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蜡烛有感

2025/09/28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蜡烛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蜡烛有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了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一篇文章《蜡烛》。它主要叙述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冒着炮火安葬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并将珍藏了45年的喜烛点在了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的故事,表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敬爱之情,高度赞扬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也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我既为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战士的那份不分国界,就如同母子之情一样的感情而感动,也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遭遇感到悲伤。

其实仔细想想,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啊!

为什么人们不能以史为鉴,痛定思痛啊!在今天,有多少国家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还意图挑起战争呀!世界何时才能化剑为犁呢?我们都渴望和平,不想再看到战争的场面了,因为战争这个可怕的恶魔让人们失去太多太多了……

希望和平之鸽能飞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把和平和友谊的种子撒向大地,让大地开满美丽芬芳的和平友谊之花,将战争这个可怕的恶魔永远的驱逐走吧!

读蜡烛有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蜡烛》,读后心里很不平静。

故事讲的是,一个单身的女子刚刚搬进了新家。新家隔壁住着娘仨。一天晚上,那一带突然停电了,那女子只好点上蜡烛。没一会,突然传来了敲门声。原来是邻居家小孩,小孩紧张地问:"阿姨,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她们家穷得连蜡烛都没有,可别让她们粘上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没有!"孩子从怀里拿出了两根蜡烛,说:"我妈妈怕你没有,让我给你送两根。"女子听到这里,把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读到最后,我同情起送蜡烛的小女孩,痛恨那个阿姨了。阿姨不该把邻居家的好心当成驴肝肺。这样的事我就经历过了一次。

一天,我和我的朋友伙伴正在开心地玩着,她奶奶突然把我的朋友叫过去,说了一阵子话。朋友听到后马上就告诉我说,是她奶奶说我不是个好孩子,让她不要和我玩。我很生气,马上就回到了家里,想和妈妈说说这件事。谁知道妈妈没等我说,就催我说:"你朋友的奶奶今天没吃饭,你赶紧把这两块月饼给送过去!"

我怀着委屈的心情,很不情愿地来到了我朋友家。给我开门的是朋友的奶奶。我问老奶奶:"奶奶,你家过端午节买月饼了吗?"我刚要说妈妈听说你没吃饭,让我给你送两块月饼,老奶奶就没好气的说:"没有!"我心里很生气,当我告诉老奶奶,是妈妈听说您没吃饭,让我给送两块月饼时,老奶奶不好意思了,当着我的面告诉我的朋友,以后你俩要好好处,做好朋友。

通过故事和我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轻易地误解好人心,那样会很伤害人的。

读蜡烛有感 篇3

我怀着无比好奇之心,读完了<小蜡烛头>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讲作者在一天早上,把小蜡烛头扔了.偏偏那个晚上停了电,作者又把小蜡烛头找出来,一家就靠者小蜡烛头微弱的光,度过了一夜.

小蜡烛头,虽然渺小,也不那么光亮,但它为了自己能够为人民服务而感到高兴,就算它燃尽了,也不感到一丝悲凉."电灯的光虽然比小蜡烛头明亮得多,但我的心里,将永远留下小蜡烛头的光亮."这句话,使我懂得了无私的奉献才会让人们尊敬.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小蜡烛头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默默奉献的莫过于老师了.老师就像一个园丁,我们就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们慢慢地茁壮成长.在老师的照料下,我们从一个不懂世事的小毛孩,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个懂事,成绩出众的少年.多么感谢老师们啊!是他们让我们光荣地离开了母校,从而走进了一间值得大家骄傲的中学.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和小蜡烛头让我懂得了人就要无私地奉献.

小蜡烛头,你是那么平凡而伟大.我敬佩所有像小蜡烛头一样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像小蜡烛头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

读蜡烛有感 篇4

一、以“读”为主

身临其境《半截蜡烛》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小说,我们分析小说时,大多数是以小说三要素入手,季锋老师巧妙地将人物、情节、环境三者相结合,而将这三者串联的线索,便是教会学生去“读”,去感受,例如在分析小女儿杰奎琳的人物形象时,对于“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嘛?’”这句是分析杰奎琳的关键,在初步阅读之后,季老师请同学们划出关键词,对于“娇声”一次,季老师十分重视,首先带着学生去体会娇声是什么意思,然后模仿娇声的语气,进行朗读,并分析小女儿杰奎琳和大儿子、母亲的区别,再次指出“娇气”一词的重要作用,指导朗读,先由个别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后全班合作朗读,在笑声中使得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形象以及杰奎琳成功的原因。

二、主题明确

板块清晰季老师这节课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主题明确,内容清晰。季老师在教授这节课时,板块分的十分清楚,全文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母亲、大儿子、小女儿,分别对这三块进行人物分析,教学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体会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智慧与勇敢,体会她们的爱国情怀,同时,三个板块即独立又统一,在独立的分析三人之后,季老师在宏观上对三者进行一个比较,得出他们有勇有谋、沉着冷静等特点。例如三人的出场顺序,二儿子选择与亲人同生死、共命运以及小女儿独有的“娇气”。

三、教学有法

注重细节季老师的教学分析以找关键词入手,在分析每一板块时,季老师都会提示学生圈一圈、划一划最有特色或者最关键的字词,圈划出来之后,对词义进行探讨,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理解词句,例如“一场危机似乎都过去了”,对“似乎”一词的理解体会。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把握细节,一个不起眼的词,很可能就是把握一个人物形象的关键,比如伯诺德夫人把蜡烛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显眼”一次则体现伯诺德夫人的机智。

四、阅读感受

迁移技法阅读是为了写作,在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之后,季老师便提问学生们小说阅读的感受,一位同学说出“一波三折”四字时,季老师要求学生们把这写在课文标题上。“一波三折”实际上是小说情节上引人入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一点,说明学生已经很深入的理解了课文,也是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我们语文的任务不是把每一位学生变成文学家,而是帮助那些可能成为文学家的学生实现梦想。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牵涉到写作手法,使学生化外在的文字为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