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5/09/24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8和9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53页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与序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与数交朋友,关于数的秘密可多了,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校园里探索8和9的知识。(板书:8、9的认识)

(二).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悄悄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同桌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

师:你从这幅校园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主题图为师生提供的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 校园两旁有8棵树。

b. 花坛里有8朵花。

c. 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 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 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师小结:8棵小树,8朵花,8个小朋友,黑板上的8个字,他们的个数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8)

师:而蝴蝶的只数,人的个数,花盆数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9)

2.寻找身边的数

师:在校园里,我们探索了8和9所表示的物体数量。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身边数量是8或9的物体。

师: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8和9来表示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教室里有9盏日光灯,有8块窗帘,8扇窗户……

(三).教学8,9的顺序及大小

1.8,9的顺序

出示直尺图

()1 2( )4 5( )7 ( ) 9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

先填写,再顺读,倒读。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吗?

学生间互问互答。

比如:8排在谁的前面?9排在谁的后面?

师小结: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好样的,从一幅直尺图上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为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鼓掌!

2.做一做(54页)

师:现在请大家把书本打开,翻到第54页,运用你发现的知识,来解决书上的问题。

出示点子图。

() () ()

师:怎样很快数出点子数?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8〈97〈9

8 〉7 9 〉7 9〉8

(四).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对派3名小朋友上来!

(叫9名同学上台。排成一排!每人一张数字卡片。)

师:下面的小朋友请注意了!接下来我们分成三个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答对了,就有一颗星!听清楚第一个问题:上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9个!)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和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同学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8和9的含义

教学难点:8和9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木棒和圆形,三角形图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百宝箱,同学们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学:想)

师:好,密码是芝麻开门!

师:奥,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我校一(1)班的同学和老师在当天主动承担起校园内花草的护理工作。师:出示课件一(1)班同学的照片,老师给这些同学穿上了数字的衣服,哪位同学帮老师数数我选了几位同学帮老师打扫校园呢?

学生:数一数,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2、口答。

问:6后面是几?与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问:你知道7后面的数是几?8后面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

2、教学8、9的认识

1、教学主题画。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数“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师引导学生回答出老师和同学们在劳动,那有几位小朋友呢?(学生:8位)还有什么数量也是8呢?有一个标语牌,上面共有8个大字;有8棵树;有8朵花;有9只蝴蝶;有9盆花;一共有9个人。(数人数的时候。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先数主题图上的学生人数,再和老师人数合起来,渗透加法的意义,并且让学生知道8+1=9)分别出示8和9的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认一认。让学生拿出8个圆圈,9个三角形,分别摆成两行,引导学生比较8和9。

2.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演示:在计数器上拨7颗算珠,当拨到第8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师: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让学生说出:7+1=8,7的后面是8,8的前面是7。

同法教学9,让学生自己说出:8+1=9,8的后面是9,9的前面是8。

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算珠,一边拨,一边说:7添上1是8,8添上1是9。

(2)课件出示直尺图。

老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数字作了些调整,留空并加上括号,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最后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的前面是多少,8的后面是多少,7和9的中间是多少等。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用“>”“<”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4.教学8、9的序数含义。

?出示9个小动物图,先让学生数一数,从左往右数,再从右往左数,然后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再给从左边数的第8只小动物画上一顶小帽。

?师提醒学生注意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5.教学写8和9。

教师边示范边说,8是一笔写成的,要写圆滑,无棱角,右上边不可以张着小嘴,9也是一笔写成的,上半部像个“0”,9的竖像“1”。写时上半部分和一竖要连起来。

学生书写练习。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一的第1、2、3题。

1、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

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再数数并填表,最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第3题。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数的顺序以及基数与序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练习时,让学生看懂题意,根据数的顺序数出该数。然后把这个数填写在相应的车厢上。当学生将数都填好时,可以进行有关基数和序数意义的练习。如:在第3节车厢的是谁?在小火车上一共有几只动物?小猫在第几车厢?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数的时候要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有引导,但可能我语速太快没有说清楚,部分学生没按顺序数。还有在有学生说到有8个字时,我只让学生带大家数了一下是不是8个,居然忘了说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也就忘了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实在是不应该。第二个活动是学生准备学具小木棒,圆和三角形图形让他们摆一摆,课堂氛围比较好。应该说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我在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没有把握好时间,占用课时太长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完。在教学数序时,我采用了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比较大小在教学过程中的采用的是我点子图让学生到讲台当一位学生来数来比较大小,一位来评价学生比较的是否正确,这样做让学生更印象深刻。

