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我战友邱少云》说课稿

2025/09/20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我战友邱少云》说课稿(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战友邱少云》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本课记叙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敌人的燃烧弹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趴在火堆里纹丝不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赞扬了邱少云严守革命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写法,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理解邱少云的处境;通过邱少云的外表描写,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10自然段。情感目标:学习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严守纪律的革命精神。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及理论依据

①复习引入

1、讲一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引疑: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为什么会成为“伟大的战士”?具体表现在哪儿?(1、以疑导读。教学一开始,我以学生上一节课留下的疑问为教学的切入口,单刀直入,直奔“伟大的战士”,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思路,又抓住了课文蕴涵的意义的实质性问题。再凭借有关课文内容,抓住重点——第7、9两小结,一节抓“内心”,一节抓“外表”,并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拎起一个点,带动一个面”。)

②学习课文第3大段

1、自读这一段课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划下来,再好好读一读。

2、反馈,根据学生回答,选择相关段落进行研究。

3、学习第7自然段

(1)师:眼看着战友被烈火灼烧,作者的心情怎样?(出示第1、2句)

“这怎么忍受得了呢”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联系第5小结说说这是一团什么样的火。

说说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不仅指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难以忍受,还指作者目睹战友在烈火中燃烧的心情也是难以忍受的。)

指导朗读:怀着极度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

(2、以情动人。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以动人的朗读,感人的语言,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热爱、崇敬的情感之中,邱少云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2)作者的心情不但紧张,他还非常担心。(出示第3句)

读一读,体会:“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

指导朗读

(3)作者的心情除了紧张、担心,还有吗?(出示4、5两句)(极度矛盾的心情)

“我”为什么不敢看?

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

(这是个双重否定句式,是理解的重点,一方面眼巴巴地看着战友被烧而心入刀绞,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个重大的潜伏任务作战计划不能完成,让学生理解“我”极为痛苦矛盾的心情,理解邱少云忍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从而让学生懂得邱少云为什么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精神力量,在学生的心目中建起一座“伟大战士”的不朽丰碑。)

这里的奇迹指什么?我为什么只寄希望于奇迹的出现,难道没有办法救出战友了吗?为什么不这样做?

指导朗读:怀着焦灼不安、极度矛盾的心情来朗读。

(4)这奇迹会出现吗?所以最后一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

(5)小结

这一小节写了“我”目睹“战友在烈火中燃烧,内心紧张、担心、矛盾、痛苦的心情,课文明明是写邱少云,为什么把“我”的心情写得这么具体呢?(贯穿目标,理解本文的写法,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理解邱少云的处境;)

从作者的心理变化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邱少云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他能经得起这生死考验吗?

4、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自读,划出描写邱少云行为表现的`句子,并好好读一读。

(2)反馈

出示: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重点理解“千斤”“巨”)

他为什么能这样?他想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

(3)观看录象,用语言描绘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双手,还要想象他的内心活动。

学生当场写话,反馈

(3、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

教学重点部分4—8自然段时,如果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在脑中展开想象,难以直观地感受课文所写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有一定的难度。

我借助了电影片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情感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课文描述的环境和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内心的活动。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断,特别是人物的神态、动作、内心活动和环境。这样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课文描写人物内心活动这一内容有了更好更易的理解,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激情,对英雄产生了敬佩之情。

看完片段后,我再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用语言描绘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双手,想象他的内心活动。使这一环节的教学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③学习课文第4大段

(1)一个邱少云牺牲了,千万个邱少云式的战士站了起来,齐读第9自然段。

(2)比较句子

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2、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这两个“才”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突出了他怎样的精神?

(3)我为什么忘不了那一天?

我仅仅忘不了这一天吗?

感情朗读第10小节。

④总结全文

在战斗胜利后不久,在那“391”高地的石壁上,出现了一行大字:为集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这是战友们怀着最崇敬的感情,用邱少云生前达坑道使用的铁钎、大锤精心刻写的碑文。它将永远屹立在天地之间,闪耀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光辉!请同学们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碑文。

《我战友邱少云》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来应聘小学教师的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我的战友邱少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冀教版小学教材是新课改后的新教材,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我的战友邱少云》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做人需具备的优良道德品质单元的第四篇课文。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抓住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体会人物的品格和精神,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为社会奉献的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人格品质的不断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受到的煎熬。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及小学五年级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身心发展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理解邱少云的处境;通过邱少云的外表描写,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为: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感受到邱少云精神的伟大。

4、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疏通字词。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解、感悟、朗读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

二、说学生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感人至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篇范例。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受到邱少云精神的伟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呢?这一问题以成为此课教学的中心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内涵,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及人格的提升,最终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教学时应以读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充分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当时的危急场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好地感受邱少云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以上设计理念,具体的教学过程分这样三个环节进行:

(一)情境营造,导语催情。

1、开课伊始,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邱少云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呼唤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的名字。(屏幕显示课题)

2、用递进式导语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课题以营造氛围。如:

①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②让我们大声地呼唤他的名字!

