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小妇人读后感

2025/09/14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小妇人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妇人读后感 篇1

梅格。

作为四姐妹的老大,她单纯美丽,曾经有点爱慕虚荣。

总的来说,她是贤妻良母型的,结婚之后在家相夫教子,持家有道。

不过,她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在这里也不想多说。

其次来说说乔。

和很多很多小妇人的读者一样,我钟爱这个角色。

她开朗豁达,独立自尊,生性豪放,喜欢读书,喜欢写作。

我喜欢她的梦想,喜欢她逐梦的努力。喜欢她痴迷地读书的样子。喜欢她大大咧咧和劳里最纯真的友情。喜欢她对兄弟姐妹毫不掩饰的关心和爱护。

心疼她为了家庭卖掉自己的头发,心疼她细致地照顾体弱的妹妹贝思,心疼她在贝思去世后那种茫然的孤独。心疼她太善良,付出了太多太多…

或许是因为乔是作者的影子,所以才这么有光彩。她特立独行,有自己的尺度,不受外界影响,既独立,又十分和谐统一于家庭的氛围里。

或许是因为在她的身上,我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就是喜欢这样一个如璞般的乔。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乔没有和劳里在一起,是一个遗憾。

生活本身就充满着遗憾的。残缺也是一种美。何况,乔可是把劳里当兄弟看待的,为了可爱的乔,还是让她继续和他的巴尔教授,看着一堆男孩子们长大吧。

贝思。

可怜的孩子。她害羞,她腼腆,她内向,可是这都没有关系。她热爱音乐,坐在钢琴旁轻轻哼唱的样子让人心生怜惜。

像天使一样的孩子,是不是就一定要去天堂啊。

好想让她复活,继续做那个可可爱爱单单纯纯的音乐天使,继续对乔说着她的悄悄话,继续用她甜甜的嗓音哼唱出一首又一首的天籁,继续拥有简简单单的幸福生活。

希望小贝思,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很幸福。

四姐妹中最小的艾米。

她是一个淑女,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我不会因为喜欢乔而讨厌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她的EQ很高。

小时候的她有点自私,有点虚荣,有点可爱。

长大后的她比较幸运,幸运的背后当然也有她自己的`努力。

她能够很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艺术才华,知道自己不是天才而另辟成功的道路。

对她,不想说太多。已经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了,怕自己说多了,会更加心疼,乔。

至于马奇太太,也就是四姐妹的妈妈。

无可非议,四姐妹的领路人么。没有她,就没有她们。

其余的人物,不想讨论太多。

只要他们,幸福就好。

最后再来说两句个人感情倾向特别强烈的几句话:我好心疼我的乔啊!我好心疼我的贝思啊!泪奔了!

小妇人读后感 篇2

20xx年上映的电影版小妇人让我有了重读这本《小妇人》的意愿。这本书讲述了马奇夫人和四个性格各异的女儿平凡温馨的生活,主要围绕着女性的成长、梦想、爱情展开。大姐Meg美丽贤惠,之前一直努力加入豪门,而经历了成长的Meg从一味追逐虚荣到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她选择了爱情,嫁给一位并不富裕的教师。她坦白自己厌倦了贫穷,有时也会因为虚荣心而乱花钱,但是她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享受爱情的同时坦然接受需要面对的未来。

二女儿Jo是小学时初读这本书时最喜爱的人物,她勇敢追求自由与梦想,当时的社会以男性为主导,这让Jo的自由随性深受束缚,但她一直试图证明通过女性自身的努力依然可以独立而快乐地生活,让我深受触动。乔的父亲生命垂危时,她毫不犹豫剪掉自己的一头长发换钱给父亲,却又在深夜因为失去自己引以为傲的长发而默默哭泣,如此真实的性格让我动容。Amy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是个十分自私的女孩,但作为成年人再来品味时发现并非如此,我看到了她的清醒而理智,在明白自己的绘画天赋无法支撑自己去生存时选择了与所爱的人结婚,而这个人的财富又足以和她一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对她而言最好的结局。Beth的纯洁善良让人心生怜悯,她总是安静的听着姐姐们聊天,不起眼的她却是家人们情感的重要纽带。为了完成妈妈的嘱咐,在照顾生病的穷人时染病而早早离世,我想她如果能够活到姐姐们的年纪,一定也是一位勇敢坚韧的女性。

