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社会教案

2025/09/1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我园同其他学校单位一样,同样把"幼儿的安全问题"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主题活动中把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帮助幼儿掌握一些生活安全常识;每学期结束,学校的.告家长书上总有"教育幼儿不要玩火、玩水、玩电"等安全教育提示,家园共育,共同关注幼儿的人身安全。似乎我们的安全教育宣传已经到位,但地震灾害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使我们深受启迪。于是,自学年开始,我园也每学期举行安全教育专题活动。08年11月,我们在堡镇消防支队的支持下进行了幼儿消防安全紧急疏散演练活动;5月,在管片民警的协助下,进行了"防暴演练"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安全实践演练活动,幼儿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逐渐增强。但3-6岁幼儿的记忆是浅表的,自我保护的能力是微弱的,在事故发生时他们也特别容易受到伤害。而火灾是幼儿生活周围经常发生的事,11月9日又是全国消防日。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消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知道在平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学会在火灾事故中保护自己的生命。基于"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及《纲要》精神所倡导的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今天,在幼儿集体参与演练、个体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设计今天的活动《着火了该怎么办》是对幼儿零散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梳理,也是帮助幼儿经验的拓展、提升、系统化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过程。

活动的目标

1、了解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懂得预防火灾的粗浅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在讲讲,议议中大胆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的流程

观看新闻录像,引入主题。(采用直观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听清、听懂新闻内容,引出关于"火灾"的话题。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搜集的火灾事故案例,思考讨论,为什么会引起火灾,了解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讨论交流,学习自救(围绕"发生了火灾怎么办"进行讨论,通过课件辅助、模拟练习,加强幼儿对逃生自救技巧的熟悉,形成逃生自救的系统概念)--游戏"今天谁会赢",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活动延伸:争当消防宣传员,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让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安全教育资源,并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效,让每个幼儿掌握初浅的自我保护技能,为幼儿的后继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环境创设与教学准备

1、关于火灾的新闻报道、火灾时逃生自救的录像

2、幼儿收集火灾的案例(调查表)

3、"对"、"错"的牌子若干;水果图4个;红色的小旗子若干

活动过程:

新闻导入,案例交流

1、观看火灾新闻报道

提问:这则新闻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了解火灾事故的具体内容。

--锻炼幼儿的听说及表述能力

2、学做小小播音员

提问:你知道还有哪些火灾事故?

--经验回忆中引导幼儿大胆、完整、清楚地表述

师小结:火灾事故真多!

3、讨论交流

为什么会发生火灾?(点击火灾事故引发原因的照片)

活动反思:

从本次活动中,我们应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为他们设计一些更有价值的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在玩乐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如防雷、防电、防地震、防煤气中毒等,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小百科:着火,读音zháohuǒ,汉语词语,意思是冒火;失火。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与人合作时,应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习协商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地垫,体现合作的图片,幼儿绘画、手工、书写工具。

2、经验准备: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合作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知道合作可以解决问题。

教师以小海龟救妈妈的故事提出问题:“有一天,海龟妈妈带小海龟去学游泳,游着游着,小海龟们饿了,妈妈去帮它们找海藻吃,一不小心,妈妈的身体被卡在了礁石缝里。”请幼儿猜猜小海龟是用什么方法救妈妈的?

幼儿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讲小海龟们合作救妈妈的结局,让幼儿体会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简单的小故事,直接导入合作的主题,帮助幼儿理解合作的重要,突出了活动目标。】

二、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学习合作的方法。

1、了解游戏规则,激发合作的愿望。

布置场景:教师在场地分散放置大块地垫(平均每4名幼儿用一块),并调动幼儿:“我来当海龟妈妈,你们愿意当小海龟来和我做一个合作的游戏吗?”

