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2025/09/1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2、能说出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

3、能较深入理解文本表达的人应与自然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封来自鸟类世界的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读信)好,下面请同学们来谈谈感受(学生回答)人与鸟类该如何相处?这一直以来是人类所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杜卫东一起走入《明天不封阳台》,看看他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想一想

阅读课文,说说“我”在封不封阳台这个问题上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原文中找句子)

过渡语:由于一只"受伤的鸽子",作者改变了他最初的决定,那么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回答)

三、说一说

1、文中对鸽子眼神的'描写十分传神,你认为哪些词语写的比较好,说说好的理由?

2、面对着这只受伤的鸽子,这个可爱的小精灵,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学生思考)

四、品一品

请划出表明作者观点“人与自然应该相处”的语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写出你的理解。

五、听一听

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大自然中走来,最后又回归大自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昨天我们把它作为预习作业回去写了一下,现在请同学把它拿出来,交流交流。(学生回答。听雨、观蜂、看花、观潮皆可,要侧重表现内心的感受。)

六、议一议

过渡语: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应该相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人与自然不的现象(出示漫画)

下面请同学仔细观看漫画,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幅画的理解。

(提示:看图画、看文字、看标题;然后联系实际,思考它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

人类肆意捕食青蛙,使它们躲在井底不敢出来。呼吁人们要保护青蛙,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过渡语: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事例还是比较多的,请同学来谈一谈。

七、写一写

听了这些,大家一定很气愤,那么请你以“人与自然应该相处”为主题,用简洁的语言设计一条公益广告。

结束语:同学们,大自然存在的一切生物,都应该是我们的朋友,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相处,共同享受美好的世界。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八、布置作业

请你以大自然法官的身份给鸟类回一封信。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仔细阅读课文,适当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线索。

二、体会简洁传神的描写和生动形象的议论,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小事,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主题。

教学重点:

一、体会简洁传神的描写和生动形象的议论,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二、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小事,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主题。

教学难点:

体会简洁传神的描写和生动形象的议论,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她,就是徐秀娟。今天同样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闯到了一户人家,遇到了一对父子,那么这只鸽子的命运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明天不封阳台》去看一看吧!

二、鸽子的命运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这一对父子面对受伤的鸽子,他们的.情感或态度变化。

明确:儿子:惊喜——忧虑——高兴

“我”:坚决——动摇——改变决定

(设计意图:能从关注鸽子命运的角度去了解人物的情感思想,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

三、鸽子的自述

过渡语:到底是怎样的一只鸽子改变了“我”的决定?

再读课文,结合文章有关内容,以鸽子的口吻述说自己的经历。

友情提醒:

1、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揣摩鸽子受伤的经过。

2、抓住鸽子的眼神揣摩它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能精读课文,体会简洁而又传神的描写作用,并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再加工能力)

四、鸽子的启示

过渡语(这样一只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故乡是一种情感归宿,)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9,10,12小节,体会鸽子引示“我”期盼一种什么情感归宿,并说说这几小节在文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生动性议论的表达效果。)

总结:看来大自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为了人类的私利而大肆破坏自然,否则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报复。

五、共同的心愿

请你模仿这些句子也来发出自己的呼唤。

1)我希望:----------------,不再-------------------------。

如: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

2)——————,是大自然对人类痛苦的哭诉。

如:土地日渐荒漠,沙尘暴不停肆虐,温室效应加剧,北极冰川融化,

(设计意图: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切身感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主题)

总结:同学们,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呼喊,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人类应该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其实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丽

六、信鸽传书

请你以鸽子的身份写一封信给伤害它的人或给保护它的人。

(设计意图:对课文的拓展和延伸,进一步感受文章的主旨)

板书:

父:坚决——动摇——改变决定

明天不封阳台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神的描写

子:喜——忧虑——高兴生动的议论)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清文章线索

二、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应相处,共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与自然相处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

佛家有句名言:“一滴水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件凡的小事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天不封阳台》这散文,看看它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检查预习

①读准字音

②人机互动,积累词语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朗读课文

①思考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②在读的过程中,用笔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线索叙述的?