③让我们全体起立,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每一堂课都要讲究开场的艺术,场开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感情传导作用,架起教师、学生和作者思路之间的桥梁。开课伊始,教师即浓墨重彩、一唱三叹地引导学生反复读题,为营造特定的课堂气氛进行了充分的预热和“蓄势”,让每一位学生都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品味、朗读、感悟人物形象和精神。

设计意图:成功的课堂教学追求“主线简明,细节饱满”。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核心内容进行研读,可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语文教学承担着为学生生命奠基的重任,故而应让学生在潜心涵咏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使其心灵受到震撼,人格得到提升。因此,这一环节由“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带动重点段(第7、8段)课文的教学,一节抓“内心”,一节抓“外表”,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心感悟。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主动阅读、主动感悟和主动评判。

第一步,细读词句,把握形象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同学们,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能反映邱少云这位英雄的独特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请大家仔细地、深入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让学生在切实而有效地读书活动中潜心会文、感同身受,实现与文本间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从原因、从表现、从后果、从结果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意思。从而感受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感受邱少云的伟大壮举

第二步,品词品句,突破重难点,感受伟大。

1、第7自然段写了“我”目睹“战友在烈火中燃烧,内心紧张、担心、矛盾、痛苦的心情,通过作者当时的心情来突出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危险处境和忍受的巨大痛苦。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单纯地注重学是不够的。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把自己的主体作用和教材之介体作用结合到一起,才是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本节教学中,我先是感情范读,营造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然后紧紧抓住“我的心像刀绞一样,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一句层层深入,用情,用心,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怎样是刀绞?究竟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们的心?”让学生品词品句,认真体会。紧接着老师一段过渡语感染学生:“是呀,战友的担心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过朗读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了邱少云的心里。

第8自然段是邱少云壮烈牺牲的经过,也是引导学生发自内心感受邱少云精神伟大的重难点所在。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比较巨石与邱少云的异同,并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烫伤、烧伤的感觉体会烈火中的邱少云经受的痛苦煎熬。通过单个读、集体读、轮读、引读等不同方式读出这一伟大壮举,读出他的坚强意志,读出对他的崇敬。随后,借媒体助情。课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邱少云》,再现那感人肺腑的时刻。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每一个同学都被邱少云严守纪律,为了革命不惜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的崇高精神所深深地感动。每一个镜头都在紧紧地牵动着同学的心,深深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邱少云处境的万分危急,以及邱少云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壮举。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同学们怀着对英雄邱少云的敬佩之情放声朗读。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三)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对课堂教学来说,仅有好的开头还不能说是“成功的一半”,还需要有好的结尾与之相呼应,一个精彩的结尾与一个吸引人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能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1、书写悟情。当学生对邱少云满怀崇敬和怀念之情时,引导他们为邱少云撰写碑文,以此抒发情感。

2、诵读抒情。学生读好自拟的碑文后,教师点击课件呈现碑文(“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并引导学生诵读。

3、结课激情。教师: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更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和在座各位同学一样,坚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此刻,把整个教学气氛推向情感高潮。从而达到了教师、学生、作者、编者心心相通,情感共鸣。给人留下情韵在胸、绕梁不散之感。

4、布置作业

课下去阅读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这样一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精神领域。

总之,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以读为本,以读感悟,读中熏陶。力求以动人的朗读,感人的语言,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热爱、崇敬的情感之中,邱少云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板书设计:

我的战友邱少云

纹丝不动

自觉遵守纪律钢铁般的意志

伟大的战士

《我战友邱少云》说课稿 篇3

《我战友邱少云》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战友邱少云》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战友邱少云》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写抗美援朝战争中“我的战友”的文章,作者以目击者、亲历者的身份写下了战友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情感真挚,揪心感人,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的安全,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忍受痛苦煎熬的顽强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写法,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理解邱少云的处境。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是:

1、引导学生通过“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去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

2、从邱少云的外表(神态、动作),去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世界。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理念

(一)、导入

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设计是通览全文――字字句句皆关情:初读感知,交流心得,再读课文,感受情境。)

(三)整体认识与感悟,有感情朗读

1、提出学问提示,自由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找,你觉得这篇课文的哪个词语

最能反映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把这个词语圈出来。(这里把握形象,身临其境悟深情。)

2、默读课文,你是从什么地方读懂“纹丝不动”呢?建议从前往后读。邱少云为什么做到“纹丝不动”?有什么原因?你能找到吗?个别学生回答,并把当时真实的感受读出来。

3、提问:潜伏从天没亮到黄昏,时间长。我们潜伏的地方离敌人有多远?

教师引导:潜伏时间长、距离近,十分危险,请将紧张的氛围读出来。

4、合作讨论:少云在火中怎样做到“纹丝不动”?

5、从“邱少云被烈火包围”中。让学生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紧张些。再找学生读

13、教师指导读、个别读、齐读。找一个学生读

(研读――潜心会文感真情:引发切入、交流互动、小结提升。成功的课堂教学追求“主线简明,细节饱满”。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核心内容进行研读,可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14、总结:这就是我们的'英雄,这就是我们的战友——邱少云

(四)拓展思维,抒发情感: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课文发生背景,加深对课文理解。)

战斗结束后,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悲痛但又无比崇敬的心情,你想对邱少云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以写一篇读后感。(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