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教学设计方案

2025/09/1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由鞋生发的各种奇思妙想的联想作品。

2、引导学生将鞋的形象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碰撞产生联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鞋的联想图片,从中了解鞋的联想方法。

难点:根据鞋的特点进行巧妙联想并创作。

三、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摄像机、鞋子实物、范作、小奖品若干。

学具:水彩笔或蜡笔,勾线笔一支,画纸。

四、教学过程:

动画欣赏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学生语:想) 师:好,那么请大家带着老师的问题欣赏视频。

师:耐克换了几次衣服?

师:大家看,老师把耐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师出示图片),大家看这是耐克吗?(学生回答并说说原因)

师:耐克知道要来我们这做客,特意请设计师乔装打扮了一番,所以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了,大家觉得可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鞋的联想。

讲授新课:

1、说一说:

同学们说说你脚上的鞋子吧!

2、看一看、想一想

师:老师还收集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鞋,你们想看吗?好,那请你们带着问题来欣赏。

设计师是根据哪些部位进行联想的?

1)鞋跟 2)鞋帮 3)鞋底

设计师在设计鞋的时候都用了那些方法?

1)添加法 2)夸张法 3)变形法 4)组合法

3、找一找:

老师这有些鞋子走丢了,你们帮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主人吧!

自由想像,强化思维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你就是一双鞋子,跟着老师飞上蓝天,你能想到什么? 又穿过森林

走上马路?

师:看了这么多充满智慧和联想的鞋,老师不禁感叹这些设计师的想像力实在是太丰富了,鞋子耐克今天要请大家帮他完成一个心愿,大家看!师出示多媒体。请生读读他的.愿望。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师:(媒体播放音乐,鼓励学生想像,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品,教师参与生创作活动,并给予肯定)

六、展示与评价:

师:这些充满想像力的鞋子已经挂满了黑板,我估计鞋子都不认识自己了,这个舞会你觉得谁会是最亮眼的?说说原因。(学生评价,从两个方面,一个是怎样联想的,一个是用了什么方法)

七、总结与拓展:

著名诗人但丁曾经说过:“联想是杰出的艺术本领,任何一个无聊的想象都要比模仿好的多,想象是艺术飞翔最美的翅膀”。

生活中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耳朵去倾听,这就是联想。课后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制作出别具一格,千姿百态的圣诞礼物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链接

①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的书》

②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二、介绍写作背景。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动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症——即课文中说的“腿病”。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

三、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及老舍养花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a、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计较、门道、昙花、菊秧、大雨倾盆、狂风暴雨、奇花异草、三年五载、秉烛夜游、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置之不理、自生自灭

(注意矫正计较的“较”、昙花的“昙”倾盆大雨的“倾”的读音。)

b.说说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

(注意弄懂“计较、门道、秉烛夜游、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的意思。)

四、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指生按自然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自然段列一个小标题。)思考:作者围绕养花讲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养花要摸门道;养花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使人伤心;养花的乐趣。)

2.谈谈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

预设:

(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

(2)养花很辛苦。

(3)养花能增长知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2)养花其实很辛苦,而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瞄准感觉。

从课文中,我们感觉到,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给了我们丰富而敏锐的感受。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也不一样。我们已经初读了《养花》这篇课文,知道著名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作家的业余生活,去尽情体味一下老舍先生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板书:养花 ——乐趣 )

二、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出示中心话题:

老舍从养花中获得了哪些乐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结合中心话题自己默读、感悟。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疑点。

3.全班汇报。

采取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及教师点拨的形式。

预设:着重理解以下内容:

(l)“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可以体会出作者爱花,确实把养花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句话中“自己会奋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指有些花草不怎么选择天气,不怎么需要养花技术,就能自己生长。作者爱花,养花,不是为了研究和试验,而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所以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

(3)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4)“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5)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如此循环”指“像这样循环”。指作者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要好。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代替了吃药,自然身体好,心里更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6)、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c.补充空白,强化感觉。

师:a、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中

发现不少真理,继续读下去,你也会发现不少真理的。

不劳动,就( ),这也是真理。

b、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你的生活说说:

不劳动,就( ),这也是真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7)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8)菊秧遭灾,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邻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说明作者宽厚待人。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9)从小猫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还养着昙花…… 说明:老舍养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些都说明老舍的花养得很好。对养花充满了乐趣。

(10)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随机板书: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 又长见识

小结:作者通过养花,掌握了养花的门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三、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向生活延展。

a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b、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

(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 向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或《劳动的开端》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

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瞪”。

3、检查:

⑴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⑴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⑵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⑶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危急、恐怖、恐惧、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