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初中读童年有感

2025/09/29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初中读童年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读童年有感 篇1

在一无所有的脸上,连伤痕也是点缀,读童年有感初中作文。

——题记

有这么一首歌,“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

这就是《童年》。

对于我来说,童年,是美好的,能够伏在窗边,看着满天的繁星,也是不乏诗情画意。

但是,却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童年,虽有痛苦,却又不失美好。

例如马克西姆·高尔基,他的童年,虽然有些许悲伤痛楚,但还是别有韵味的。

正如他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里写的一样,不但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同时也侧面地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生活。文中的他,三岁就丧失了生父,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一家。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假以及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虽然他的外祖父凶狠毒辣,甚至因为他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生了一场大玻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满是仇恨。

但其实,在这种环境之下,也有着另外一种人——他们,就像是小阿廖沙的外祖母、乐观、纯朴的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而外祖母则会跳着民间舞蹈,这看似美好欢乐的生活,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童年》的众多人物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是小阿廖沙的外祖母了。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聪明、能干、充满爱心,即使她的丈夫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她和孩子们,但是,她还是乐呵呵的,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也给予了小阿廖沙很大的影响。

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小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读后感《读童年有感初中作文》。”

高尔基也真不愧为“世界无产阶级文学之父”,文字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外

祖母;自私,残暴的舅舅们;恶毒的继父;可怜而美丽的母亲;孤僻而执着于化学实验的房客“好事儿”;聪明善良的小茨冈;正直的葛利高里……

相比小阿廖沙那悲惨的童年,我忽然感到自己真是好幸福,有温暖的家庭,有慈祥温和的老师,有可爱善良的同学……

小阿廖沙在那样的情况下都能有所出息,那我不更应该好好努力?

比起阿廖沙,我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只有安分守己,乐观地面对世界,好好努力喽!

初中读童年有感 篇2

长大了,那种不明的,称之为“爱”的东西,在我心头渐渐萌生了……

《童年》,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使我一看到它,就忍不住想看看里面的内容。可现实却并不如我所愿,里面阐述了一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世界。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被迫改嫁了,继父整天无所是事,开心时,出去打工;不开心时就拿阿廖沙和他母亲出气。阿廖沙的两个舅舅整天闹着要分家产,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争吵、打架,有时连自己的亲父母也要打,甚至杀!这算是家吗?这叫一家人吗?还好,再坏的环境下,总会出现不一样的背影。乐观淳朴的小茨冈不止一次地为阿廖沙挡鞭子,教阿廖沙如何躲避痛苦;外祖母是真正关心阿廖沙的,是她那美好的童话把阿廖沙从家里的黑暗中拉了出来,让阿廖沙的童年都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无时不滋润着阿廖沙的心田。

文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外祖父。许多读者也许都认为外祖父一直饰演着一个坏人,可我并不这么觉得。每天早晨起来,外祖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净手,对上帝做长久的祷告,请求上帝保佑这个家。我真是意想不到,像外祖父这样倔强的人,也会有信仰。当阿廖沙到了年纪,外祖父就不知疲倦地教他认字母,背诗歌,还夸阿廖沙聪明,记性好。这不是说明外祖父是喜欢阿廖沙的吗?从书中,我还总是听到外祖父说:“嗨,你们这些人啊……”我注意到,外祖父不管是伤心、愤怒或者是开心的.时候,都会在最后加上这句话。真是让我弄不清这是什么意思了,我总感觉的,这句话应该还有半句……这些种种说明,外祖父其实并不可恶,只是他的想法也许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吧!其实,他是爱这个家的……

一个家,就应该充满爱,可阿廖沙却说:那些像鲜明而颤动的彩虹似的、称之为“爱”的情感在我心中枯萎了。一个家如果没有了爱,那还叫家吗?现在,我家所有成员都分开了,我和姐姐在安地,妈妈在金华,爸爸在老家。这样已经很久了。可我们虽然分开了,但“爱”一直守护着我们的这个家。我爱我家,爱我的家人……我家多好啊!没有争吵,没有不愉快,有的只是满满的爱……

初中读童年有感 篇3

步入初中的我回忆起童年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才知道什么是童年,什么是幸福童年,什么叫做珍惜童年。也许你正在为妈妈没有带你去买你想要的东西而抱怨着,可如果你想象一下高尔基的童年,那么你将会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去主动帮助妈妈工作!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

高尔基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竟然还能成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他发表过的文章数也数不清。高尔基从来不放弃可贵的光阴,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克里母。萨姆金的一生》,但直到他临终都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反映了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高尔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哥尔克病逝。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多么美好!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实在是天大的`错误。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是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好的环境,是多么难得呀!所以我们不是更应该去努力吗?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把握未来!

每个人的心充斥着暴力,麻木不仁,他们放纵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穷困,病痛的折磨,那种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难熬过,大家记得书中那句话吗?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我想这就是对《童年》中生活的诠释!

初中读童年有感 篇4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己童年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的生活,既抨击了黑暗,也展示了光明。高尔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他没有放弃生活,而是坚强地从阴霾中走了出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幼时丧父,自小就跟着外祖母和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

外祖父掌管着家中的一切,他视财如命,性格也是十分的古怪、暴躁。两个舅舅也是十分的自私、粗野。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常常因为财产而大打出手;外祖父鞭打阿廖沙,竟把他打得失去了知觉;他的两个舅舅让工人“小茨冈”去抬沉重的十字架,活活地把工人压死……一件件丑事,一桩桩暴行,一幕幕惨剧,真是令人目不忍睹。这都给阿廖沙的'童年留下了阴影。

几年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到许多地方打过杂,这些时间里他饱受欺辱,可都坚强地熬了过去。因为他一直被自己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信念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我不禁曾想:要是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和俄国沙皇时期差不多,会怎么样呢?岂不是认为这不是人生活的地方?

温室的花朵,到野外如何茁壮成长?时代在更新,科技在进步,可现在的孩子却是越来越娇弱。苏联著名小说家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首先要学会吃苦。”为历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获得。就像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涯,首先就要学会吃苦。现在地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今后的知识储备打下扎实的根基。好比是我们想要学会跑步,首先要学会站立、走路是同一个道理。

高尔基,这一个奇迹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