四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不同的选择让她们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但家庭带给他们对爱与自由的追求的信念让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女性追求自由独立成为了每个时代的热门话题,到了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女性深受自我或是社会压力的`束缚,是否到了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情,处于二十几岁的我也同样在经历挣扎。也许真正的自由,不一定是在职场中叱诧风云,也不一定是放弃事业全心为家庭付出,而是不畏人言,勇敢的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害怕选择无非是担心出错,而选择错误真的那么可怕吗,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我们思考、质疑,努力尝试新的可能,我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刷新自己的观念,感悟世界带给我们的一切。如同朱光潜所写“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而我们正处在失无可失的年纪,所以不必患得患失,愿所有女性都能打破束缚去勇敢地体验掌控自我命运的感觉,不负爱与自由!

小妇人读后感 篇3

当我把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这本书全部读完时,掩卷沉思,心中竟微微有些伤感。乔和劳里最后将爱情转化为友情,所有人似乎都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我却更想看到乔和劳里人生相爱的那一幕。

《小妇人》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展现了世界上有美好的事物,诸如亲情、友情、助人为乐、不爱钱财等等。四个姐妹乐观地和她们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在她们的世界里没有杂质,作者努力地向我们诠释了“纯真”二字。可它的第二部则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悲伤的一面。伤逝、离别、悔恨、嫉妒、世俗等等。没有童话般的泡沫,没有一丝丝的温情,作者在书中营造出了一种苦丁茶般的先苦后甜的滋味。我对小说的结局并没有太多的期待,但是有一个人物的结局却让我耿耿于怀,那就是小说主人公乔的结局。

我欣赏乔的勇敢。有时候,我甚至希望自己家能够像乔·马奇那样有胆量、有才华。我希望她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结局,而不是嫁给巴尔先生,当然有这样的结局乔也很幸福。《小妇人》从乔和劳里相遇的那一刻,便一直在很细腻地描绘二人的心理感受,见到对方的内心感受,怎么看都是感觉二人在最后会有一个爱情美满的结局。但他们二人的感情历程却在第二部发生了转折。乔坦诚自己并不爱劳里,只是将他当作朋友。劳里撕心裂肺吼叫的那一幕,令我惊呆了。我合上了书,将书轻轻放下。虽然我有些不敢相信,但是这个结局在书中也做了很多铺垫。《小妇人》一书在前面已经就乔如何不愿出嫁、不愿谈论爱情进行了很多描写。随后劳里负气出国,遇到了正在国外的乔的妹妹艾美,并认为她是唯一一位能够替代乔的人。直到现在,我还在埋怨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希望乔和劳里能够走到一起,然后像劳里希望的`那样周游世界。但当我回头看路易莎的作者简介时,我了解到,四姐妹的原型,就是作者的姐妹们,而劳里,则是路易莎随一位妇人去欧洲时遇上的一位艺术家,她虽然心生爱慕,但却没有结果。而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则留在了家中,承担起了由父母和姐妹们所组成的家庭的责任,做了永远的老处女。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在《小妇人》倒数第二章花了整整一页来讲述“一定要尊重这些老处女们”的原因了。作者能够给以自己为原型所创造的人物乔安排一个巴尔先生作为丈夫,安排一个劳里作为朋友,对作者而言,在内心已经是极大的安慰了。

于是,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在最后,让劳里作为朋友,让他以一种更为长久的方式陪伴着乔,留在乔的身边。因为乔和劳里两人的性格太像,都很倔强,都很爱自由,所以其实他们二人在生活中也许并不好相处。也许,对于乔而言,她在爱情和友情之间所作出的选择,应该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吧。

小妇人读后感 篇4

《小妇人》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当初为了使家庭经济有所好转,她做了很多份工作,最终,她的创作使她解决问题,《小妇人》正是她的成名作。而路易莎在自我的文章中也这样写道:“我要以自我的头脑做武器在这艰难的尘世中闯出一条路来。”仔细看整本书,就会发现,路易莎写这部《小妇人》有一部分是影射了自我的真实生活,而又有一部分是出于她对完美生活的渴望。《小妇人》曾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一部优秀作品。这本书主要歌颂了家庭的伦理观念,邻里间的助人为乐。小说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马奇家的天伦之爱。她们的善良,对爱的忠诚及对亲情的渴望深深地感动了我。

