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五年级数学教案

2025/09/1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学校安排老师给校车的车窗贴防晒膜,可是老师不知道买多少防晒膜合适,你们能帮帮我吗?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请你来说一说吧。

你说通过观察发现车玻璃的形状是梯形,只需要算出来这个梯形车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买多少防晒膜了。

那我们该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老师看到同学们露出了疑惑表情,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

2.新授

同学们,虽然我们不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之前咱们已经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探究的吗?你来说,哦,你说我们是通过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来进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探究它的面积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拿出老师课前分发给大家的各种各样的梯形,来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吧,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好了,时间到。大家都停下来吧,哪个小组代表来展示你们的结果?

第三小组代表,你来说。你说之前学过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好,说的请具体,还有哪个小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组代表,你们是怎么做的?哦你说你们把梯形剪成了二个三角形。同学们各有各的方法,你们可真厉害。还有别的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哦,第二小组代表,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哦,你说你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真棒!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这种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我们熟悉的图形,该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我们以第三种方法一起来推导一下吧。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又与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这个问题,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开始吧。

你最先举起了手,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真棒!还有谁再来补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镜的女生,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高÷2!如果我们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请你来说吧,哦,你说梯形的面积等于(a+b)*h÷2!。思路很清晰说的很完整,请坐!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b)*h/2!

同学们,我们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那刚刚我们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这两种方法能不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下探究吧!

3.巩固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校车防晒膜的问题,窗户的上底长40里米,下底长50厘米,高30厘米,请你们在三分钟的时间内独立算出校车需要多少防晒膜。

时间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出师了答案,你们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一样吗?

哦,都一样啊,看来大家都掌握的不错!

4.小结

大家都是爱学习得好孩子,最后谁能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说你学会了求梯形得面积,还有你来补充,哦你说梯形得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你们说得都很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得方式学习了梯形得面积,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学会了转化的思想。

5.作业

马上要下课了,现在老师来布置一下咱们的作业,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课后习题1,2题,并利用所学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2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发散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独立完成P3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千米)1956—1142=814(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熟练地进行约分的关键是准确、迅速地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教具、学具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直接引入

引导学生看书完成树上

用分数表示课本44图中的阴影

二、探索新知

同学们讨论,这几个分数不一样,为何大小相等?

()()()

比较这四个数的大小

===

试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释。

学生巩固以前所学知识

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理由,在此基础上,揭示约分的概念和最简分数的名称。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三、巩固练习

3、总结,像这样,把一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分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不能再约分了,是最简分数。

1、圈出最简分数,并约分其余分数

12/162/310/127/186/308/3625/45

2、比大小

3/4○1/47/18○7/15

18/24○3/4

能运用约分比较大小

板书设计:约分

(约分概念)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巡视学生练习情况,集体校对。

做口算练习第一页上的1。

二、情境引入

学习有关奥运的知识。

(出示贺年卡)谈话:这是老师在假期收到的贺年卡,你认识它吗?(福娃)

说说有关“福娃”的知识

三、四则运算练习

1、提问:

你想了解更多奥运知识吗?

正确计算结果就有答案了!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1。没有括号的计算题。

出示:

2630—867+133

581—31×18

做完自觉复习

2。有括号的计算题。

(158+125)×2

196÷(712—698)

456÷19×83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3。小结计算顺序并练习。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齐读奥运知识

2、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3、你们还想了解吗?

33×(225÷15)

944÷(105—89)

1210÷(89+21)

2112÷(16×3)

134×16÷67

1300×(700÷10)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做完自觉复习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齐读奥运知识

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四、课堂总结

归纳: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