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静女》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静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学习《诗经》重章叠唱的手法,体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领会其妙处。
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凝练的诗歌语言,概括男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对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了解《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对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窈窕淑女。
执子之手。
一日不见。
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出自哪部作品吗?
提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对女子的热烈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诗经》中这样的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邶风·静女》,领略一番别样的风情。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又称“诗三百”,反映了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风”“雅”“颂”“赋”“比”“兴”诗六义。《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诗歌以四言为主,重章复沓,反复咏叹。
二、读一读
1.教师范读,正字音,然后学生齐读(见课件)。
3.字词疏通。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注解:其:形容词词头。
姝:美丽。
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边的角落。城,城墙。隅,角落。
俟我於城隅:于城隅俟我。爱: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踟蹰:同“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注解:娈:美好。
贻:赠送。彤管:红色的管箫。
管,有人说是茅。
炜:鲜亮有光的样子。
说怿:喜爱。说,通“悦”。
女:通“汝”,你。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解: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茂草。
洵:副词,的确、确实。
匪:通“非”,不是。
3.学生朗读,同学们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要根据句子的大致意思来确定。例: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第一二句,读出着急的情味;第三四句,读出美好愿景的情味;第五六句读出充满细想,回味无穷的味道。
学生分组诵读,掌握诗的特点:重章叠句、押韵。
三、演一演
1.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大家现在在心中对这首诗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们就以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呈现给大家。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⑵抽签决定由哪以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2.表演展示。
3.在他们的表演中,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呢?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极度兴奋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焦急万分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高兴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赞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喜悦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兴奋得意
四、赏一赏
1.重章叠唱是《诗经》常用的手法,《关睢》也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请举例。
“其姝,其娈,其美”“俟我城隅,贻我彤管,归我牧荑”等。
作用:情感的线索,思想的.脉络。
俟我城隅——约会——搔首踟蹰——急切之情
贻我彤管——热恋——说怿女美——狂热之情
归我牧荑——痴想——美人之贻——渴慕之情
2.“赋”“比”是《诗经》常用的手法,这首诗是否也用了类似的手法?
“赋”——铺叙故事。第一章就写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
“比”——第二、三章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将彤管比荑草进行对比,通过对普通荑草的赞美来表现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渴慕之情。
3.总结: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五、写一写
1.这是一首美丽淳朴的爱情诗,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对此诗曾作了极为达情传神的今译: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2.请同学们用现代诗的形式改写《静女》。
示例:《姑娘啊,姑娘》
姑娘啊,姑娘,既然你已然来到,就不要让我苦待,徘徊。我手里的玫瑰快要凋零。姑娘啊,姑娘你送我的萧笛,鲜红如你的心灵,樱唇。我吹响它召唤着你的到来。姑娘啊,姑娘这爱情的玫瑰中,有我对你的祝福,祈祷。
六、议一议
1.读一篇好文章总是让人唇齿留香,真是好文不厌百回读。那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爱情呢?你心目中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
真挚、真诚。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
2.温馨提示:纯美的爱情人人都向往,她像怒放的玫瑰一样芬芳、美丽,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喔。
《静女》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静女》《子衿》
2.分析形象,体会诗歌中纯真热烈、美好甜蜜的爱情。
3.通过《静女》《子衿》学习,深刻领会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及表达效果并学会迁移运用,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写一首现代诗。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陶冶高尚的情操。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说说诗歌的大意,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感受《静女》《子衿》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进行再创作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感受男女主人公纯真的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重点:
1.分析形象,体会诗歌中纯真热烈、美好甜蜜的爱情。
2.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1、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补写诗歌,创作诗歌。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她像无名的野花散发着远古的芬芳,那天真的时代,人们自由的相亲相爱,孔子为诗中无处不在的质朴和真诚感动,《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我们曾经在初中学过诗经中描写爱情的两首诗:《关雎》、《蒹葭》。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两首《诗经》中的表达爱情的诗歌《静女》、《子衿》。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朗诵《静女》《子衿》
1、教师指导朗读的基调,朗读的节奏。
提示:朗读基调:《静女》清新可爱、欢乐活泼
《子衿》缠绵悱恻、哀婉伤感
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注意读出四言诗节奏,基本上是每句两个节拍,个别句式灵活处理。
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3.小组朗读展示(至少展示两组):学生、老师做出评价。
4.齐读
四、翻译《静女》《子衿》
1、小组交流翻译中难懂的词句
2、学生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其他同学点评补充。
3、教师点评。
五、小组探究
1、两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静女》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子衿》写女子登上城门楼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满怀思念。
2、对比阅读,比较两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有何异同
不同:《静女》抒情主人公男子,沉浸在美好的爱恋中,充满欢乐。
《子衿》抒情主人公女子,满怀对心上人的相思,哀婉伤感。
相同: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真挚热烈,对爱情追请都大胆率真。
3、总结主题:
《静女》主题: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口吻,通过回忆恋人约会的情景,表达出恋人间那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
《子衿》主题: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这两首诗共同反映了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4、小结:《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了至纯至真之爱。这里青年男女的爱情虽然没有中老年爱情的洗练和深沉,却因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穿越千百年的时空,至今仍感动着我们。但我们大家必须明白,美好的东西是需要珍惜的,你要珍惜你爱的花朵,让她在适宜的时节绽放!