明确:明天要封阳台→明天是否封阳台→明天先不封阳台

师:大家对课文都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但读一课文与认识一个人一样,仅有一面之交和初步印象是不够的。下面我们走进文本再进行一次认真研究。

3.浏览课文,探讨下列问题,分组讨论

①明天要封阳台的原因是什么?

②“明天还要封阳台吗?”这主要是考虑谁?从中可看出父子俩哪些相同和不同的考虑?

③明天先不封阳台又是为什么?这里作者已不仅仅是考虑鸽子,而是想到了……

4.小组选回答。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师:生动传神的语言往往能打动人的.心,的语言就是很好的证明。请仔细品读下面两个美段。

1.生读美段

2.畅所欲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3.欣赏歌曲,体会人与自然相处的美好天堂。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小组讨论:人与自然该怎样相处?

2.学生回答。

五、结束语

根据和估算,每消失一种鸟,意味着与它伴生的90种昆虫、35种植物、2-3种鱼类随之消失;而每两种鸟消失,必然会有一种哺乳类动物绝迹,人类啊,“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人类”,还是少一点急功近利,少一点杀鸡取卵,对树木、河流、鱼虾鸽子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护吧!在地球这叶“方舟”正在下沉的今天,同学们,你还会无动于衷吗?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新课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用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还记得小时候每天都是伴着清脆的鸟鸣声起床的,那时候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将如何对待它?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今天让我们一同来体验他们的这段心路历程。(出示课件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为了使大家更流畅地朗读,我们先一起学习下本文的生字词。(出示生字及拼音)

鳞次栉比zhì 倏然 shū 翘望qiáo 喧嚣xuānxiāo 悖论bèi

自给自足jǐ 蹒跚pán shān 温馨 xīn 龟裂 jūn 恬淡tián

2、速读课文,思考: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概括示例:本文叙说了作者因一只鸽子的飞来而考虑封不封阳台的事情,并由此产生了一些联想,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见解,呼吁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2)围绕是否“封阳台”,“我”的态度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要封阳台——封阳台吗?——先不封阳台

三、研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今满眼的高楼和变换的霓红灯已经挡住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板书:阻隔、开辟)

2、这六个字单独成段,可以看出全家对这个决定的态度如何?(坚决)

3、看来这是一件深思熟虑的想法,家人已为封阳台做好了准备。可既然已决定,为何作者又动摇决定了呢?是什么让他改变主意的?(板书:鸽子飞来)

作者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鸽子?你认为在对鸽子的描写中哪个词最令你怦然心动?(理解“惊恐”“蜷缩”的含义)为什么害怕?人类打伤它了。它要伤害人类吗?在我们眼里,鸽子是和平的象征,是一种善鸟,而人类却毫无顾忌地打伤它,就为了一顿野味。

4、面对鸽子的到来,儿子是什么样的表现?见到一只普通的小动物为何会感到“惊喜”?(因为很少看到)“新奇的世界”

都市里是一直都看不到这些大自然的可爱生命吗?你能联系文中的一些语句说说吗?(第11节)师:看来城市的发展让我们远离了自然,那些美好的回忆只能属于昨天。儿子又为什么忧虑呢?(纯真善良的童心,担心少了玩伴……)

5、鸽子不仅让儿子产生了担心,也激发了作者的同情之心。他的.内心深处特别希望鸽子能多逗留一些时日。与此同时,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1)冯至的诗句。指名一生配乐朗诵。教师指导读诗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节奏。教师范读。再指名朗读。 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幅画面吗?(安详、静谧、美丽、平和、温馨……)

师:是啊,多么诗情画意啊!可这么美丽、安宁、温馨而神奇的境界如今在现实环境中已难能可寻,只能出现在诗中了。诗句中“迷离的故乡”指什么?师总评:冯至的诗句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渴望: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不能丢失“迷离的故乡”。这表明作者已不是从鸽子的角度而是从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2)作者还联想到了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

