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数学家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家读后感 篇1
瑞士著名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1707~1783)一生诸多磨难,但他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著作,成为18世纪科学界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年轻时的欧拉,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学业一帆风顺。1720年,年仅13岁的欧拉成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学生,15岁获学士学位,17岁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硕士。经丹尼尔·伯努利推荐,1727年,欧拉到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1731年成为物理学教授,接替了圣彼得堡科学院的领导工作。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年仅28岁的欧拉,因大量写作造成眼疾,右眼失明。即便如此,欧拉在俄国的14年中,在分析学、数论和力学方面,仍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解决了许多地图学、造船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1741年,欧拉应腓特烈大帝的邀请,成为柏林科学院院士,并担任物理数学所所长,时间长达25年。在这段日子里,欧拉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解决了众多科学上的难题,如包含了三体问题的较完整的月球运动理论等等。1766年,应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邀请,欧拉返回俄国。不幸的是,几年之后一场重病夺去了他的左眼,使他完全陷入黑暗之中。接踵而来的是一场大火,吞噬了欧拉的'大量书稿和藏书。他被仆人冒死从火海中救出来,总算逃脱了一场劫难。面对一系列飞来横祸,欧拉没有悲观失望,他凭着超人的记忆和天才的心算技巧,通过与助手讨论、口授等方式,在全盲的最后17年中,完成了400多篇论文和几部专著。这一时期的科学著作,几乎占了他一生著作的一半。关于月球运动的第二种理论,就是他在失明之后的又一功绩,是靠艰巨的心算完成的。
在欧拉不平凡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886件科学论文和书籍,内容极其广泛,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开创性的贡献。据统计,他的科学著述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约占3%。圣彼得堡科学院花了47年时间整理他的著作。瑞士著名数学家埃米尔·费尔曼认为欧拉的声望,“堪与大科学家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齐名。”
欧拉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科学遗产,他献身科学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数学家读后感 篇2
《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位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其中有两篇给我印象最深,分别是《小欧拉智改羊圈》和《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办法,他将长方形羊圈的长缩短了15米,宽延长了10米。经过这样一改,原来长方形的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长是 25×4= 100米,正好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15+40)×2=110米少了10米,这样材料刚好够用。同时正方形的面积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来面积40×15=600平方
米大了一些。欧拉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数学神童希帕蒂亚》讲述了女数学家希帕蒂亚10岁时,父亲带她去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测量物体的高度是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为希帕蒂亚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他要求女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测量,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亚在和父亲散步时,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影子和父亲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聪明的希帕蒂亚想到了运用身高和影子长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间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因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长=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长,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人的影子的长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了。
小欧拉和希帕蒂亚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跟欧拉和希帕蒂亚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总是直接求教于妈妈和老师。通过读欧拉和希帕蒂亚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
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和希帕蒂亚,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数学家读后感 篇3
暑假,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他对数学却很感兴趣。他读完中学后,因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数学的兴趣,他从此开始了自学,一年到头华罗庚几乎每天都要用十几个小时来学习,勤奋好学的他走进了数学王国。1930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图书管理员,他一人干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成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首先要热爱它,才能有学习的自觉性,也才能做到坚持不懈,最后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数学家读后感 篇4
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我最佩服的数学家是苏步青。因为他有着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因为他有着热切的爱国精神。他的一生不知道算过了多少道算式、多少道题目。他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他把他对祖国的爱恋化成了一段段令人赞叹的'事例,但是我想,数学家苏步青的伟大事例也是跟他的老师杨老师一席话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杨老师曾对苏步青全班同学说过:":“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所以我想,苏步青的精神使我敬佩,可是他的老师更令人记忆深刻。我会像苏步青学习。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化成一个又一个的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