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3)参观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自制小挂历。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教幼儿猜谜语的`方法。
会说谜语。
活动准备
板书、字卡。
活动过程
1、出示板书,请幼儿找一找认识的字。
2、试着读一读谜语。
3、教师范读谜语,请幼儿随读,理解大意。
4、逐句分析特征,学会联想与想象。
(1)“一种花儿真奇怪,到了冬天它才开。”[有哪些花在冬天里开放。]
(2)“无根无叶无人栽”,[自然景物或是野生的。]
(3)只从天上飘下来。[天上飘落的带“花”字的自然景物是“雪花”]。
5、分组比赛说谜语,游戏“抢椅子”。
6、手指点读谜语。
活动延伸
给家人出谜语,请他们猜一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共同讨论如何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情绪变化。
3、主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制作活动。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有制作连环画的`经验。
2、幼儿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
3、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教师《小猫钓鱼》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谁?它们都是谁?
2、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你认为制作一本《小猫钓鱼》的连环画需要几幅图?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猫妈妈和猫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怎么样才可以让人分清楚它们?
教师:猫宝宝钓到大鱼后前后的表情一样吗?怎么画?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怎么表现?
教师:制作一本连环画,还需要什么?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现主要角色和情节。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的?
4、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看一看,哪一组的连环画做得最漂亮、最能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是通过幼儿扶台闭眼的状态下倾听故事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专注的、清楚的听故事。并经过一问一答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接着我用视屏图像《小猫钓鱼》的图像展现给幼儿,在次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在幼儿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环,有四分之一的幼儿能连续生动的讲故事,小部分幼儿还是不敢讲,我想我对幼儿的启发、鼓励方面可能还需加强吧。
小百科:钓鱼是捕捉鱼类的一种方法。钓鱼的主要工具有钓杆,鱼饵。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亲自观察、比较、品尝、实验,让幼儿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
2. 初步了解盐的用途,知道盐是怎么来的。
3. 了解盐的特性,遇水可溶化,受热又可从水中分离出来。
4. 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盐的特性 。盐遇水可以融化;受热盐又可从水中分离出来。
活动准备
1. 装满盐的罐子一个,盘子一个;装有糖的盘子一个;装满水的水盆一个;找一个幼儿扮演“文文”;能操作的蝴蝶一只。
2. 铁锅一个,电炉一个。
3. 每名幼儿一小匙盐,一个装满水的小水杯。
4. 海水制盐的录像片,盐湖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盐
1.教师出示装有盐的盘子,请幼儿观察。
提问:盐是什么颜色?
盐看起来像什么?(如像糖、像雪、像白面等)。
盐是什么形状的?(白色的、像糖、像雪。细看盐是小颗粒状)。
2.尝尝盐是什么味。
让每个幼儿轻轻在装盐的盘子里沾一下手指,放在嘴里舔一下,尝尝盐的味道;让幼儿告诉老师盐是什么味;请幼儿再尝一尝糖,通过糖和盐的对比,肯定盐的`味道是咸的。
二、表演:文文的故事
一只蝴蝶飞到了文文的面前,文文忙去捉蝴蝶。他跑啊跑,没想到蝴蝶没捉到,却碰翻了盐罐,雪白的盐全撒到了水盆里。
三、请幼儿观察落到了水盆里的盐的变化
教师用手搅水盆里的水,请幼儿观察盐慢慢溶化到水中的现象。用匙子轻轻搅动水杯,观察盐的变化,然后尝尝水的味道有什么变化。
四、把盐找回来
1、我们大家来帮文文把盐找回来吧。
2、实验让盐水蒸发分离出盐来。
(1) 把盆里的水倒进锅里,烧沸,让水不断蒸发直到水全烧干,显出锅底的盐来。
(2) 把幼儿小水杯里的水全倒进锅里,让幼儿亲自进行一遍实验。
(3) 教师小结:盐能够深化在水里,使水变咸;盐水受热蒸发,水全干了之后,盐又会重新出现,从水中分离出来。
五、盐从哪里来
1、请幼儿观看海水制盐的录像片。
2、组织幼儿讨论:盐是怎么来的?
3、重放一遍录像,教师总结海水制造盐的原理:海水很咸,它含有大量的盐。盐水遇热蒸发变干后,会分离出盐来,所以人们便用海水来制盐,我们平时吃的盐大都是海盐。
4、盐的其他来源
(1) 请幼儿看盐湖的照片
(2) 告诉幼儿世界上的盐除了海水制的盐外,还有天然盐矿和盐湖,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的大海被晒干后变成的。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太仓促。虽然我不断的给孩子们用实验来启发他们,但是孩子还是有一些朦胧感。
不过在此次活动中还是让孩子知道了盐的来源、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