(3)还联想到了什么?一次与草原的亲密接触。草原景色如何?指名一生回答。这样的地方让你们心驰神往吗?女生齐读描写草原的部分。远离都市的他们来到草原看到大自然的美景有着怎样的心情?(激动、心旷神怡、亲切……)师总评:作者投入到大自然怀抱时的那份喜悦与激动不言而喻,大自然真是上苍赐予我们最好的伙伴。

(4)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相处的情景。(10、12节)

自由朗读,追问: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心痛,气愤,希望,期盼……)跟踪指名朗读。让我们带着心痛、气愤、希望与期盼再一齐感受一下这两组排比。

师:这些议论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似一幅幅画面出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触目惊心。你瞧:那坠地的飞鸟,那被囚的珍禽,那咆哮的洪峰,那滥伐的森林,那龟裂的农田……无一不在向我们哭诉着。 这些思绪由鸽子带来,这只鸽子,作者觉得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正好呼应了前文的冯至诗句,它来自……(神的身旁),它仿佛在向作者倾吐,也仿佛在向我们所有人呼吁:板书:请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吗?不能,因为……

(5)作者最后做了一个决定:(先不封阳台)(将“先”加粗点)从这个“先”字你看出什么?暂时不封,先保护鸽子。作者并没有给予我们最终的答复,但我们知道,他会进一步思考,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板书:寻找方法)作者的这个决定不禁让我们明白:如果发展和保护环境暂时不能保持平衡,如何在发展和保护环境两者中权衡?(先不发展,保护环境为重)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上个世纪90年代,又过了这么多年了,我们现在有没有寻找到好方法,在两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呢?能不能既发展又保护环境呢?引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拓展探究

本文叙说了“我”家决定先不封阳台的事情,并对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作出了议论,发表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解。这种即事说理,夹叙夹议(板书:叙事议论)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但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而且要学会对这些事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1、你还看到哪些破坏自然的现象?描述出来,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2、对于发展和保护自然,你的观点如何?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林立的高楼分割了蔚蓝的天空,纷乱的脚步踩碎了宁静的梦境,漫天的尘埃污染了清新的空气。那大片的森林无声的消失,那无家可归的大雁撕心裂肺……听,环境在哭泣?它的眼泪可以淹没一切,失去的不会再给予,明天的明天,我们还拥有什么……

五、布置作业

1、你还看到哪些破坏自然的现象?描述出来,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2、对于发展和保护自然,你的观点如何?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根据教学需要,搜索相关视频与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 教材分析

《明天不封阳台》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随笔,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和谐发展。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需要细细品味,慢慢赏析。

(一)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 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揣摩语言,体会情感;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读文章内容,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3.由于受伤的鸽子的出现,引出文中父子对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的思考,学习本文要感受“我”和儿子的美好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自己“人与自然”问题的设想。

(二)教学重点:

品味、赏析文中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语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四)教学突破

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通过相互探讨交流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三、教学方法

1.注重朗读教学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悟,读中来品味文本;

2.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3.在学习中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以自主探究、研习文本为主,并设置问题加以点拨、引导,发挥集体智慧挖掘文本内涵。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麻雀、喜鹊、黄鹂、燕子、鸽子……

【百度百科】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的感受与美好的记忆。现在,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生:1.善待它,不关阳台的窗户,让小鸟来去自由; 2.善待它,把它关起来养着;3.捉住它,玩完放了它……

现在,就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起体验他们的这段心路历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聆听课文录音。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理出课文的叙事线索。

【百度百科】

2.要点提示:要封阳台(____)→封阳台吗(____)→不封阳台(____)

思考问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

讨论明确:要封阳台。→封阳台吗?→不封阳台!

3.课文有一条明显的叙事线索:封不封阳台

(三)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让我们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生: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

2.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生: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

鸽子的到来,使儿子产生了哪些想法?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儿子:惊喜、忧虑、怜爱 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3.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提示:父亲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

4.大家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

打开阳台,让鸽子自由来往;打开阳台,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作者的这种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文中有很多生动传神的描写很能触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深情渴望。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文中的几个精彩片段。

1.请大家说一说,首先是什么打动了作者,唤起了父亲心中的一份柔情?

