。

2、找一找,划一划直接描写扬科对小提琴渴望、向往的句子(提示:到7―9自然段中找),结合学习第9自然段中的2个句子。

逐句出示句子加以朗读。

二、整体感知4、5两段。

1、从刚才的.朗读,可以看出扬科实在对小提琴渴望极了,可是事情又是怎样发展的?快速浏览课文的最后两个大段,说说小音乐家扬科做了什么事儿,最后怎样了?

三、研读4、5两段。

(一)读扬科进食具间的这部分内容(10、1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什么?从哪些语句体会出什么?在读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学生汇报读懂哪部分,读懂什么。

(1)哪个词写出害怕?(板书:恐惧)

(2)哪些句子写出害怕?

(3)朗读写“害怕”的这几句话。(学生选择一句话来读)

(进行朗读训练,从扬科的“怕”进一步感受扬科对小提琴的“爱”。)

(4)扬科怕什么呢?为什么还要进入食具间?(想摸摸小提琴,板书:摸)

(5)是什么力量使扬科进入食具间?(对小提琴爱的力量,板书:无法抗拒的力量)

指名朗读:“他望了很久……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学生评价,齐读。

师:正是这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使扬科来到小提琴前,读下面这句句子:

出示:“扬科跪在……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从这个“跪”字,你感受到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朗读)

3、师:扬科心中交织着爱与怕,恐惧与渴望,只要抓住这一点,我们就能读好课文。(感情朗读10、11自然段。)

(二)读扬科被打致死的这部分内容

1、扬科为了摸小提琴,却付出了血的代价,你从哪里看出扬科被打?(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被打的程度,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

(三)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扬科挨了两次打,起不来了,躺在长凳上,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想想读懂什么,用笔划划。

2、扬科快要死了,他还注意什么?你体会到什么?(扬科快要死了,还不忘音乐)

3、师朗读(配以音乐):“扬科听到了……”

这欢快的音乐中,你还体会到什么?(欢快中透着悲伤)

4、同学们体会到这一点,肯定能读好下面一段文字。

“扬科躺在……还躺在他的身边”(指名朗读,小组读,再配以音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启发想象:扬科死了,连白桦树也鸣不平,白桦树如果会说话,会说什么?

四、摘录句子。

师:老师读这篇课文时,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深深地触动了老师的心弦。(教师朗诵课文中的句子)

师:同学们也肯定有这样的感受,把触动你心弦的句子摘录下来。

板书:

小音乐家扬科

恐惧――――――摸

无法抗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