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搭配》说课稿
老地方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搭配》说课稿(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搭配》说课稿 篇1
我刚执教的是《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它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课题七。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图片欣赏为主,体现出美术教材强调视觉感受的特点。使学生对民间艺术生动绚丽的色彩搭配有一个强烈的感知印象。通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学习、热爱民间艺术,进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表现和他们实际生活相近或相联系等内容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初步感知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
(2)增强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作品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及绘画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提问、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初步感知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用自己的主观理解尝试进行欣赏和配色体验。
五、教学过程:
(序幕)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秧歌手绢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换一块手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老师的演示接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本课。
2、图片欣赏:它们是民间艺术吗?为什么你一看就知道?
3、学生说初步的色彩感受。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色彩的特点)
学生说说自己的初步理解,让知识的学习有一个预备的过程,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之中。
(一)分析色彩,知识巩固。
1、布老虎身上有哪些色彩?(师用油画棒在纸上示意)
2、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感受?(鲜艳)
以通俗的语言来解释美术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掌握。
3、换其它的颜色会有同样的感受吗?红色系示意
4、这些颜色是平均分布的吗?以什么颜色为主?(黄色)
5、如果我把主色换一下(在白描老虎身上涂色,蓝色为主调,可请学生帮忙涂色,调动兴趣,增强互动)比较这两只老虎,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两种配色都很鲜艳,但以暖色调为主色的更加热烈喜庆。(冷暖感受)
两次不同色彩的展示,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将专业知识形象化,更易于七年级学生的接受。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比色,什么是冷暖色以及它们给人不同的体验、感受。
6、简单了解布老虎的作用,内涵。
本课主要以色彩搭配为主,所以在民间艺术的内涵上并没有作过多的强调,这样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安排这一环节又让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品丰富的涵义。
7、欣赏图片,对知识进行印证。
布老虎是一个代表作品,它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呢?因而再次欣赏是对所归纳出来的色彩搭配特点进行印证,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
(二)家乡艺术,热爱乡土。
浠水布贴,请学生用所归纳知识进行分析。
学生可能对浠水布贴并没有接触,但学习的本课后,他们会形成自己的观念,能够对实物形成主观的自己的感受。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艺术品。
(三)色彩搭配,个人体验。
学生进行配色练习。
讲练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尝到绘制民间艺术品的乐趣,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学生合作完成,让学生的兴趣在配色活动中得到最大的释放,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激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增加每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
(四)欣赏作品,总结延伸。
1、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评。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全班作品展示为主,让学生的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对同学的评价中也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也会更加自信。
2、猜:为什么民间艺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些颜色呢?
从大自然中获得直观感受:天之蓝草之绿花之红日之黄
让学生明白民间艺术的热烈淳朴均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3、欣赏梵高作品,比较其作品与民间艺术在色彩上的相同点。并思考为什么梵高也和民间艺人一样,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些颜色?
民间的,自然的才是世界的。大自然给了艺术家们无穷的灵感和素材,让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继而会使他们产生长久的兴趣,关注民间艺术品,热爱民间艺术品,传承民间艺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因而这一拓展环节是很有意义的。
六、教学效果。
预期教学效果:
为实现有效教学,我在这一节课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试图构建能力的课堂。
2、试图构建交际的课堂。
3、试图构建自信的课堂。
4、试图构建兴趣的课堂。
我所试图构建的还有很多很多,但一堂美术课是无法将课标的理念充分表现出来,如果能让学生有备而来,让他们去搜集一些民间艺术品,可能会更好的实现本课目标。怎样结合当地素材来开展教学,这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美术老师思考。
在此,恳请各位专家评委给我的课提出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
三年级下册《搭配》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安排学生学习简单的搭配及简单的排列数与组合数的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1)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学习,认识生活中的搭配现象,探索并寻找两种物品的搭配方法,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所有方案,探索搭配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并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搭配的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小组合作、游戏等教学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以教师买花为例,3束花1个花瓶,询问学生有几种搭配,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搭配方式。于是从花与花瓶的搭配中引出课题——搭配的规律。
(通过花与花瓶的搭配,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出示课本情境图:2顶帽子和3个布娃娃。
2.小组合作完成搭配。
3.学生反馈并演示。
首先指名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搭配过程,说出结论。
再指名另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不同的搭配过程,说出结论。
(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身体会搭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如果选帽子,有2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3种配布娃娃的方法,因此选搭配方法共有2个3种,共6种。(板书: 2个3种)
如果选布娃娃,有3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因此选搭配的方法共有3个2种,共6种。(板书: 3个2种)
(这里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有2个3或3个2,共6种。
4.小结:搭配原则: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三)继续探究
1.课件出示用符号代表的帽子和布娃娃。
2.要求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搭配。
3.学生展示不同的连线方法。
(四)讨论归纳,总结搭配规律。
1.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
2.总结计算方法:搭配种数=布娃娃个数×帽子顶数
(这里用计算来解决搭配规律问题,找规律最后找到什么规律,就是找到了事物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就是对于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生活中的问题,找到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具体方法)
(五)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联系生活,进行菜谱搭配。
五种蔬菜和三种肉的搭配。
(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搭配规律,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3.猜一猜。
老师买了一些上衣和裤子,搭配方法一共有12种。问:老师买了几件上衣几条裤子?
