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2025/09/2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 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 脐 。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识中国画

1、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

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三、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

(二)、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画的分类】:

按技法分:

1、工笔画。

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

按内容分:

1、花鸟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

2、山水画(亭台楼阁,自然现象)

3、人物画 (人物肖像,生活场景)

【画材介绍】:

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毛笔(羊毫、狼毫、) 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 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

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

兼毫:软硬适中。

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

【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逆峰用笔是指笔锋逆行(也就是说和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其效果干涩、稚拙。

拖笔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2、认识中国画的墨法。

泼墨法、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泼色、色泼墨)积墨法

3、认识国画的墨色。(五墨六彩) 中国画的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中国画的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4、组织学生赏析《泼墨仙人图》和《墨梅》。

5、教师演示几种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

(四)、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1、进行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的练习。

2、要求学生随意画一张写意中国画。

(小组实践,老师随机指导,)

(五)、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评点。

教师小结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一、参照范画,临摹其笔墨技法,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二、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即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一、运笔、用水、用墨的方法;

二、画菜叶;

使用教具:

(1) 范画2张

(2) 步骤图6张

(3) 白菜、辣椒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提问: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有哪些?(学生答)

教师小结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引入新课。拿出大白菜和辣椒实物,说明本节课教学任务,并简介其结构,然后,板书课题——《蔬菜》(中国画)(两分钟);

二、讲授新知识:

1、师生共同欣赏齐白石,李苦禅的作品,简介风格。然后出示教师示范作品,简单介绍一下。

2、 教师示范以大白菜和辣椒为题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边讲边画)。

(1)画菜帮:中锋蘸淡墨勾出,先从中间一块画。

(2)画菜叶:用大笔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侧锋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注意墨团有浓淡大小的'变化。

(3)画叶脉: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4)画菜根:中锋蘸浓墨,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下按。

(5)画辣椒;用大红色画辣椒,尽量一笔完成。

(6)题字和盖印: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15分钟)。

3、出示作业要求:

(1)临摹一幅《白菜辣椒》的水墨画。

(2)用笔大胆、肯定。

(3)保持画面、桌面、地面的干净。

二、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20)分钟。

三、讲评:选出几件好的和差的学生作业讲评,然后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3分钟)。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画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了解中国画的悠久历史。

2、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对中国画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同样内容的中国画和蜡笔画各一张。

2、提斗,大白云,小勾线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对比欣赏中国画与蜡笔画,初步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韵味,知道有国画这种艺术形式。

教师:请你们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认识几种基本的、在幼儿园阶段常用的作画工具。

(1)认识三种毛笔:提斗、大白云、小勾线笔。

l在幼儿园阶段,常常用拟人的方法介绍毛笔,如这三种毛笔分别上笔爸爸、笔妈妈和笔宝宝,它们上毛笔一家。

(2)认识墨汁与国画颜料。

(3)认识宣纸。

l可以将宣纸与普通白纸放在一起,引导幼儿通过看、摸、滴水等方法,感受宣纸柔软、易吸水、易破等特性。

3、幼儿自由探索使用作画工具。

(1)引导幼儿用于毛笔刷刷自己的胳膊和脸,感受笔头的柔软性。

(2)用毛笔蘸清水在地板上、宣纸上随意涂鸦,感受毛笔的.笔触与宣纸的吸水性。

(3)做个小实验,将墨汁轻轻地滴入装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感受墨汁溶于水,以及遇水变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