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盼》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盼》教学设计 篇1
一、课文理解:
课文写了旧社会农村的一个穷苦的孩子以挖野菜为乐,表达了对荠菜的特殊
感情,含蓄地反映了旧社会贫苦农民的孩子对自由的向往,也从侧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6、我盼春天的荠菜。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课题“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接着写“我”小时候馋是因为肚子饿,具体记叙了“我”因饥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遭到财主家的人凶狠地追赶的事,既反映了旧社会财主欺压穷苦人家孩子的罪恶,也是“我”对荠菜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课文最后写出春天带给“我”的希望。文中“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学习重点:
1、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当段落由多个自然段组成时,经常
用到自然段段意归并法。阅读时,先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接着联系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哪几个自然段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取主去次,归纳出完整的段落大意。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二段(第2、3自然段)段意的概括(详见课本第六单元单元学习提示)。“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的难点在于对各自然段的段意根据主次关系进行取舍。在概括时应反复阅读体味才能确定,有时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完整的事,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去概括。如课文第3大段(第4---8自然段),在对各自然段段意串连起来时,对语句进行加工,使之完整通顺。这段段落大意可这样概括:“我”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
2、课文第9自然段“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蓝天上白色的云朵”,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6、我盼春天的荠菜》。读这段话,要这样去理解:1、劳苦的人家辛勤劳动了一年,秋天收起来的粮食大多被财主剥削去了,家里一点粮食,不够一家人生活,冬天只得挨饿。2、穷人盼望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一到,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可以挖野菜来充饥。3、“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多好吃了”。这样的食物只有穷人孩子才感到好吃,因为它比挨饿好受多了,所以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4、为什么“挖野菜时会有那种坦然的心情”,而且感到是一种享受呢?这更是对荠菜有一种特殊感情的反映。因为如今去挖荠菜时,可无忧无虑,不必担心财主家的人拿粗木棍凶狠地追赶,还可以自由自在地看天空的小鸟、树上的杏花、天上的白云。
三、难点分析:
【难句理解】“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在
那个社会里,要是妈妈知道这件事,怎么会不哀愁呢?因为担忧自己的孩子遭到财主毒打,担忧财主会借此向父母敲诈、逼债。我怎么忍心看着妈妈再苦上加愁呢?孩子怕失去相依为命的父母,所以说“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四、参考资料:
荠菜,一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有缺口,花白色,嫩叶可以吃。
《盼》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
(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
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盼》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并对歌曲进行创编
教学重点:
用热情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创编
教学难点:
咬字吐字清晰准确,注意弱拍起唱和切分节奏演唱准确
教学目标:
用热情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盼红军》,感受四川民歌特点,表达人民对子弟兵的深厚感情,使学生了解革命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电子琴、课件、录音机、打击乐器
学具:竖笛、小提琴
板书:盼红军 (图画)
教材分析:
《盼红军》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四川民歌,演唱者持小碟、竹筷边敲边唱边舞,叮当之声伴随悦耳的歌声十分动听。曲调抒情优美,曲折委婉 ,表现了演唱者的深情和喜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这节课,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个戏曲片段。你知道这是我国那种地方戏么?
生:四川川剧
师:剧中有一个表演者的面具总换,你知道这种表演形式叫什么么?
生:变脸
师:看起来同学们对我国的剧种还是有些了解的。我们刚才看的就是川剧《变脸》的一个片段,川剧是四川曲艺的一种,四川曲艺形式多样,除了川剧以外,还有四川花鼓、四川评书、四川民歌、四川扬琴、方言相声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四川民歌:《盼红军》。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的演唱。
二、歌曲教学
师:这首歌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生:启盼红军早日到来的心情
(一)、学习旋律
师:本首歌曲一共有三个乐句,同学们一起看旋律,这首歌曲是什么调的?
生:C调的
师:大家都知道C调的主音do在下加一线和三间,那我们这首歌曲的第一个音唱什么?
生:RE
师:谁能来说说第一个乐句的音符都唱什么?
生:读出唱名
师:请同学们随琴完整视唱
(用以上方法学习其他两个乐句的旋律)
师:请同学们随琴完整视唱旋律
(二)填唱歌词
师:同学们听录音,可以轻声随唱。
生:听录音学习歌曲
(三)歌曲分析
师: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生:期盼的,赞美的.....
(四)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创编
(一)布置任务
师:这首民歌原是流传于四川的`传统小调《采花》,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们为表达对红军的爱戴和盼望红军早日到来,为他们解脱苦难,推翻黑暗的统治,解放家乡的心情,他们在原曲调上重新填了词,并将原来的歌名《采花》改为《盼红军》。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歌曲进行第三次加工,主要结合我们音乐课比较常用的:说唱、竖笛、打击乐器、旧词新唱等形式进行创编,咱们看一看那种表现形式更好。
生:组长带领同组组员进行创编(教师指导)
(二)展示成果
1、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创编成果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
四、总结升华
师:生活在压迫中的人们盼望得到解放过上幸福的日子,那我想知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们,盼望的是什么呢?
生:说一说自己的愿望
师:不论你们的愿望是什么,老师都由衷的祝愿你们心想事成,美梦成真。
五、教学反思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上课时能注意学习氛围的创设。设计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导语;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内容丰富、有新意,尽量做到使学生在这节课中创新能力、表演能力、感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得到充分发展。尽管我很努力,但是个别学生仍然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让我很着急?究竟是我的原因,还是学生的缘故呢?我想都有责任。我应该先自我调整,应该更有生气,才会给每位学生带来生气。
《盼》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29个新词。
2、初步学会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意。
3、懂得旧社会财主的罪恶,穷苦人家生活的艰苦。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10自然段。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题,激发动机:
1、出示实物荠菜,教师和同学一起谈谈自己对荠菜的认识。(从生长季节、生长地点、形状、味道等方面展开)
2、揭题后解题,质疑:
(1)揭题:我盼春天的荠菜(板书)
(2)读题,你觉得课文重点会写什么?课题重点词是什么?