交待游戏规则:以地垫当作大海里的安全岛,教师说儿歌“小海龟,本领高,潮水来了赶紧躲,牢牢站在安全岛,凶猛的潮水冲不到。”幼儿学小海龟随儿歌围着安全岛游泳,当教师说完:“凶猛的潮水冲不到” 时,幼儿快速跑上地垫,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能掉入“潮水”中。

【简单的游戏材料很容易让幼儿进入情景,幼儿一定会急于游戏,教师此时交待规则的过程要中注重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2、游戏“安全岛”,体验合作的快乐。 组织幼儿游戏,初步尝试合作。

讨论:“怎样可以站得又快又稳?”“为什么有的小海龟动作快却掉进了水里?”

小结:只有互相合作才会让大家都安全。

【有了速度与“安全”的要求,幼儿一定会有争先的意识,所以在快速跑上垫子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相互的影响,当幼儿出现不稳定或有合作的现象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并通过对比启发幼儿对合作的思考。】

3、增加游戏难度,学习合作的方法。

教师逐次减少地垫的数量,让更多的幼儿尝试合作。 请幼儿互相观察,说说自己或同伴是怎样保证自己安全的?让幼儿通过自己表述和与同伴交流,理解互相帮助、协商才能更好地合作。

【这是游戏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教育价值的部分。垫子的数量可有效地控制幼儿之间的合作需求,当幼儿产生冲突时,正是幼儿需要互相协商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适当做出引导,可用方法:互相观察、讨论、协商等。】

三、知道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愿意与人分工合作。

1、观察生活中人们合作的图片,发现合作的多种方式。 拔河 、抬花轿、划龙舟、搬东西。

2、观察分工合作的图片,感受分工合作的重要。 篮球比赛、做手术。

3、观察叠罗汉表演与解放军救灾的图片,让幼儿知道在合作时要坚持、忍耐。

【利用图片拓展幼儿的经验,体现社会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特点。既能了解合作的多种方式,又能引导幼儿知道良好的合作品质,使幼儿的经验从游戏提升到生活中的社会行为。】

四、延伸活动:学习用合作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以为解放军献爱心、做礼物为内容,组织幼儿讨论、协商分工。

2、请幼儿小组协商并选择制作材料。

3、幼儿合作制作礼物,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

【利用多种合作方式提升幼儿经验,使幼儿能在生活中使用倾听、协商、合作的策略,体现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及社会教育的一贯性及反复性原则。】

活动反思

1、大班幼儿对事物已经有了较稳定的态度,看问题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独立性,能坚持自己的想法。由于受这种年龄特征的影响,幼儿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在其合作时还存在合作机会缺乏,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要求不明确等几方面的问题。当与同伴产生矛盾时,他们大多时候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对待问题而且互不退让,使合作出现矛盾无法协商而失败。因此,提高幼儿合作的技能,丰富他们的合作策略是提高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目标的制定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2、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幼儿社会领域的核心能力是交往能力,培养幼儿主动交往的能力尤其重要。大班幼儿有一定的合作经验,但解决合作问题的主动性与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本目标指向幼儿的学习内容是合作策略,完成合作的方法是倾听与协商。目标的重点是学习用倾听、协商的方法解决合作中的问题,难点是在合作中能主动协调与同伴的矛盾。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好社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让幼儿有合作的体验,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幼儿体会同伴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传递的信息,学习用协商的办法来达到目的的统一。

3、活动选材适合幼儿,游戏“安全岛”规则简单,但能有效促进幼儿主动合作,教师能通过材料的调整来调节游戏难度,逐步让幼儿加强合作,促进协商技巧的掌握。在组织过程中,通过游戏任务让幼儿有合作的意识与行为,并通过不断减少材料提高合作的难度,从而让幼儿产生分享、争执、求助、协商、合作、帮助等行为,在这些过程中引导幼儿通过语言交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合作的技能,最后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4、活动过程轻松愉快,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一主线,贯穿在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活动过程以幼儿参与体验为主,避免了老师的单调说教,孩子们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去学习协商、体验,习得有益的社会交往技能,充分体现了社会教育潜移默化的特点。

