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以此改编的电视剧以生动鲜活的演绎,印照在无数人心中,既是年代的记忆,也是人们共同的回忆。六小龄童上春晚的话题几度被提至微博热门,之后又有网友发出猪八戒的图片,上面写着:“还有三年就是猪年,答应我,你们的热情不要散好吗?”让人捧腹的同时却又引人反思,人们对于《西游记》的热情能持续多久,对于猴戏传承的关注是否只是灵光一闪。
猴戏有以人表演为主的戏剧文化,它集脸谱、扮相、表演等为一体,有“人学猴”的南派,也有“猴学人”的北派,许多老艺术家耗费二三十年学习,然而却少有新一辈的传承;此外猴戏还有以猴子为主的动物表演,河南新野猴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要求持有驯养繁育证、表演证和野生动物运输证,“持证上岗”让许多老的表演艺人处境尴尬。不论以人为主,还是以猴为主,猴戏的存续都让人担忧。
小朋友的兴趣班包含古筝书法却不包含传统手工工艺,不囊括所有传统文化。许多艺术形式,多种技艺技巧,没有考级要求定义学习的成就成果,不能在考试中加分为学生加持。它们似乎一直在向学习者提要求,要长长久久不求回报的付出,要甘于平淡不求名利的内心。所有付出得到的回报,不能兑换财产,仅有的'是文化延续的桥梁。关于传统文化的存续,并不是所有人都与之无关,水是不可再生资源,传统文化也是无形、有限、不可再生的宝贵财产,对于环境资源我们大力保护,对于文化财富,更应该珍惜扶持。文化的存续以什么为准,是想进化论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是以作为受众的社会民众接受程度来判断,这些都是人为,而事,也在人为。
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对传统文化保持一个足够的关注度,让它们在社会主流中频频出现,总有人会被艺术所吸引,成为下一个,下一群传承人。关注所带来的市场也定然会让传统文化成为别具特色的产业。希望传统艺术文化能够以切合时代的方式长久存在,交口相传固然是一本文化之说,然而现场切实的表演才更生动真实。希望未来不会用到“很久以前”作为开头介绍不存在的艺术形式,而是用“今天”来概述它们的时代内涵。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狼王梦》《木偶奇遇记》《斑羚飞度》《水浒传》……都是我喜欢的书,但让我百读不厌的书要数《西游记》了。
《西游记》里面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心想修得正果的唐僧,降妖除魔、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生怕死又好吃贪睡的猪八戒;老实忠诚、默默无闻的沙和尚。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他们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
只因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别什么是妖怪,什么是普通的凡人,孙悟空与唐僧彼此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和误解。
比如说,《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想借助孙悟空不在这一机会对唐僧痛下杀手,因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所以这个办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孙悟空去为唐僧化缘了,白骨精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便变作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和剩下的两个徒弟。刚要下手,孙悟空就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来是白骨精举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孙悟空赶走,在两位徒弟的劝说下,孙悟空便留了下来。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误会了孙悟空。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的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到了第三次变化,孙悟空忍无可忍。举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行凶,把孙悟空赶走了。这次唐僧真的误会了孙悟空,本来孙悟空的目的是保护唐僧,没想到却错以为行凶杀人。
读了《西游记》之后,我想,如果我也能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话,我要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没有垃圾,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坏人都抓起来,让这个世界没有小偷和强盗,没有战争,让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轻轻抖落书面上的尘,翻开那厚厚的“西游”,迎面扑来书的芳香,《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这便是孙大圣,一位光彩夺目的真英雄。他有着无穷的本领,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反抗精神但又有不失忠心的难得品质。他有着大英雄的非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其中,他最大的特点便是敢斗。与至高无尚的玉皇大帝敢斗,在“众神下界捉妖猴中”,瞧!悟空举棒乱打,神兵拎刀抵之,这一时千变万化,那一刻刀光剑影,东一堆乱作一团,西一片死伤无数,怎知二郎忽下凡,后更有神助其力。要知众猴怎敌兵,孙悟空一人何以敌千万。悟空最终虽兵败,但他英勇的精神令我敬佩。悟空与妖魔鬼怪也敢斗。火眼金睛他绝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绝不对一个妖怪留情。孙悟空,令我敬佩有加。
在书后,面对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让我陷入深思。回首过往,这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不正像这种种苦难吗?
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初次接触数学这门学科,当时的我十分死板,简单的计算还能勉强算算,但解决问题这样的思考题总令我绕不过来。这样的情况一下就连续了3年,为了扩宽我的思维,提升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妈妈采取了种种措施,每天都要做思考题,阅读大量数学报纸,《小学生报》便成了我的必修课,每日思维操、名师大讲坛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为了使我的数学水平更进一步,妈妈特地为我报名了专业机构,牛顿不吃草、鸟头模型、蝴蝶模型等使我眼前一片光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的成绩也稳步上升,我正如唐僧师徒一样,虽历经磨难,却取得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孙悟空练得一身武艺,背后定有他的努力奋斗,唐僧师徒能取得真经,身后也有着种种坎坷,我亦是如此……
轻轻合上“厚厚”的西游,却无论如何也合不上我对“西游”的梦,没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看了《西游记》这本书以后,又看了电视剧,觉得这部名著很有意思。这事我对它不同的看法《西游记》二十七回主要讲述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也是《西游记》这本书的几个精彩故事之一。作者用生动的语句深入地刻画出人物的恶与善,正反两方面性格。文章中的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乔装打扮,变成少妇,老媪和老翁,连续不断来诱骗唐僧,以伪善一面引人被骗被骗。但唐僧根本就不曾相信悟空一次,被假善一面狐疑,反叱责徒弟再加上旁边八戒的挑拨和沙僧的附和,在经过2次被孙悟空“枉杀无辜”后,唐僧不得不把孙悟空赶走,悟空百口莫辩,只有伤心离开,但发现自己和唐僧师傅已经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了。由于孙悟空的离开,唐僧最终还是落在白骨精手中。但故事的最后,悟空依然帮助师傅度过难关,继续取经之路。
孙悟空那除恶务尽、不避艰险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读了《三打白骨精》后我十分钦佩孙悟空的智勇双全、中心耿耿,面对白骨精三番五次的挑拨离间,唐僧几次的将它逐出门外。但仍旧与白骨精势不两立。无论别人怎样的多番阻挠,他都不会离开师傅。
读了《三打白骨精》,我联想到了我自己。原来,在学习上,我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往往会知难而退,不动脑筋思考,动不动就问别人。现在,不管遇到什么难题,我总会想方设法来克服困难,不会被困难击退。我首先会认真审题,仔细思考,直到解决了让我迷惑不解的问题为止。
从文章中还悟出一个原理,人们不要被外貌征象和虚情假冒,伪善的一面蒙骗,特别在如今社会里,有些人的外貌是卖弄的,心坎是惨淡的,常常想方想法到达本身不可告人的目标,却应用种种鄙俚本领。有些人常常用某种长处勾引你,又大概挑拨你和朋友之间的友爱。以是人时时候刻都要檫亮眼睛,要知道“害人之心不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们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象孙悟空那样顽强,勇于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坚定的决心、充足的信心,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只要具备了这些,我们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