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发愤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教具准备
徐悲鸿《奔马图》的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徐悲鸿《奔马图》图片,引导讨论:
图上的马给你什么感受?
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你了解徐悲鸿吗?
2、板题、解题
理解“励志”是什么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出示,开火车领读。
师生讨论提醒注意:
鸿 躬 (后鼻音)
励 (边音)
怒 (鼻音)
租 (平舌音)
指名读、齐读
3、多音字
看重 重新 冲着
4、指导长句朗读
出示、讨论停顿:徐悲鸿 | 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 以优异的成绩 | 通过了结业考试。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初步感知内容,理清段落
1、自读课文,思考:
(1)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
(2)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3)结果怎样?
2、练习分段
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立志?哪几个自然段写他为实现志向而努力?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划分段落:第一段(1 —— 3自然段)第二段(4—— 6)自然段 第三段 (7—— 8自然段)
四、质疑,适时师生讨论解答部分疑问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讨论注意点
2、教师指导:
(1)“倦、绩、鞠”笔画较多,要注意匀称,左窄右宽
(2)“倦”右下不要多横
(3)“改”左边第三笔是“ ”,不要写成“ ”
3、教师范写“疲、倦、改、躬”,学生描红、临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皮 且
二、在括号里画去不恰当的字
再接再(厉 励) 礼貌(代 待)人
(奋 愤)发努力 日夜奔(池 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具准备
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复习段落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①齐读句子
②“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
③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外国学生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徐悲鸿不可能成为画家;二是中国人太愚笨,不管学习条件多好,也不能成材。由此可见外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着)
⑤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外国学生的话多们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一段。(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预期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7)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第一段段意。(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争气)
2、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奋发”什么意思振作精神,情绪高涨,刻苦学习?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
2)比较句子: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道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
比较句子,读感受(第二句后面加上一个打比方的内容,形象地写出了徐悲鸿立下崇高的志向后,情绪高涨,力量无穷,不知疲倦地刻苦努力学画)
3)指导朗读
要求学生精神饱满的读,可以先用两种预期读上下两句话,让学生评讲。
过度: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5、6自然段
1)由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全班交流,朗读体会: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投入,很认真)
有感情齐读第5自然段
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出示)徐悲鸿的生活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经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的是省下钱来____________。
自读课文后填空
指名说说括号里的词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徐悲鸿为了学画,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节衣缩食、艰苦奋斗,正像一匹骏马“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有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4)理清第二段的构段方式,概括段意。
①齐读第二段。
②思考第4自然段与第5、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小结第二段的构段方法是先概括后具体叙述(先总后分)
④教给学生运用总起句概括段意的方法,让学生概括第二段段意。
3、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3)“震惊”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从哪儿看出外国学生的态度改变了?
指导朗读
(4)小结第三段段意(徐悲鸿以友谊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总结全文
1、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成绩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四、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1919年出年,一天、从此、三年过去了)
2、轻声自读课文,记忆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情节。
3、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4、指名当众复述
要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组词
坡( ) 组( ) 引( ) 奴( )
疲( ) 租( ) 躬( ) 怒( )
二、联系课文的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功夫不负有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眼不识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3、徐悲鸿励志学画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冲着 被激怒(立志)
每逢……就……
潜心 努力
一间 一根 两片
震惊 鞠躬 优异 轰动(结果)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励志”、“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等词语的意思。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在第一单元的习作中,课本让我们按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有同学写想设一个美术节,那你们能说说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位画家。你们了解徐悲鸿吗?他是一名杰出的画家,擅长画马,代表作是《奔马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轻时的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
导入:为什么课文不用“立志”,而用“励志”呢?