(3)质疑:据题你会认为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你有什么疑问?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到底为什么盼春天的荠菜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要求:
(1)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并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提出不懂的词语适当解决。
(2)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提出疑难问题
3、这个故事发生什么年代,从哪里看出来?
师简介旧社会穷人生活有关情况(如同学谈话中涉及此问题即穿插进去)
4、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述了作者盼春天的荠菜的?(9、10自然段)
课文其它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给课文分段,并交流。
{分四段:一(1)二(2-3)三(4-8)四(9-10)}
5、再读9、10自然段,简单回答作者为什么盼春天的荠菜?
(板书:好吃坦然的心情是享受)
师引: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这与她的经历有关。让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吧!
三、导学--探究,学习新课
1、研读第二段:
(1)分节指读,归纳节意
(2)联系全文主要意思,你认为“馋”与“饿”哪一点更主要?为什么?
(3)指导感情朗读全段。
2、研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章描写的画面。
(2)指名再读,其他同学闭目再次想象文章描写的画面。
(师在此告诉大家这种读书方法叫“初读想象画面”)
(3)在你想象到的画面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怎样的画面?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要求对照文中句子,分析品读,体会感情,先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集体交流(分两方面-财主家人残酷和“我”心里害怕,可怜)
A、第一方面:研究财主家人残酷
重点研读,并进行朗读训练:
a、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
b、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想象说话:财主家人当时的语言、神情
c、我实在没有勇气回去找,可又不敢回家。(为什么会没有勇气?)
B、第二方面:研究“我”心里害怕,可怜
重点研读,并进行朗读训练:
a、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那条河里。(“一切”在这里包括哪些,“不顾一切”说明什么?)
想象说话:当时的气候环境和“我”此时的心理
b、河水没过了我矮小的身子。我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
c、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假如妈妈知道这件事,她心里会怎样想?会哀什么,愁什么?)
d、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
师述:是啊,羊儿咩咩地叫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而“我”独自一人在空旷漆黑的田野上,有家不敢回,有家不能回,“我”的命运真是连羊儿、乌鸦也不如啊!“我”心里有许许多多的'害怕,这样的生活真是受罪!(板书:心里害怕是受罪)
(5)说话训练,激发感情:
“我”仅仅因饥饿难忍而去偷财主家的玉米棒,就落得如此下场,我想同学们此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假如你就是文中这位主人公,你此时最想说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6)配音朗读全段
四、作业练习
简要复述第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简要复述第三段
2、师引:所以在那么让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让人受罪的冬天里,“我”多么盼望春天的到来啊,因为春天
二、导读--探究,学习第四段
1、接上引读
2、从哪里感受到“我”盼春天的荠菜的急切心情?朗读
3、理解“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两点原因:
(1)用关联词把描写原因的两个句子联接起来
(2)荠菜真的那么好吃吗?这句话怎么理解?
(3)读下一个长句子,想象画面,
思考:此时,我的心里没有(),也没有(),非常()。
(4)这样没有担心,也没有顾虑的心情,就是“坦然的心情”。具体找找有关的词句。
(5)a、再次读句子,想象画面,让我们也一起到那美好的境界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又会说些什么?
b、请大家把这种美好的境界用文字描写下来。
c、交流。
4、师引:同学们,比起冬天偷玉米棒时那种紧张害怕的心情来,现在这种放松坦然的心情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啊,自由,太好了!
让我们也来一起分享一下这种快乐吧,感情朗读全段。
5、配音朗读,试背全段
三、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1、作者说自己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你们说这是一份怎样的感情?
2、“我”仅仅是盼春天的荠菜吗?那“我”实际上是盼什么?又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盼望吗?
3、是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里,这可是旧社会的人们日思夜想,却想也想不来,盼也盼不到的生活啊,我们应该怎样珍惜这幸福的生活呢?
四、学习“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纳段意:
1、学习“单元提示”,小结“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的方法:
一、归纳节意;二、舍次留主;三、进行归并
2、共同归纳第二段段意:
(1)归纳节意:第一节:“我”小时候很馋。第二节:“我”馋是因为饿。
(2)联系全文主要意思,你认为“馋”与“饿”哪一点更主要?为什么?
(3)所以这一段的段意归纳为:“我”小时候馋是因为饿。
(4)再次小结“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的方法
3、尝试归纳第三段段意:出示课后第三题
读题后选择下面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1)我在掰财主家的玉米棒时,被他家的人发现和追赶,逃跑时害怕得跳进了一条河。我在河水中挣扎,爬上对岸但不敢回家,傍晚,我独自一人游荡在静得可怕的田野上。
(2)我在掰财主家的玉米棒时,被他家的人发现和追赶,逃跑时跳进了一条河,爬上对岸但不敢回家,傍晚,我独自一人游荡在静得可怕的野上。
(3)我在掰财主家的玉米棒时,被他家的人发现和追赶,逃跑时害怕得跳进了一条河,爬上对岸后也因害怕,一直不敢回家。
4、自主归纳第四段段意:让学生自主归纳、交流
五、总结全文,再次质疑
齐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补充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我盼春天的荠菜
(特殊感情)
饿——————————好吃
(偷玉米棒) (挖荠菜)
心里害怕————————心情坦然
是受罪 是享受
《盼》教学设计 篇5
《盼》教学设计必备(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盼》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