5、活动对教师的随机教育能力要求较高,但在活动中,我关注幼儿的成功现象较多,没有及时关注幼儿在合作不成功后的表现,缺少及时的鼓励,影响了个别幼儿继续参与合作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园开设了电子琴课,孩子在上课的过程中喜欢弹琴,但是分不清手指的名称,听不懂音乐老师对手所提出的要求,由此生成了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手掌的各部分名称及小手的用途。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手掌各部分名称及小手的用途,知道要爱护小手。

2.喜欢动脑,能用手指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各种手形动作。

3.能运用不同的手指点画出小树发芽。

活动准备:

1.画好枝条的小树图画。

2.每组一份绿色颜料、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操变变变一个手指头,变成毛毛虫,爬、爬、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变成小兔跳,跳、跳、跳跳跳;三个手指头,变成小花猫,喵、喵、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变成螃蟹走,走、走、走走走;五个手指头,变呀变呀变没了!

二、认识手掌的各部分名称

1.认识五指的名称(1)以手指的―家的情景让幼儿了解手指的名称。A.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喜欢做什么?B.食指是妈妈,妈妈喜欢做什么?C.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喜欢做什么?D.无名指是姐姐,姐姐喜欢做什么?E.小小指头就是我,我喜欢做什么?(2)游戏:《手指运动》,复习手指的认识。

2.启发幼儿说出小手的用途及如何爱护小手。(1)小手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你们知道它都能做哪些事情吗?(2)小手可以帮助我们做那么多的事情,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你的小手,不让它受到伤害呢?

三、探索、感受不同的手形动作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幼儿说出所变的手形像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不同的手形动作。

四、小手真能干

1.出示范例,教师示范讲解手指点画小树发芽。

2.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手指点画,教师引导。

五、作品欣赏

体验绘画的成功喜悦园长点评:本节活动为健康和艺术的综合活动,教师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几个游戏并贯穿整个活动,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满足了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好朋友不开心时可以用讲故事、唱歌、说笑话等方法让他高兴起来。

2.当好朋友不高兴时,能安慰和简单的帮助好朋友。

3.体验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愉悦心情。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鸡和小鸭的手偶,草地的背景图,两幅幼儿不高兴的生活情景图片(如情境一:离园时,爸、妈还没有来接,幼儿心情很难过。情境二:幼儿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草地上不小心摔倒,哭起来。),还可以准备幼儿在班里与同伴相处、学习生活中常会发生的不愉快事件的图片或视频。

2.“我的心情”展示板,上面有空白的心形卡片,彩色笔。

3.歌曲《幸福拍手歌》。

4.幼儿学习资源①第30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手偶“哭泣的小鸡”,鼓励幼儿想办法让小鸡高兴起来,引出活动内容。

2.教师边操作手偶或请幼儿看幼儿学习资源①第30页,讲故事《想让你开心》,使幼儿知道让小鸡高兴的几种方法。

提问:为了让小鸡高兴起来,小鸭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小鸡高兴了,小鸭心里感觉怎样?

教师小结:好朋友不开心时可以用讲故事、做鬼脸、说笑话的方法让他高兴。

3.出示幼儿生活情境图片,了解好朋友不开心的原因,扩展安慰好朋友的更多方法。

(1)教师分别出示情境图片一和图片二,提问:图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难过?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怎样做让他高兴一点儿?如讲笑话、做鬼脸、唱歌、跳舞、玩玩具等。

(2)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将自己想的办法用一用,并谈谈被帮助的感受,和帮助别人的感受。

4.出示“我的心情”展示板,请幼儿在心形卡片上画画现在的心情,并请幼儿看看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有没有需要我们关心的朋友。

5.播放《幸福拍手歌》歌曲,幼儿自由结伴,把快乐带给同伴和朋友。

活动延伸:

1.幼儿每天来园时,在“我的心情”栏中,画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间相互关心,能用简单的方式向同伴表示关心。

2.开展“和弟弟妹妹一起玩”活动,活动中想办法让弟弟妹妹快快乐乐。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