(“励志”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徐悲鸿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他呢?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其中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自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感知课文大意。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绘、认、倦、列、租、杯、购、绩、错、误。
(2)生词:嫉妒、很不礼貌、震惊、鞠躬、承认、有眼不识泰山、激怒、不知疲倦、潜心临摹、优异成绩、轰动画界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
阅读提示: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2)、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3)、徐悲鸿励志学画结果怎样?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让学生汇报并归纳出: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
第二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第三段(第七和八自然段):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
四、交流、探讨
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课文题目用“励志”而不用“立志”。
(徐悲鸿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所以,题目中用“励志”而不用“立志”。)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1、复习巩固。
(1)、默写词语。
嫉妒、很不礼貌、震惊、鞠躬、承认、有眼不识泰山、激怒、不知疲倦、潜心临摹、优异成绩、轰动画界
(2)、指名尝试用上述词语复述课文。
2、齐声朗读全文。
二、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齐读句子。
(2)“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
(“他们”是外国学生。他们对中国人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偏见。)
(3)“真正的中国人”是指怎样的中国人?(有骨气的中国人)
(4)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5)“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外国学生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徐悲鸿不可能成为画家;二是中国人太愚笨,不管学习条件多好,也不能成才。由此可见外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
(6)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着)
(7)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3、小结第一段。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三、精读第二段。
过渡:为了向外国人证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徐悲鸿励志学画,那么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1、引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1)这个句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把“他”比作“骏马”。)
(2)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
2、研读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表现徐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和生活清苦的`句子。
① 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学画的奋发努力?
“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一词说明他画得很投入、很认真。
② 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的生活清苦?
“租了一间小阁楼”、“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
(2)有感情地齐读第五、六自然段,深入体会徐悲鸿提高画技之路的艰辛。
(3)学习构段方式。
这一大段的三个自然段在段落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课文先总写徐徐悲鸿奋发努力,后从他学习勤奋、生活清苦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写他“励志学画”的过程。
四、精读第三段。
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通过勤学苦练,他取得了哪些成绩?
(1)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结业考试。
(2)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2、引导学生想象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画界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1)“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是怎样下功夫的?
“功夫”指时间、精力。徐悲鸿所下的苦功由第五、六自然段内容可知。
(2)“功夫不负有心人”应当怎样理解?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共同研读,体会文章的内涵。让学生明确这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3)让学生结合其他名人或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谈对这句话的深刻领悟。
(4)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
板书设计:
更加奋发努力
徐悲鸿 潜心临摹 成绩优异,轰动画界
生活清苦
外国学生 “有眼不识泰山”
附课后练习4提示:
(1)徐悲鸿奋发努力,刻苦训练。他为了学画,一是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潜心临摹许多绘画大师的作品;二是宁愿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把钱省下来购买绘画用品。
(2)"震惊",是深受震动而且惊讶的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之所以会"非常震惊",是因为他从徐悲鸿创作的优异的作品中,看出了徐悲鸿是很有才能的,也由此感受到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不能小视。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广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2)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画。
(3)姚永柱把贺卡悄悄地放在了张老师的办公桌上。
(4)动物园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是那样活泼可爱。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4、学会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难点: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为国争光,为国人争气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
(2)引导讨论:图上的马画得好吗?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徐悲鸿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你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自己的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生字。
绘认倦列租杯购绩错误
(2)描红,并说说识记方法。
(3)出示生字词,识记生字词。
绘画认识不知疲倦陈列出租一杯购买成绩错误
(4)出示二类生字词,识记。
徐悲鸿励志达仰嫉妒礼貌临摹省下犯泰山
2、检查朗读课文。
要求:
(1)听课文录音,学会断句。在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注上记号。
(2)指名分段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的?
①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②徐悲鸿是怎么励志学画的?
③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2、交流,分段。
四、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第一段。
1、出示: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2、自学,讨论:
(1)指名说。指读第1自然段,理解“嫉妒”。
(2)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思考:哪些词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很不礼貌、冲着、)
(3)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4)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5)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有骨气的中国人,为国争光的中国人,为中国人争气的人。)
(6)小结(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齐读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绘画认识不知疲倦陈列出租一杯购买成绩错误
二、继续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1、徐悲鸿是怎么励志学画的?