学生根据搭配种数的求法逆向思考上衣和裤子的件数。(共6个答案)
(安排一道逆向思维的题目,由果找因,逆向思维,学生对规律有了更深的了解。)
(六)小结
看法:整节课气氛活跃,教师把学生积极性调动得很高,教师也很注意师生的互动,并通过游戏的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教学环节衔接自然,过渡语也较为自然,重点突出。教学引入以教师要买花的实例,让学生演示搭配方法,一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什么是事物的搭配,从而明白事理,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二是明确研究的课题,使学生学有目标,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师重视让学生找搭配规律的过程,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经历了实物到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几个过程,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课堂,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搭配》说课稿 篇3
设计意图:
挑食是很多幼儿都有的习惯,家长对此也头痛不已,如何才能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让孩子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因此我设计了《合理搭配身体棒》这节健康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对此能有更充分的认识。
活动目标:
1、了解营养宝塔的结构及每一层的食物组成。
2、能够逐步养成平衡膳食的习惯。
3、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食物宝塔图片、各种食物照片等
活动重点:
学习合理搭配饮食,养成不挑食偏食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设计营养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欢迎光临甜甜餐厅,餐厅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介绍餐厅里的各种食物。
二、基本部分:
1、师幼共同认识主食、蔬菜、荤菜里的不同食物。
餐厅里准备了主食、荤菜、蔬菜三大类食物,主食里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对了,有包子、烧饼、馒头、饺子、面条、米饭);蔬菜里有西兰花、西红柿、卷心菜、茄子、南瓜、黄瓜;荤菜里有猪肉、鱼肉、大虾、螃蟹、牛肉、羊肉等等。
2、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相互交流。
3、幼儿如何合理搭配一份营养均衡的膳食,营养师给予好的建议?(小朋友们你们好!配餐前请小朋友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咦?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同一年龄的孩子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呢?这与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小朋友喜欢挑食,不喜欢吃蔬菜;有的小朋友喜欢吃甜食,不喜欢吃肉;还有的小朋友喜欢吃太多的零食,这样长期以来会影响小朋友的.身体发育,导致各种不良结果,以此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4、师幼一起认识营养宝塔,并听一听宝塔告诉的答案。
5、教师给幼儿一些好的饮食参考。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己合理设计营养餐(请小朋友为自己或者爸爸妈妈搭配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搭配完之后说一说你是如何搭配的?他们有什么特点?对我们的身体又有什么帮助?)
活动延伸:美工区《小小配餐师》
幼儿用画笔描绘出一份自己设计的营养餐,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三年级下册《搭配》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6-77页教学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在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中,学生能够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各种搭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和我们班每个同学都握一下手,可是我们班有这么多同学,老师如果左边握一下右边握一下的话就不能保证和每个同学都能握手,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生1:可以一排一排的握手。
生2:可以一列一列的握手。
师:同学们真棒,给老师出了这么多好主意,老师发现这些办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师:对,这些办法都要求老师要按一定的顺序和大家握手,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数学当中一个有趣的问题——搭配中的学问,这里面也要求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解决问题哦!
二、讲授新知
1、搭配服装
师:这是马戏团里的小丑,他今天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演出,想请我们大家帮他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看到这些图片,你想怎么帮他搭配呢?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1)学生和同桌合作利用手上的'学具图片摆一摆,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并相互说一说是怎么摆的,从而找出有几种搭配方法。
(2)学生汇报摆一摆的结果并得出结论:一共有六种搭配方法。
(3)师: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多学具图片,每个帽子只有一张图片,我们还有办法把我们这些搭配方法都表示出来吗?
师:如果每个帽子和每条裤子都只有一张图片呢?
引出可以用连线的方式来表示各种搭配方法,并展示两种连线方法。
(4)师:刚才我们搭配的时候是用帽子去搭配裤子,也就是先确定帽子,那还有没有别的搭配方法呢?
引出可以先确定裤子,然后再进行搭配。同时强调无论哪种搭配方法都要按顺序进行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5)师:笑笑这样表示各种搭配方法,你能看懂吗?师:笑笑是用三角形和正方形来分别代替帽子和裤子,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来代替吗?
引出用图形和字母来表示各种搭配方法,更简洁。
(6)师:如果再加上一顶帽子,现在有几种搭配方法呢?引出可以用乘法算式来快速计算出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2、搭配午餐
师:我们为小丑搭配了服装,他非常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吃午餐,一种主食搭配一种炒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呢?
(1)学生独立尝试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
(2)组织集体交流,展示思考过程和表示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师:吃完午餐,小丑要带我们去参观动物园,这里面也有搭配的问题。
(1)出示路线图,明确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教师提问: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
(2)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所有路线。
(3)反馈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密码箱,可是因为老师的糊涂把密码给忘记了,不过老师记得: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1、3、5中的一个,个位上的数是2、4、6、8中的一个。你们知道密码可能是哪些吗?密码的可能有多少种呢?
(1)学生独立尝试写出所有的密码。
(2)组织集体交流,展示思考过程和表示方法。
四、课后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在搭配中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