整节课来说我课前教学准备充分,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课堂纪律也非常好,教学助手运用较熟练,但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孩子的评价机制太过单一,评价不够及时,语言不够精炼,语速太快。教学方法应该在灵活一些贴近生活,让他们数一数教室或者身边的事物数量,从而感受数学贴近生活。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4、使学生能够掌握物体个数能够表示数字的经验和使学生知道数字对比大小的经验。

教学重点:会数数量是8、9的物体的数量。

教学难点:了解8和9的基数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多媒体课件、学习纸等。

【教学设想:在思路上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一样,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人

课件出示书上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这是哪儿呀?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教师:我们的校园好美好漂亮呀!在这么漂亮的学校里学习同学们多幸福呀,我们要好好学习呀!美丽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人8、9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使学生能够数出表示有8和9的个数的物体。激发学生爱美、爱学校的感情。】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小结:同学们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做到不爬树不摘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学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 、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物体的个数的数数,使学生掌握对基数的理解。】

(二)、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数的顺序的练习,掌握数的顺序。

(三)、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对点子图的理解比较,能够掌握对数字大小的比较。】

三、巩固练习

1、打开数字教材出示书中练习题。

2、把做好的练习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教师给予奖励。

3、打开数字教材看微课。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8、 9

7<8? 8<9? 7<9

8>7? 9>8? 9>7

8和9认识的教学反思

8和9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7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我在这节课的具体做法有:

一、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三、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一点困惑:

对于8和9,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又独立放了单独一块内容教学8和9的写法。很多学生写8和9已经很好了,对8和9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是教材还是安排这些浅显的认识,到底有必要吗?还值得探讨。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是孙老师第一次和大家上课,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尤其是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这么干净美丽的校园,老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我知道,优美的环境离不开我们学校每位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劳动,看,这是小精灵聪聪为大家拍下的一个劳动场面,仔细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一)观察图画,建立数感

1、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8来表示?

2、又来了一位老师,一共多少人?

3、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9来表示?

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小树更绿了,鲜花更美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更加干净漂亮了,对吗?

4、大家看,小树、鲜花以及小朋友的人数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蝴蝶、花盆以及一共的人数都用哪个数字表示?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8和9的知识。(板书:8和9的认识)

(二)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你已经知道了关于8和9的哪些知识?

2、在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两个数字?

3、你能说一句话,里面用上数字8或者数字9吗?

再说给同位听一听。

(三)用小棒设计美丽的图案,体验基数8和9的含义。

1、请你数出8根小棒,拿在手中感觉一下有多少。

2、用这些小棒你能摆出美丽的图案吗?摆完之后同位欣赏。

3、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过来展览一下?

4、再添上一根,现在是几根小棒?用这9根小棒你能不能摆出更美的图案?

5、老师也摆出一些图案,想不想欣赏一下?(电脑出示)

(四)教学8和9的大小。

1、看来,只要认真动脑,大胆想象,用几根简单的小棒也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其实,不仅是小棒,用其它物品也能摆出美丽的图案,大家看,这是老师用圆片摆成的鲜花,数一数,用了几个?(电脑出示花形图案)

2、再添上一个呢?(电脑演示添加圆片的过程)

3、观察这两幅画面,你知道了什么?(电脑并列出示表示7和8的花形图案)

4、在8个下面再添上一个圆片,变成几个了?(电脑出示9个圆片摆成的花形图案)

5、比较一下8和9,你又知道了什么?

6、根据这几幅画面,你能给这3个数字排排队吗?

(五)联系旧知,进行比较。

1、认识新朋友,可不能忘记老朋友。如果给所有数字排队的话,你认为8和9应该排在哪个位置?

2、一起读一遍,还可以怎样读?

3、这几道题肯定难不倒你!(电脑出示几组练习)

4、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这些小旗上面都有数字,猜对就送给你!

(六)教学8和9的序数意义。

1、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小动物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来了,数数一共有几只?

2、小青蛙排第几?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这句话怎样说就完整了?

看来,一个数字在生活中不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3、杂技团要进行表演,你能帮着叔叔们挑选一下大象演员吗?

(七)教学8和9的写法。

1、我们已经认识了8和9,那你会写这两个数字吗?

2、老师书写示范,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3、学生在书上描红。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关于8和9的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课下互相研究一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