(1)精读第4自然段。
①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联系上文理解)
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精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
指导朗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说: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徐悲鸿生活清苦?
指导朗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3)讨论:仔细想一想第4自然段与5、6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2、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1)指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什么意思?有心人指谁?他是怎样有心?他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读出自豪感。
(2)外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重点理解:有眼不识泰山
指导朗读。(“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的语气)
(3)比较外国学生前后两次语言,体会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体会徐悲鸿的爱国热情。
(4)小结 (徐悲鸿励志学画,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为祖国争光,为国人争气,他是一个有骨气的真正的中国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课后习题3)
2、读句子,回答问题。(课后习题4)
板书:
3徐悲鸿励志学画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 冲着 被激怒 为什么励志学画
每逢……就……
一画一整天刻苦
潜心 怎样励志学画
一间小阁楼
一杯白开水清苦
两片面包
震惊鞠躬 优异轰动 励志学画的结果
有眼不识泰山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的中国人
为国争光为国人争气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3、唤醒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
1、课题中“励志”是什么意思呢?(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2、在课文中徐悲鸿先生到底励的什么“志”,我想还是要在读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二、紧扣关键词句,研读课文。
1、交流。(“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2、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徐悲鸿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请同学们读课文1—2自然段,细细地去体会。
(1)学生回答徐悲鸿是在外国学生的嫉妒和讥讽下说这话的。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
(2)教师叙述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会现实。再读外国留学生的话。
3、“必须”什么意思?(一定要这么做)徐悲鸿一定要做什么?(学生再读这句话,回答一定“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他们指谁?教师追问。当学生回答出他们指“外国留学生”时,教师继续提问“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真正的中国人指有骨气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指勤奋刻苦的中国人……学生对自己的理解,实现着多元解读。)
3、徐悲鸿用哪些“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划一划,同位之间进行合作讨论。
预设:
(1)、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时,教师提问学生,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完成自己的志向。)
学生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2)当学生回答出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时,教师提问学生徐悲鸿为什么要这样潜心临摹?又一次回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语句上,体会出徐悲鸿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再次齐读这句话,感受徐悲鸿为中国人争气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鸿每逢节假日在巴黎博物馆潜心学画只是他刻苦学画的一个例子。徐悲鸿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坚持学画10个小时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连动物园的老虎也常常会成为他的写生对象。(出示《骏马图》,这只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学生读四、五节去体会徐悲鸿的刻苦学画精神。)
(3)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徐悲鸿的生活进行对比,感受徐悲鸿生活的清苦。接下来提问学生是什么支撑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再一次回到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上,一起大声读这句话,深化理解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学生读有感情读第六节,朗读时抓住关键词语“小阁楼”、“一杯水”、“两片面包”,体会文章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衬托徐悲鸿奋发努力的精神。《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教学实录最佳路径教学反思为《扁鹊治病》而治病《17长城》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第一次抱母亲四时田园杂兴教案《普罗米修斯》说课稿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4“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的画展轰动了整个世界,他用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齐读第七节。
5、学生读此时留学生的表现,提问,为什么留学生的态度与刚开始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读留学生的话,在通过对“震惊”、“鞠了一躬”、“有眼不识泰山”朗读品味中,感受到那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忏悔。)。
6、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年轻的'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已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了光,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永不服输的精神,让外国人再也不敢小视我们民族,小视我们中国人。我们再读课文,记住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小结写法
1、引导学生抓外国留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很不礼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让这位外国留学生前后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
2、这位外国留学生由因偏见“很不礼貌”出言不逊,到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了一躬”。他对徐悲鸿表示深深的敬佩! 此时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哪?
(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小结
为了表现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徐悲鸿的表现,承上启下,转承自然,还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了外国留学生的前后表现,进行前后对比,反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
四、联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学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励志。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起来才充满活力和力量,会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励志的经历。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哪?又应该向徐悲鸿学习什么哪?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