四姐妹虽然家里贫寒,但她们却对任何事都有进取乐观的态度。小说强调了她们的'个性与尊严,也表现出她们的自我约束,而独立自强是这四个女孩的共同特点。在她们看来,家是她们的生长之地,又是神圣的避难场所。她们会仔细聆听母亲的教诲,会用自我灵巧的双手、聪慧的大脑学习生活。四姐妹的成长历程仿佛是一首富趣味味的教育诗。

其中,马奇太太在回答大女儿梅格是否有“盘算”时的话让我深有感触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期望我的女儿美丽、能干、善良,受人爱慕和尊重,青春时代很幸福,有一桩梦想的婚姻,过上有益而欢乐的生活。对女人来说,最美满的事情莫过于一个好男人的爱和选择。钱是个有用的和稀罕的东西,用得恰当,也是个高贵的东西。但我绝不期望你们认为,它才是最当紧的或唯一值得追求的东西……”以上也是我想对女儿说的话。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孩子们想放任自我不按规矩办事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想玩多久就玩多久。这次马奇太太并没有干涉她们而是给她们一个星期的试验期,让孩子们照自我的想法生活,结果四姐妹过得很狼狈,过得手忙脚乱,主动要求提前结束试验期。这时马奇太太才对孩子们说:“我期望你们明白,每个人的舒适其实都离不开他人,人人都必须履行自我的职责。互相帮忙令人欢乐,每一天做了该做的事,闲暇才是完美的。”这种教育方法让我很受启发。它很适合孩子的理解本事,让她们在亲身经历中受到教育而不是家长简单的说教,使孩子们心服口服。

《小妇人》是值得家长与孩子一齐阅读的一本书。

小妇人读后感 篇5

阅读,总是能够带给人感悟,思索,享受阅读,使你的人生多了一份平静,合上手中的《小妇人》,心中感慨万千,回顾起这本书叙述的故事,竟是如此引人入胜。

书中主要叙述马奇太太一家的简朴生活,美国的南北战争在书中仅是一个淡淡的背景。马奇太太的丈夫马奇先生参加了战争,为祖国的和平战斗。他们有四个女儿,大女儿梅格十六岁,风姿卓越,一头褐色的头发,皙白的皮肤,性格温婉。十五岁的乔,黝黑的皮肤,高挑的身材,穿着宽大的衣服,男孩子般的'性格,天性乐观调皮,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作家,灰色的眼睛能洞察一切;十三岁的贝丝,缅甸又善良,志向与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总是默默地为家人付出着,别无他求;而小艾米,极有绘画天赋,是一家人的宝贝,天性乐观的她去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淑女。这四个姐妹在一起快乐地生活,互相爱戴。她们的邻居是个十五岁的男孩——劳里,爱开玩笑,性格开朗,虽然只有十五岁,看起来却有十七岁高大的身材。他们在一起玩耍,圣诞节时在一起表演乔的话剧;夏日一起去河边:劳伦斯的营地“野餐”;创立于“匹克威克俱乐部”与他们所属的邮局,尽显童趣的美好,在他们那个小镇里,尽情的欢乐。

书中处处洋溢着爱,圣诞节早上,他们得知贫穷的赫梅尔一家人饿了几天,便将自己早餐全部都送过去,自己饿着。然而这事被她们的邻居,劳伦斯先生知道后,却为她们送来了极其丰盛的晚餐,这就是善良的馈赠吧。

孩子们的爸爸虽已过了参军年龄,却依旧当做随牧师上前线。虽说是自愿的,但马奇太太心里也十分担忧。但有一次,马奇太太与一位老人聊天时,得知那位老人原有四个孩子,两个已经战死,一个被俘,另一个生病躺在华盛顿医院,老人为国家,几乎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马奇太太对这位老先生肃然起敬。她的丈夫上前线,她觉得牺牲了许多,而老人牺牲了四个儿子,却无半句怨言,马奇太太终于放宽了心态。书中最善良,最温柔的贝丝为了帮助赫梅尔一家照顾小孩,被感染上猩红热而不幸夭折。劳里爱着乔,乔也爱着劳里。但乔误认为生病的贝丝也爱劳里,在亲情与友情中,她选择了亲情,她拒绝了劳里的求婚,事后知道真相之后,她又搓和劳里与艾米,而把所有的痛苦都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

《小妇人》像我们诠释着童年的美好,爱与牺牲的精神,每个人读了后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书中主人公们乐观的心态,勇于付出的精神,正是我从她们的故事中领悟到的,书中处处洋溢着生活中的“真”“善”“美”“苦乐”与“得失”,教我们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