课件:对鸽子的描写部分,指名有感情朗读。

【百度百科】

在对鸽子的描写中什么最令你怦然心动?“我”会怎么想?请大家发挥想象,与鸽子来一段心灵的交流好不好?同桌先模拟交流一下,然后指名表演。

如:(1)亲爱的主人啊,我已经受伤了,求求你,放过我吧。

(2)好心的人啊,我已经有宝宝了,请你仁慈一点,帮帮我们吧。

……

教师小结:从鸽子与作者的心灵的交流中,大家觉得课文营造了人和动物相处时一种怎样的境界?(温暖、温馨、和谐、祥和,驯美的鸽子唤起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份柔情,人与鸽子和谐相处,温馨动人。)

有感情朗读:男生齐读。

2.作者此时思绪飘向远方,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

(女生齐读)描写草原的部分,远离都市的人们来到草原看到美景有怎样的心情?大家有过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受吗?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提示:旅游或星期天的经历感受。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讲述,我们感受到了当人们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能够充分享受了生命的美丽和生活的欢乐,大自然是上苍赐予我们人类最好的伙伴。

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 。

【百度百科】

教师画外音:面对人类的种种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发出了怎样深情的呼吁,自然界又怎样发出了痛苦的倾诉?

课文10节和12节的两组令人动情的句子,让我们放声朗读这些文字。

你感觉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能听到大自然的心音吗?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文字。

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只知道滥捕滥杀、滥砍滥伐、毫无顾忌的排放污气污水……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百度百科】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无数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表达这个意思吗?(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人类也在毁灭自己。)

(五)联系现实,真情呼唤:

生活中这类现象还有很多,大家面对这些现象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能模仿这些句子也来发出自己的呼唤吗?

【百度百科】

(1)我希望:________ ,不再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餐桌上,不再摆上猴脑的宴席;

青藏高原上,不再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藏羚羊;

果子狸的病毒,不再让国人惊恐万状;

芦苇丛中,不再听到丹顶鹤凄厉的叫声……

(2)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痛苦的哭诉:天空冒着浓烟,河水发黑变臭,臭氧空洞越来越大,土地日渐荒漠,沙尘暴不停肆虐,温室效应加剧,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播放视频:电影《20xx》片断

同学们,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呼喊,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人类应该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其实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丽。

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动人画面吧!

播放课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

【百度百科】

画外音:[齐读]

生命是如此可爱,它带给人类多少快乐;

自然是如此清新美丽,它使我们的世界充满诗情画意。

幸福生活不仅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让我们用心呵护每一个生灵。

地球是如此的美丽,让我们珍惜这共有的家园。

当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的生活便永远快乐和温馨。

让我们打开心灵的阳台,

沐浴阳光与风雨,

拥抱美丽的自然,

创造和谐的家园!

(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语:善待自然,优化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维护人类的文明!保护环境,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关键要看我们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我们营造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的生活环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一个作业: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结合大家所提的建议,向全县中小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呼吁珍爱生灵,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

五、板书设计:

珍 人 和

明 要封阳台。→阻隔住城市的喧嚣 爱 谐

天 杜 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生 与 相

不 卫 封阳台吗?→让鸽子有安身立命的场所 灵 处

封 东 寄予更多的关注与爱怜 保 自 共

阳 不封阳台!→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 护 同

台 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 环 然 发

境 展

六、教学反思

《明天不封阳台》这是一篇随笔,由于受伤的鸽子的出现引出文中父子对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的思考,表现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与自然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注重情感体验”。读到这里,突然间我似乎捕捉到了一点灵感。对呵,我能否尝试从情感体验角度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心,体会作者的用意呢?我何不尝试以赏析阅读的方式作为构建本节课教学思路的依据呢?

由此确立了教学探究的体验情感主线。“对动物怀着什么样的特殊感情?——我们应该你如何对待小动物?——作者满怀激情地想呼吁的是什么?”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应该很容易就能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运用动画的视频,学生理解“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的主题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语文活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中我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利用课本使学生的视野扩展到整个社会。从而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