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玉》读后感

2025/09/25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玉》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玉》读后感 篇1

人人都会喜欢玉,我也不例外,因为玉有着透明的纹理和温润的质地,十分漂亮。但我看的这篇故事却让我知道了玉还有这宁折不屈的品性。

台儿庄战役时,一位军官把祖传的一块玉交给苏老先生保管,以免打仗时落入日军手中。

战役结束后,军官迟迟未来取玉,苏老先生认为军官已死,就把玉埋在了地下。几年后,一伙土匪要苏老先生交出玉,他不肯,后来被活活打死,玉仍无恙。转眼到了动荡年代,造反派要书老先生的儿子交出玉,他没有同意,结果被打死。十几年后,苏老先生的'孙子做生意赔了本,欠下巨债,但也没有把玉卖掉。后来,军官知道了,就来到苏家,想把玉留下,可是遭到了拒绝,他只好含泪取走了玉。

读了这篇苏家三代守玉的故事,我被他们所感动,他们就为了一句诺言,死了苏家两代人,一直到把玉完璧归赵。我十分敬佩苏家,因为他们很守诚信,答因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办到。

诚信是生命之本,做人一定要信守诺言,人如果失去了信用,那就失去了一切。

《玉》读后感 篇2

今天我看了《英雄母亲邓玉芬》这个故事非常感动。一看到题目,我就想:为什么作者说邓玉芬是英雄母亲呢?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带着疑问走进了故事。

故事大概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邓玉芬的家里没钱,把自己的丈夫及六个儿子全部都送上了战场。其中六位亲人英勇去世的故事。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非常可怜邓玉芬阿姨。因为她们一家有七个男子,全部都上了战场,六个男子相继在战场上英勇去世,就只有最小的儿子活了下来。

我又佩服邓玉芬阿姨,在抗日的时候,舍得把自己所有的亲人送上前线。在亲人去世的消息传过来时,她都晕过去了,可醒来之后,反而对解放军战士们更好了,更加热情!天底下有多少母亲能做到这样啊!

我又为她高兴。虽然她的亲人全都英勇去世,最终换来了革命事业的成功。

邓玉芬阿姨,我想跟您说:“阿姨,没关系的',我能理解您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都是您的儿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

《玉》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我读了《璞石成玉的秘密——孩子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本书主要讲了璞石与他的小伙伴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惑和曲折,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克服不足、不断成长的历程。

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已背的滚瓜烂熟:富强、民主、和谐、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祖国富强;民主,遵循人民主义;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文明,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言语行为都是展现文明的舞台;自由,拒绝一切封建制裁;平等,人人都是一样的,无贵贱之分,不要因为富贵而骄傲,贫贱而嫌弃,人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爱国,这一点最最重要,无论身在哪里,都应牢记自己是个中国人,要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净化社会风气,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新风,让丑恶现象再也没有容身之地,让社会新风吹遍社会每一个角落。同学们,让我们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玉》读后感 篇4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本书里面的故事使我深受教育,其中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叫作《路玉婷:奔跑女孩》。

这是一篇简单又感人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个十五岁女孩叫路玉婷,因为她爸爸到外地去了,所以她五岁时就帮母亲干家务,照顾外婆和妈妈,而且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我想:路玉婷姐姐这么孝顺,不怕苦,我呢?我连洗碗都不会,我和路玉婷姐姐相比差距太大了!真是羞愧!

路玉婷姐姐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决定向路玉婷姐姐学习,做个懂事孝顺的孩子。有一天,我爷爷帮别人修完东西之后回到家,一脸疲倦,我立刻端来一杯香喷喷的牛奶给爷爷,又在爷爷后边给他捶背,爷爷很快就躺在舒服的大床上睡着了,我又帮爷爷盖上了暖和的棉被,然后轻轻地把门关上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顺是一种美德,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孝顺长辈,那么这个家庭这个世界会变得无与伦比的和谐与完美,让我们学习路玉婷姐姐,让孝顺之花开遍人间吧!

《玉》读后感 篇5

玉,有透明的纹理,温润的质地,也有宁折不屈的品性。古人云:玉,有五德。这是一个关于玉的诚实守信的故事。

台儿庄战役那年,一位军官把一块祖传玉玺——无价之宝朱元璋印,交给苏老先生代为保存,以免打仗时落入日军之手,并说:“生,我来取玉;死,玉归您。”苏老接过玉,深感责任重大,许诺说:“你放心打仗去吧,人在玉在,人不在玉也要在。你的玉,等你来取。”

大战结束后,军官未来取玉。苏老以为军官已战死,就把玉深深地埋在地下。几年后,苏老先生病死了。临死前,他让自己的儿子把玉放到更深的土中不要动那块玉。可是,一年后,几个山贼让苏老先生的儿子交出那块玉,可他却摇了摇头最终被山贼活活烧死。后来军官去苏老先生的家中取玉,得知了这件事,执意要把玉送给苏老先生的孙子。可老人的.孙子却还是不要,最终军官含泪拿着玉走出了苏家。

我敬佩老人和老人的儿子和孙子的诚实守信精神,并敬佩老人与老人的儿子的守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