六、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1、让同学说说《静女》《子衿》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静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是男子对女子的热烈赞美,反复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喜爱之情,表现他洋溢在爱情的甜蜜幸福之中。
《子衿》:一、二章在反复咏叹中强烈表达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与盼望,体现了女子大胆直率的爱情追求,真挚热烈的情感。
此外,运用重章叠句都使两首诗有一种韵律美。
2、老师总结重章叠句作为诗歌的一种创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
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七、迁移训练:写作——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
1、展示重章叠句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
重章叠句为《诗经》所首创,正因为它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广为后世诗歌使用。如汪国真的《感谢》:
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汪国真,祖籍福建省厦门市,1956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感谢》是汪国真在20xx年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所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2、让学生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补写诗歌
老师展示《独语》,省去原诗的三、四节,让同学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补写。
独语
覃子豪
我向海洋说:我怀念你
海洋应我
以柔和的潮声
我向森林说:我怀念你
森林回我
以悦耳的鸟鸣
我向星空说:我怀念你
星空应我
以静夜的幽声
我向山谷说:我怀念你
山谷回我
以溪水的淙鸣
我向你倾吐思念
你如石像
沉默不应
如果沉默是你的悲抑
你知道这悲抑
最伤我心
八、布置作业
写一写:运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写一首关于爱情的现代诗,表达积极健康的情感。
九、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体会了《诗经》中的真纯的爱情,也体会了重章叠句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老师想跟大家说美好的爱情需要珍惜,我们要像呵护一朵花似的让她在适宜的时节绽放。当下最要紧的是把学业搞好,那就回去把随笔写好吧!同学们再见!
十、板书设计
不同:《静女》抒情主人公男子,沉浸在美好的爱恋中,充满欢乐。
《子衿》抒情主人公女子,满怀对心上人的相思,哀婉伤感。
相同: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真挚热烈,对爱情追请都大胆率真。
手法:重章叠句
十一:教学反思:
《静女》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经,掌握诗歌内容。
2、培养抓住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在诵读中融入情感、体悟主题的能力。
3、建立健康的爱情观、人生观和职业观,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琢磨细节描写,赏析静女形象。
教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流程:
【任务驱动课前自读】
借助泛雅平台,完成以下任务:
1、观看《诗经及诗经里的爱情》微视频,并且完成检测练习。
2、参与“我喜爱的女主”投票。
3、解决疑难字词读音,自读诗歌,并上传自读音频文件。
4、结合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及用法。完成填充“静女”。
一、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诗经》九宫格诗词大比拼
利用白板,设计九宫格,学生完成填充(内容:《蒹葭》、《关雎》)创设情境,引出中华传统诗歌不朽之作—————诗经
(二)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起。
导入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像我们的祖先,虽然生活艰辛,却能够诗意地生活,与歌舞为伴,吟咏生活,吟唱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些美好的诗句与诗意的生活,真的离你很远吗?今天,让我们借助化手段,进行一次时光穿越,去感受《诗经静女》的古风,走进男女主人公纯洁、质朴的爱情世界。
(三)师利用大数据,反馈自测结果,然后根据教学平台的统计,选择错误率最高的两道题进行讲解。
二、整体感受:静女其姝,洵美且异
(一)两厢比较,“情”最重要
1、听学生自读音频。
2、听师读《静女》。
3、对比差异,师生谈话,得出结论:有生命的诗歌,要带着情感去读。
(二)探究思路,体悟情感
1、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2、整体感悟,理清思路。
依据原文,重排情境图片,分析诗歌结构及艺术手法
男子赴约回忆静女赠彤管再忆静女赠荑草
(三)、配乐朗诵,释放情怀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在平台上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诵,保存并上传。请一名同学展示配乐朗诵效果。
三、深入探究:思古通今,寻找静女
由课前的“我喜爱的女主”活动,导入到难点学习,分析静女形象。
(一)探静女,知姣好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娴静美丽
(二)研细节,显性格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活泼机灵
(三)析馈赠,了态度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率真大胆
完成平台反馈练习“静女是的”
(四)、融入情感,配乐朗读
1、借助平台课程中的配乐视频,进行美读,保存并上传。
2、小组推选最佳进行全班展示。
四、拓展延伸:静女之爱,我代言之
(一)探访心路
师生谈话,探寻静女的心路历程,在平台完成“静女是的”练习。
(二)尝试从静女的写作角度仿写此诗。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要求章节结构与原文一样
3、要求有三个特定的情境:约而不见,赠君彤管,馈君以荑
4、师展示自己的下水诗。
静女
东方未晞,俟君城隅。我心匪石,胡为乎不见?
彤管有炜,说怿其音。倜傥生采,良人美且眷。
野有柔荑,洵美相贻。适我愿兮,甘与子偕老。
(三)成果展现
1、各小组将仿写的诗歌传送到教学平台,师生跟帖评论
2、共赏其中一首
五、总结升华,:以读化情,缘情生理
今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先秦古朴、纯洁、美好的爱情世界,领悟了静女他们之间纯真、质朴的爱情观,这不仅是爱情观,这还是一种纯真、质朴的人生观,这也是一种纯真、质朴的职业观。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本诗,在我们的朗朗诵读声中熔进我们对先人的敬仰、向往,让悠久、美好的诗歌传统在我们身上体现传扬。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学平台的反馈练习。
2、依据“寻找静女”活动流程,寻找你心目中最适合的男主人公形象,分析原因,完成板书。
3、背诵《静女》,并参照平台的诗歌吟唱,自己揣摩、吟唱《静女》,两天后开通直播间,同学报名参加直播。
《静女》教学设计 篇4
《静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静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